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課綱是廿年來最大教改,尤其高中端改革幅度最大,百花齊放的各校多元選修成為新課綱一大特色。然而,潛藏的人際問題也受到各界關注。
記者游昊耘、洪欣慈、張瀞文/台北報導

▲新課綱上路,分組、上台發表機會增加,內向學生的人際關係備受關注。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校園輔導室也繃緊神經,時刻關注「沒有同學要的孩子」。新課綱上路、選修課變多,台北市大直高中輔導主任吳姿瑩特別提醒老師,若課程需分組,「一定要把規則講清楚」,若自由找組員,也要多關注哪些學生沒人找,別讓他們陷入焦慮又礙於面子不敢求助。 新課綱核心素養最重視的表達力,也成為學生另一種壓力源。諮商心理師陳志恆直言,若孩子過去很少訓練口語表達,就算只是主動找組員、口頭報告,都是極大考驗。陳志恆過去擔任彰化高商輔導主任時,就遇過許多內向學生因找不到組員、怕上台表現不好,甚至因此拒絕上課。
「從輔導角度來看,新課綱最重要素養是學習面對挫折」,吳姿瑩坦言,這幾年因為學習壓力、人際關係尋求輔導資源的孩子愈來愈多,她只希望學生能拓寬成功的定義,成功不只是「大人要求的考上好大學」。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