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從5月起疫情炸鍋,各級政府繃緊神經如臨大敵,「疫情」無疑是對執政者的緊急抽考。抗疫如同作戰,除了基本功,更要有制敵利器。
22縣市雖遵循同一套基本功:篩檢、疫調、匡列、隔離。
但縣市之間,疫情、地理及醫療能量不盡相同, 22縣市也各自展現出抗疫獨門招數。台灣同島一命,22縣市更是如此,《遠見》除了檢視抗疫豐碩成果外,更希望這一次疫情急速升溫的臨時考,讓百里侯們能謹記寶貴經驗,讓未來施政更得心應手。
企畫╱馮紹恩、白育綸 撰文╱馮紹恩 責任編輯╱曹岡陽 責任美編╱李婉琪
然而,相較於之前一年多來的「加零」神話,這次是完全不同的風景。
由於去年,在沒有大規模的社區感染之際,防疫的重心,在於「中央」的邊境管理,而今年,防疫的重責大任,除了中央,隨著病毒深入民間,對各地縣市政府首長來說,絕對是執政以來最具既視感的夢魘。
為此,《遠見》在疫情期間,盡可能地與十數位縣市首長視訊連線,或以書面採訪蒐集了22縣市的防疫作為。
乍看之下,各縣市都遵循同一套基本功:篩檢、疫調、匡列、隔離。但由於縣市之間,疫情、地理環境、風土民情及醫療能量不盡相同,因此,因地制宜的22縣市,各自展現出防疫特色,也堪為台灣防疫史上的重要篇章。
全台22縣市 齊心合力對抗病毒
戰爭,講求速度;面對病毒侵襲,要跑在擴散前,才有可能打破傳染鏈。
跟Covid-19原型病毒株不同,英國Alpha變種傳染力強了50%,而印度Delta變種又比英國變種再強50%,相較原型,強了兩倍。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就說,「匡列到手軟,沒有親自體驗病毒傳播速率,不知道它跑這麼快。」
過去台灣守住本土疫情時採用的SOP,面對新型病毒顯得太過遲緩,各地縣市政府無不想盡辦法加速疫調、匡列跟隔離的流程,才有可能跑得比病毒感染的速度快。
例如,新北市就決定針對熱區採用大量快篩的方式,從設立快篩站、調整快篩站的點位,積極鼓勵民眾出面接受篩檢,再迅速遞送資料給公衛團隊參考,都全面加速。
不只如此,新北市更以「快篩陽性」作為防疫參考基準,不打算等到PCR採檢結果出來才行動,順利把整個病毒傳染鏈阻隔在新北市,沒有造成全台的第三波大爆發。 另一個速度典範,則是遭遇「葡萄王」事件襲擊的彰化縣。
公衛出身的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為了要跟病毒「搶快」,一改過去確診後才針對家人等密切接觸者篩檢,將篩檢、疫調跟匡列三步驟同步執行,把所有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都直接匡列並同步採檢,因而將以往需要3∼4天才能完成的相關程序,如今,縮短了兩天。
台中市府也同樣透過大量快篩,企圖快速找出潛伏的病毒傳染鏈,一旦有發現社區感染疑慮的同時,市府便直接到當地成立前進指揮所。雖遭外界一度批評這樣大量快篩宛如「大砲打小鳥」,但台中衛生局長曾梓展直言,「只要找到一個確診者就很值得!像是北屯區大坑里的篩檢,就順利找出多例家庭感染。」
關鍵二 因地制宜,依地區特性,採不同防疫措施
除了快,各縣市也按照區域特性,彈性採用各種「最符合在地」的作法,讓縣市防疫從原本的被動化為主動。
1.雙北地區〉居民兩地往返,科技防疫成清零關鍵
雙北人口密集、交流密切,很多人白天在台北上班,晚上回到新北居所。此即何以北市萬華區爆出疫情後,環繞萬華的新北市八個行政區,馬上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