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巧克力要看極端氣候臉色 可可漲飆天價

一噸可可漲贏輝達、飆31萬天價


文/王茜穎

今年的巧克力,不只更貴,還會更小。

可可豆價格飆漲,去年三月,一噸要價二千七百美元,但今年三月,它一噸價格已經飆破一萬美元,創下歷史天價。光是今年三個月內,它就翻了一倍,漲得比輝達或比特幣還兇,且短期內沒有下滑的跡象。

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可可豆大漲?

原來是極端氣候衝擊。可可豆命運多舛,先是遇上暴雨,接著黑腐病蔓延,接著又有恐怖熱浪和乾旱,讓供應全球六成可可豆的象牙海岸和迦納連續三年歉收,預計今年的供需缺口將是去年的五倍。

產業預估,可可豆歉收將「坐三望四」,在今年迎來悲慘的第四年。

國際可可組織(InternationalCocoa Organization)表示,可可豆的庫存量將掉到四十五年來的最低點。氣候數據新創ClimateAi也預估,氣候變遷恐導致今年兩大產地比去年減收三成,西非可可豆產值會損失高達五億二千九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九億元)。

照理說,可可豆價格飆漲,產地農民應該可獲利,但現況卻完全相反:西非兩百萬可可小農,不是轉作,就是乾脆不做了!直接把可可園租給非法業者挖礦淘金。

問題出在哪?

以往,全球第二大可可產地迦納的官方監管機構「可可委員會」(Ghana CocoaBoard),會先向外國銀行融資,來跟可可農買豆子。


收購價低,小農轉作或棄作

但去年產地國遇上國家債務重組談判,拖慢貸款協議簽訂時程,最後利率還高達八%。如今,遇上可可豆歉收,銀行貸款下不來。

上游不給錢,可可委員會就沒錢給小農,小農缺錢買樹苗、肥料和殺菌劑,一環扣一環,形成惡性循環。

而且,這群小農雖然生產著甜美的可可,但每天卻只能賺到一美元的血汗薄利。

因為政府的產地收購價,是根據前一年的價格來訂定,收購價極低,導致小農完全無法隨著可可豆漲價獲利。小農們於是乾脆轉作或「棄作」, 把可可園租出去,每月租金五百美元,是種可可收益的十五倍。

截至目前,迦納已有二%的可可種植面積消失,變成非法採礦者的天堂。

不只上游小農生產出問題,下游的加工廠也很苦。

因為價格飆漲,收購可可豆的地方大盤寧可違約、走私可可豆,再拿去現貨市場上高價賣出;全球貿易商為了對巧克力公司履約,也不惜代價搶購,再讓可可豆價格被炒得更高。

原本象牙海岸和迦納政府為了保護國內加工廠,會提供低利融資或限制外國貿易商的採購量。但今年歉收,加工廠又買不起天價的可可豆現貨,兩國已有多家大型可可加工廠停工或減產,慘況還會持續擴大。

一般來說,農產品價格飆漲不會持續太久,因為總有人進場搶種,鐘擺很快就從供給不足變成供給過剩,價格崩盤。高麗菜、大蒜、香蕉都曾上演過同樣戲碼。

確實,巴西、厄瓜多等國看著可可豆價格好,已開始搶種,但一棵可可樹,要五年才能結果,緩不濟急。而且,極端氣候還會加劇可可豆之亂。

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Weather Attribution)的研究發現,氣候變遷讓西非出現熱浪的機率提高了十倍,增溫四度。原本百年一遇的極端熱浪,如今變成了十年一遇,一旦全球升溫達兩度大關,還可能變成兩年一遇。有研究指出,二○五○年西非可能會熱到種不出可可豆。


▲可可豆價格一年狂漲280%,巧克力變得更貴、更小,還有廠商發揮創意推出只沾一半巧克力的Kit Kat,或用更多果乾、堅果等其他原料替代。法新社

美國巧克力漲幅達通膨3倍

「很多廠商已經宣布漲價。我們也是其中之一,」 巧克力製造商瑞士蓮(Lindt & Spruengli)財務長馬丁•哈葛(Martin Hug)告訴分析師。

根據市調公司Circana,去年美國巧克力的零售價格已經上漲一一‧六%,漲幅是通膨的三倍。北美最大的巧克力製造商之一的好時(Hershey)則漲了九%。

好時總裁兼執行長米凱萊•巴克(Michele Buck)在今年二月的法說會上坦言,「可可的歷史高價預期將限縮今年的獲利成長。」他們除了利用對沖降低價格波動,還宣布裁員五%,且不排除今年還會再漲。

擁有Oreo品牌, 全球巧克力市占率一三%的億滋國際(Mondelez International)去年已調漲價格一成五,今年揚言還會再漲一波,漲幅將高於平均,但低於一五%。

「全球正面臨六十多年來最大的可可供應缺口,」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大宗商品分析師吉爾斯(Paul Joules)對美國CNBC商業新聞台示警:今年巧克力可能會漲價兼縮水,最糟的情況還沒來。

過去靠甜滋滋巧克力賺錢的可可豆農與巧克力商們,今年嘗到的苦澀恐怕比甜味多。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4/4月 第1900期

本文摘錄自‎

吃巧克力要看極端氣候臉色 可可漲飆天價

商業周刊

2024/4月 第19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