突然天旋地轉 是眩暈還是一般頭暈?

好發於中年後,只要十分鐘「內耳體操」就能改善


口述/曹汶龍 整理/曾耀儀
眩暈(Vertigo)指的是患者會突然出現天旋地轉、身體無法平衡的感覺,大多發生於中年以後。眩暈症的案例在演藝圈時有所聞,如台語歌后江蕙、女星楊貴媚、徐若瑄等,都曾受其所苦。不過,人們常常無法區分眩暈與一般頭暈的差異。眩暈大多數時候是內耳功能出問題,背後可能代表的是某些疾病,甚至會影響視力。原任台灣神經學學會監事、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曹汶龍說明,每天起床花十分鐘,做一套簡單的內耳體操,能夠改善眩暈並且慢慢好轉。以下為口述紀要:

眩、暈大不同!
一疾病還伴隨聽力下降


眩暈應該分別從「 暈」(Dizzy)跟「眩」(Vertigo)兩種不同的情況來解釋。我們常感到頭「暈」,背後原因有很多種;但「眩」就比較罕見,它可能與姿勢有關,通常是內耳不平衡造成,也就是耳石脫落或內部淋巴液積水,導致半規管功能受損,出現「眩」的症狀,彷彿天旋地轉、周遭環境不停在打轉,有時這種感覺發生在某個特定的角度或姿勢,稱為「姿勢性眩暈」,這種眩暈通常是良性、陣發性的,常發生在中年以後,持續一段時間後就會好轉。若是整個耳內都發炎、積水,這樣的情況下,無論你是任何姿勢都會眩暈。

若內耳的三個半規管以及蝸牛神經發炎、積水,除了眩暈,還可能有聽力下降、耳鳴等症狀。例如:如果右耳暈,可能會伴隨右耳聽力減弱,這樣的情況被稱為「梅尼爾氏症」。另一種導致眩暈的情況則是,內耳的前庭神經發炎了,常由「感冒」或「病毒感染」引起,這種情況只會導致眩暈,而不影響聽力。

如果沒有天旋地轉的感覺,只是感到頭部的不真實感、「暈」的話,原因不見得只在耳朵。比如:頸椎有問題、肌肉有拉傷,你會容易感到頭暈。有些失智症患者的認知能力受損,也常用「暈」來表達他們的不適,因為有時他們難以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又好比有些人可能會因為貧血而感到暈,但它其實不是典型的眩暈,只是在中文裡,被歸類為同一個名詞。

此外,有人說眩暈是中風、腫瘤的前兆, 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眩暈通常不會直接與中風相關。說起中風的前兆,臨床上稱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指的是供應腦部血流的某條血管暫時性的阻塞或不通,不過通常在數小時內就會通,但若不正視原因與處理,未來的發作機率可能增加。

若血塊卡在左腦的血管,可能導致暫時性右手無力;若卡在眼睛動脈,可能導致暫時性的視力問題(眼中風);若阻塞在內耳血管,才可能會造成暫時性眩暈、耳鳴等,這些症狀在二十四小時內改善,即視為中風先兆。因此,眩暈不一定代表中風前兆,而是值得關注的非典型情況。


▲眩暈多久會好?曹汶龍說明,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眩暈,大約2週即可康復。

耳朵也要做運動
內耳體操可緩解眩暈感


為了改善令人困擾的眩暈,非常建議患者平時在家做一些內耳體操,可以利用早晨起床十分鐘,盤坐在床沿,身體向右九十度側躺、回正,再向左九十度側躺、回正,此為一組,每天做十組,就能訓練耳朵的張力,增加耳朵的靈活性,同時幫助緩解眩暈感。這就好比船員早已習慣大風大浪、搖搖晃晃的環境,如同隨時都在做內耳體操,自然內耳功能比一般人好,不易眩暈。至於藥物治療,僅對神經做某種程度的壓制,效果相當有限。
3C重度使用者容易發作
頭暈變成新世代文明病


年輕人重度使用3C也會導致「暈」。現代人普遍長時間使用電腦,或躺床上使用手機,這會導致頸椎軟骨變性,頸部弧度不標準使肌肉拉傷,造成俗稱的「睡落枕」,引發類似頭暈的感覺,但不會「眩」,這種情況很普遍,已然成為現代文明病。此外,緊張和壓力也可能影響到肌肉,尤其是頸椎的肌肉,導致暈感。建議會暈的人去做頸椎X光片,若發現沒有標準的半月形弧度,代表頸椎軟骨已經改變。

總結來說,中年好發的眩暈較少見, 大多數時候都是耳石脫落造成的姿勢性眩暈。曾遇過一位中年工程師,為了要趕製圖熬夜到天亮,同一姿勢維持太久,結果耳石脫落、眩暈發作。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眩過;有些人可能有一陣子的眩,這是良性症狀,通常一生當中只會發生一、兩次,之後就不再發作。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3/1月 第1885期

本文摘錄自‎

突然天旋地轉 是眩暈還是一般頭暈?

商業周刊

2023/1月 第18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