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山不再是遠離人類的淨土
登山家詹喬愉揪出200 公斤隱藏垃圾
2021 年3 月,詹喬愉(三條魚)在募資平台上發起「中央山脈募資計畫」,預計用10 天的時間在能高安東軍路線沿路清運垃圾下山,喚起大眾對山林垃圾問題的重視。詹喬愉曾登上尼泊爾八千公尺高峰,用血淚與毅力克服各種困境,然而,這次直接面對台灣高山的污染問題,超乎預期的垃圾量卻讓她產生難以言喻的龐大無力感。
圖片提供|彥恩國際經紀
採訪撰文|謝佳真
打開線上會議視窗,詹喬愉十分親和又爽朗的聲音從螢幕的另一邊躍出,與我腦中自動播放的《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中,面對鏡頭侃侃而談的影像疊合。她身材嬌小,卻能背負幾十公斤;她有藝人的亮麗外表,同時也是山搜成員。作為新一代的青年登山家,她因身為女性倍受矚目,而她也展現驚人的毅力和登山專業,成為繼江秀貞第二位登上珠峰的台灣女性,世界14座8000 公尺以上的高峰她已經成功攀爬4 座。曾墜落冰隙在生死關頭徘徊,也跨過屍體抵達頂峰,在以男性為主的登山界,她的成就相比之下絲毫不遜色。
從60 變200 公斤 遠超預期的垃圾量
「沒看見,不代表不存在。」
簡短有力的口號,是中央山脈淨山募資的標語之一。詹喬愉在2020 年底帶了四支能安縱走的隊伍,沿途看到髒亂的營地,激發她思考深山的垃圾議題。在長天數、高負重的情況下,很少人有餘力再將垃圾背下山,讓她不禁反思,身為專業的登山家,她能做什麼?
詹喬愉說:「其實我本來想私下找企業募資就好,但隊員建議要讓更多人看見,讓更多人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讓大家知道亂丟的垃圾在山中多年都無法分解。」募資剛上架旋即在5 天內達標,並募到比原先目標還高的90 萬。5 月9 日,詹喬愉跟隊員們開始能高安東軍淨山行程,實際上山前團隊預定大概清運40-70 公斤的垃圾就可完成任務,沒想到頭兩天清出的垃圾就已經爆量,光一個營地就清出60 公斤。
「一開始以為垃圾不會這麼多,」詹喬愉感嘆當時的天真:「第二天在越嶺道我們還能請人騎機車運送,但走到稜線就只能靠人力。我們先將撿拾的垃圾集中分類整理,再等待運下山。但我們不希望只是整理垃圾,後面幾個營地還是想盡量將垃圾帶走。」
行程開始就面對遠遠超出預料的挑戰,他們趕緊聯絡人手,並靈活調整作業模式。團隊到白石池之後兵分兩路,一隊負責背負,一隊專門撿拾,背負垃圾的隊員需要加上前一天的垃圾,整理好跟挑夫一起背下山。逐步整理白石池、萬里池的垃圾之後,其他人往安東軍的方向繼續撿拾,最後將能背負的垃圾都帶下山。淨山結束後,搬下山的垃圾超過200 公斤,但比起留在山上的廢棄物,清出的只是冰山一角。
山林隱藏的垃圾黑數
龐大的垃圾量固然令詹喬愉震驚,但令她難忘的,還有那些從各種奇妙地方挖出來的廢棄物。直接被丟在地上的垃圾只是常見風景,有些垃圾被故意埋藏在深處,就像孩子企圖掩蓋犯下的錯誤。
詹喬愉說:「還有垃圾被刻意塞在石縫中,要用力拉才拉得出來。本來期許可以把白石池後的垃圾搬出去,但進入獵寮後夢想完全破滅,彷彿整個營地地面下佈滿垃圾。」
有些垃圾得下切山壁、撥開草叢,甚至翻土才找得到。在地面、在土中、在石縫中,不論是刻意被丟棄,或是事先藏好卻被遺忘的補給品,那些無意或刻意遺落的垃圾,若沒有用心找尋,最終化為山林中恆久存在的污染。
「山上任何想得到、想不到的都有,連鞋子和發酵的米都有。我們撿拾最多的是老舊破碎的路條,雨傘也撿到好幾支。」除了常見的個人垃圾如保特瓶、衛生紙,無法靠個人力量搬下山的大型工程垃圾也是令她感到挫折的原因。工程垃圾估計就佔了400 公斤,照理說這些工程垃圾廠商要自己處理掉,但現實是將它們往山坡地下面丟,也不會有人來檢查。
「不是說一定要去責怪誰,而是未來有標案或類似的事情時,是不是可以對工程垃圾的處理更加重視?這些器材是一定要用到的嗎?應該要做好查證和收尾的工作。」
淨山之後,下一步是?
未來會不會再舉辦一次大型募資?詹喬愉笑說,大概一年一次吧!她認為淨山不該等人發起再參加,個人的力量就可以做起。這次活動後,她成立了臉書社團「山淨山出」,提供想要淨山的人資訊交流的和心情抒發平台。面對數百公斤的垃圾量,無力感、挫折與憤怒在所難免,希望大家在社團清空情緒後繼續淨山。
在她自己開的登山課程中,她也將無痕山林概念融入,期盼越來越多人瞭解垃圾遺留山林的嚴重性,並知道爬山要如何做到垃圾減量收納、帶離山林。「所謂的道德就是這個社會覺得怎麼做是對的,也許是周圍的人比較沒有無痕山林的認知,當越多人理解,就有越多人願意往好的方向走。」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