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翊,結合雙興趣
文/張方毓 攝影/程思迪
要怎麼結合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創造一條獨特的職業路徑?編舞家黃翊融合舞蹈和寫程式的能力,就是一例。
二○一二年,黃翊以「與工業機器人共舞」的《黃翊與庫卡》一作獲矚目,到國際巡演;一七年更受邀到TED年度大會表演,是第一位登上此國際舞台的台灣人。黃翊工作室更是台灣繼雲門舞集之後,少數的職業舞團。數年間,他持續推出結合科技裝置與舞蹈的作品,包括使用迷你庫卡的《小螞蟻與機器人》、使用浮空投影的《墨》。
黃翊自行編寫科技裝置的程式碼,開創科技編舞這條獨特職涯道路。他為何能做到?他的答案是,當一個人匱乏,反而更能看見,並把握自己可以施力的獨特地方。一九八三年,黃翊出生於嘉義,父母親都是國標舞高手,時常帶他和妹妹一起去舞廳,看著男女老少享受跳舞,這讓他早早就決定,要走舞蹈這條路。高中時,他如願考上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七年一貫高中部。
▲黃翊
出生:1983年
學歷: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碩士
經歷:雲門2特約編舞家
現職:黃翊工作室+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父母背債仍給夢想,啟發他程式之路
巧用舞蹈、科技雙技能,放大優勢
但要堅持夢想不容易。他七歲時,父母親投資失利、成為鴻源吸金案的受害者,家裡頓時從經濟小康變成背負龐大債務,一家四口也被迫從別墅搬到一間僅四、五坪大的房間,父母兩人分別兼三份工還債。
即便物質生活困苦,黃翊深深記得,父母不願犧牲小孩學習的機會,甚至還擠盡資源,只為了讓他能持續發展自己的興趣。
國一的他有天回家發現,家中多了一台桌上型電腦與一張嶄新的電腦椅。原來,他之前到有電腦的親戚家作客時,總是把握每分每秒使用電腦的景象,父母都看在眼裡。
那時黃翊便下定決心,要善用這個得來不易的資源。當朋友大多用電腦玩遊戲時,國中的他就開始自學動態網頁程式、高中更自架個人網站、開始接網頁設計案,還曾替竹科的天線公司設計動態網頁。這些累積的經驗,都替黃翊未來學習、編寫不同科技裝置的複雜程式語言,鋪上地基。
黃翊同時在鍵盤與舞台上起舞。感性的舞蹈與理性的程式語言,都是他的熱情所向,早在《黃翊與庫卡》誕生之前,他就不斷探索如何結合兩者。
大學時,他試著編寫馬達、投影機互動影像的程式。二○○七年,創作出他自認為第一部真正完整結合科技的作品《SPIN》,一支配備攝影機的金屬懸吊手臂在舞蹈場地邊緣不停畫圈旋轉,拍攝場地中央的舞者。
為何他能早早就想到結合兩項專長?黃翊坦言,童年經歷的艱困生活,讓他學會有意識的盤點:要如何用手上僅有的資源,將效益最大化,才能脫穎而出。
「我那時候是完全沒有資源,要怎麼無中生有?」 他表示,「 而探索科技和藝術、機器人跟人類可以如何一起表演,我發現這是我可以施力的事情,我就盡可能投注時間與能力去做這件事。」
探索舞台科技、人類舞蹈最佳形式
累積小成功、加強差異化獲國際聲量
想清楚自己想走的獨特道路後,他從小作品做起,持續累積經驗值,強化自身差異化定位。包括《SPIN》 受邀法國國際科技藝術節演出;二○一○年的作品《交響樂計畫》獲第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節數位表演獎首獎,都替他累積聲量。
在這條獨特職涯期間,他也曾經歷挫折。黃翊在過程中漸漸釐清,自己想要呈現在舞台上的科技,是能與人類舞者一同被視為主角的主體,這才能達到他心目中的破格作品。
例如作品《交響樂計畫》中,他在小提琴周圍建置機械裝置,希望呈現機器像人一樣在拉小提琴的效果。但,因為自製機械過於困難,他苦笑回憶,自認最終成果不太優美,「聲音比較像在鋸小提琴。」
黃翊也因此想到,自己應與已經有現成成熟機器的科技公司合作,減少創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促使他後來找上庫卡台灣分公司,經過三顧茅廬溝通,他成功借到庫卡機器人、打造出他的生涯代表作《黃翊與庫卡》。
走在科技融合舞蹈這條路上,黃翊工作室時常需要借用許多科技設備,不只是人力,也讓他在經營方面,得面臨更高風險。因此,他也學習財務知識,建立風險控管、停損點等標準,才讓自己獨特的職涯取向不被財務風險困擾。
他累積財經、風險知識,建停損點:
有退路的計畫,才是好計畫
他更主動向他的第一位贊助人——時任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營運長、現已退休的高文宏,請教財務、企管知識,替公司的每一個作品計畫建立退場機制。
例如,黃翊工作室於二○一九年進駐松菸排練定目劇(編按:固定劇目、固定地點且長期性演出的戲劇)《小螞蟻與機器人》,三年合約時間還沒到就撤出,就是因為在疫情影響下、沒有觀眾,他發現此計畫已到達停損點。「我們收了定目劇的門票,沒有履行,那叫預收貨款,那是債務,不是收入,所以我就設一年半是我的停損點。」黃翊說明。
他指出,小時候的家境讓他理解到,有退路的計畫,才是好計畫。「以前沒有任何資源的時候,不容許失敗空間,就像沒有帶任何防護工具跳下懸崖,接下來就是摔死。」
對此,鴻勝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郭宗霖讚許:「黃翊是少數能做到最基本程度風險管控的藝術工作者。」
對於像黃翊工作室這種藉由獨特職涯,累積作品和品牌印記的組織,郭宗霖進一步建議,「現金流量」是最基本需要規畫的財務項目,才能讓組織在危機時能存活,「就算不懂財務報表,至少要能規畫現金流量,這不需要會計師,有小學程度的加減能力就可以做好。」
「你會的東西比較多,你存活的可能性跟變化就很多,」黃翊說,「很多事情我在單一領域找不到答案,但在另個領域,答案就在那邊。」他因為小時候的匱乏經歷,很早就有意識的盤點自身的文氏圖,找到自己可以發展的獨特職涯路徑。
「一旦你意識到你不只會一件事,你就會更容易相信,你可以做不只一件事。」《發現我的多重職涯組合》作者華勒斯(Christina Wallace)接受商周訪問時表示,能夠像黃翊一樣及早盤點自身的優缺點、興趣所在,才能更快發展自己想要的職涯人生。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編舞也編程式碼,自創舞台 黃翊與機器人共舞登上國際
商業周刊
2024/1月 第1887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