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惹文化 新加坡土生華人的浪漫情懷
新加坡以多種族融合而著稱,華族移民之後代子孫被統稱為「土生華人 」,其中女性稱為娘惹,傳統中華文化融合當地南洋特色,在新加坡形成極具特色的娘惹文化,展現繽紛多彩的浪漫情懷。
文▓新加坡台灣貿易中心 圖▓達志影像
繁華的新加坡其實也正努力地保有傳統風貌,特別是新國以多種族融合而著稱,包括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及歐亞裔等,其中華族人口更高達總人口數的70%。
文化交融 建築飲食展現多元風貌談到華族外移南洋的歷史,可以色彩鮮豔與香氣濃郁是娘惹糕的兩大特色。位於加東區(Katong)有一排非常美麗又傳統娘惹建築物,這個早期土生華人富有人的住宅如今仍保持完好。
追溯至15 世紀初,由鄭和帶領的船隊曾經7 次下西洋並多次停留在馬來半島。從那時起,許多華族男子便移民至東南亞並與當地原住民通婚,後代子孫被統稱為「土生華人(Peranakan)」,其中男性稱為峇峇(Baba),女性則稱為娘惹(Nyonya),保留傳統的中華文化又融合當地南洋特色,以不同的形式與樣貌,在新加坡形成極具特色的娘惹文化。
想要認識娘惹文化的生活與飲食,絕對不能錯過位在新加坡東海岸的加東區(Katong)和如切區(JooChiat)。加東曾是茂密的椰子種植園,富裕的城市居民常來此地度過週末,因此至20 世紀初,該區域已發展成為郊外住宅區。如今椰子園已不復存在,但是依然可以欣賞到繁榮社區內保存完好的土生華人店屋,與分散在區內的殖民時期別墅。附近的如切地區則是以一位在20 世紀初期極為富裕的華人地主周如切 (Chew JooChiat)的名字來命名。
通常娘惹菜的口味較重,會使用多種來自東南亞生產的香料如小蔥頭(Shallot)、薄荷葉、香茅、叻沙葉及班蘭葉等入菜。娘惹文化在料理上有其獨到之處,主要是中國菜與東南亞菜風味的混合體,是中國傳統烹飪方法與南洋香料的巧妙結合。最為人熟知的是搭配濃郁的咖哩香氣並加入大量椰奶的叻沙麵線(Laksa);以魚漿為主原料加入調味料包在芭蕉葉中的烏打(Otah),以木炭烤熟過後的美味,更讓人垂涎欲滴;若喜好甜食,則千萬別錯過色彩花花綠綠的娘惹糕(Nyonya Kuih),討喜的顏色令人光看著都覺得心情愉悅。
傳統服飾 工法與藝術的展現
娘惹服飾是娘惹文化的另一個代表。早期娘惹傳統服裝是較為寬鬆且長至腳踝的長衣(Baju Panjang)和形狀類似於筒裙也較為寬鬆的下裙紗籠(Sarong)。隨著時間的演變及華族的移入,傳統的娘惹服飾逐漸加入中國旗袍的元素及刺繡等花邊裝飾,一改以往寬鬆的樣式轉變成修身的剪裁,裁縫方面也是更加精緻,逐漸演變成今日的紗籠卡峇雅(Sarong Kebaya)。
新加坡航空的空服員制服即是以娘惹傳統服裝為啟發所設計而成,如今已成為享譽國際的活招牌。雖然現代人比較少沿用,但不得不提及的娘惹文化代表則屬珠繡鞋(Kasut Manek)和娘惹瓷(Nonya Ware)。珠繡鞋是以前娘惹出席正式場合時著正裝必搭配的鞋款,鞋面上的圖案顧名思義是由各種顏色的細小珠子刺繡而成,工法十分複雜且費時。
娘惹瓷則是一種粉彩瓷器,常見於日常生活和隆重儀式中,例如:婚禮、壽宴及節慶等喜慶場合不可缺少的器皿,造型多為簡潔且具有實用性的茶壺茶杯及碗盤等。有趣的是娘惹瓷並不常見以人物作為裝飾,多以鳳凰及牡丹為主。如果想要觀賞或購買珠繡鞋和娘惹瓷,可以在新加坡加東區和如切區的手工藝品店發現其蹤跡。
七彩老屋 鮮明設計具現代風
位於如切區的坤成路(Koo Seng Road),是少數仍保存著傳統娘惹建築型式的地方。在道路兩側可見到保存完善的兩層或三層式傳統建築,是當年土生華人的資產。建築一樓通常是做生意的店家,二樓則是住家。外觀五顏六色的房子如彩虹般地整齊排列著,房子的裝潢相當搶眼,外牆卻被塗上柔和的粉色調,大門前則豎立著兩根石柱,雖然是1900至1940年代間的建築形式,但色彩強烈的設計風格看起來仍頗具現代感。
若想更進一步感受娘惹文化的氛圍,不妨選擇一間風格獨特的旅店入住,像是新加坡加東英迪格酒店(Hotel Indigo Singapore Katong)的大廳即有多彩的娘惹風格壁畫裝飾,客房內也以娘惹風格設計,住在酒店一晚常會令住客有種穿越時光的錯覺。
新加坡在如切與加東區完整保留了娘惹文化的痕跡。在新國的現代化過程中,娘惹文化雖然曾經一度凋零,但由於文化保存意識抬頭,因此2011年如切成為首個新加坡國家遺產保護區。若想要更加了解娘惹文化的發展進程,也可以前往參觀土生華人博物館(Peranakan Museum),從土生華人的起源、婚禮儀式、語言、服裝、宗教、飲食及商業等面向,循序漸進地展示600年來轉變的過程,也不乏各式各樣的展示品與悠久歷史文物,內容相當豐富有趣。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