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思維 創造臺灣電動巴士新契機

創奕能源科技
創造臺灣電動巴士新契機


全球電動巴士產業風起雲湧,創奕能源早於2013年在鋰電池材料研發的基礎上研發生產電動巴士,如今不但是臺灣電動巴士最大供應商,也放眼全球,為臺灣電動巴士產業創造新契機。

文■林書涵 圖■林書涵、創奕能源


▲創奕能源董事長黃振聲以前瞻策略帶領創奕能源布局全球,迎向電動巴士起飛年代。

2021年初,交通部宣布客運巴士2030年全面電動化的計畫,鴻海的MIH聯盟也公開將先推出電動巴士的策略;在美國,拜登政府除了提出全美校車升級為電動巴士的政策外,更在4月親自視訊參觀電動巴士製造商。全球電動巴士產業的風起雲湧,也讓各國政府、業者積極投入電動車的發展。

臺灣除新進投入的鴻海MIH聯盟外,也有包括創奕能源、華德動能、凱勝綠能、總盈汽車及唐榮車輛科技等五大業者,在過去幾年陸續投入電巴市場。其中,成立甫滿10年、總部位於桃園青埔的創奕能源,更提前在臺灣及東南亞、印度等海外市場結盟布局,正蓄勢待發迎接全球電動巴士高速成長的浪潮。

轉型研發電動巴士
為自家電池尋出海口


創奕能源在2011年創立時,原來從事鋰電池材料的研發生產,後來結合位在美國、曾為特斯拉服務的鋰電池系統團隊,開始往下游生產電動車所需的鋰鐵電池模組。

2013年全球電動車市場尚未起飛,電池需求有限,加上當時創奕能源在電池領域尚無知名度,雖然擁有一流的品質及技術,仍難獲得客戶下單。

當時,董事長黃振聲做了個困難卻重要的決策,決定再往下游生產電動巴士,讓自家的電動巴士成為創奕鋰鐵電池的最大客戶。

電池當時占1輛電動巴士約40%的成本,黃振聲深知自家的電池模組有出眾的品質及成本競爭力,相較其他需購買外廠電池組裝的電動巴士業者,創奕能源自行研發的巴士將能在市場性能價格比取得大幅優勢。

此外,電動巴士的生產也能為自家電池取得出海口,並透過電動巴士的長期運行,在市場上獲得創奕能源電池可靠耐用的終端實證;2016年創奕能源推出第一輛自行研發設計的電動巴士。


▲創奕能源是國內電動巴士的龍頭廠商。

複製電子產業分工模式
快速擴張市場


黃振聲出身自晶圓代工產業,半導體產業的特性就是專業分工,他也將這模式運用在電動巴士產業上。

創奕能源跨入電動巴士市場後,由於臺灣市場以標案訂單為主,要在期限內供應一定的數量,這對在巴士產業仍屬新進的創奕能源,馬上就面臨整車產能不足的困境。

「造車的場地擴充有限,我們將部分交車數量改採提供巴士底盤給傳統車廠打造車身」,不同於傳統整車廠,黃振聲讓創奕能源的生產線專注在電池、電控等核心組件上,車體生產及組裝則大量委託給外部車廠。這項彈性的外包生產策略,也讓創奕在開始量產電巴的第三年,出貨量即居當年國內業者之冠。目前創奕能源年產200輛電動巴士,其中超過50%交由外廠生產車體。


▲創奕能源專利液冷電池模組安全可靠,妥善率最佳,可依性能需求搭配組數,彈性極高且抗高溫。

黃振聲更將專業分工及代工模式,應用到海外市場的拓展。「整車市場難與當地市場競爭,臺灣人力、材料成本都高」,他指出,創奕在印尼、泰國等東協市場主要和海外整車廠合作,為取得成本優勢及加速通過當地認證,創奕能源對海外客戶主要提供電池、電控、系統軟體及設計,其他都由客戶採用當地零件、在當地進行組裝。
創奕能源「對海外客戶不主推創奕品牌,而是用客戶自己的品牌去銷售」。黃振聲在海外採取提供核心組件及代工的銷售策略,使創奕能被客戶視為長期合作夥伴、共同進入當地的電巴新市場,同時也較易解決車輛在不同國家繁複的規範及認證。「目前在印尼已通過車輛認證,2021年在印度也會完成認證、開始生產交貨,預期2022年海外市場銷售將有爆發性成長。」黃振聲有信心地表示。

看好自駕技術應用 決戰海外市場

談到電動巴士的未來,黃振聲提出自動駕駛及海外市場將是創奕能源長期成長的關鍵。「大眾運輸路線固定的特性,自動駕駛導入交通系統適配性高,一定會比商用車更早運用」,黃振聲認為自動駕駛將會最先導入在電動巴士上。創奕能源很早就投入自動駕駛技術,目前已是台灣智慧駕駛公司的最大股東;台灣智慧駕駛公司在臺北信義區執行的自駕巴士創新實驗計畫,就是採用創奕能源的7米自駕巴士,近期也將有新的自駕車問世,並與客運公司合作。

在市場方面,創奕能源則是強化海外市場的布局。「臺灣市場較小,無法支撐長期成長,國內預計有1萬4,000輛巴士要換成電動巴士,印度則計劃更換280萬輛,東協、印度各是臺灣市場的百倍,所以公司把主力放在外銷市場」。創奕能源自2019年開始拓展海外市場,目前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泰國設有公司,也透過外貿協會牽線,和印度大型集團合作。


▲創奕能源7米自駕車與台灣智慧駕駛公司在臺北市信義區的無人駕駛實驗計畫。

進軍儲能市場 推動汰役電池循環再生

全球儲能市場高度成長,尤其以低汙染、能源效率高的鋰鐵電池取代鉛酸電池已成為趨勢。創奕能源自鋰鐵電池起家,在策略上也已由核心延伸,投入資源進行大型儲能櫃等儲能產品的開發,目前已送樣給客戶。

而和其他業者不同的是,在儲能事業的策略上,黃振聲更結合環保及循環經濟的理念,他說「致力發展汰役電池應用在儲能系統上,讓電動巴士汰換下來的電池能二次利用,形成電池循環經濟是未來發展目標。」電動巴士的電池在使用6、7 年後,因效率問題需進行汰換,將這些汰役電池進行重整加工、循環再造後,使用在創奕能源自身的儲能產品上。循環經濟策略除提升創奕儲能產品的成本競爭力外,也同時減少廢電池對環境的影響,有助於未來拓展重視環保循環經濟的歐盟市場。

重塑企業DNA 開放創新思維是關鍵創奕能源成立至今已邁入第十年,最大的挑戰便是從做電池材料轉型電動巴士,而這項從核心出發、以開放思維跨入新領域的勇氣,也已成為創奕能源的企業DNA。我們從創奕能源後續在自動駕駛、海外市場、儲能系統的布局上,都可嗅到這瞄準未來、不拘泥現況的開放思維文化。

在公司營運方面,除陸續加入電池研發、巴士生產及自動駕駛的研發團隊外,黃振聲也延聘包括來自埃及、印度、印尼等國的工程師,進行和當地市場的行銷溝通。他感性地說:

「當初確立目標方向並尋找合適團隊,至今能嶄露頭角,成員彼此共同信念與獲利共享才是成功的關鍵。」

在臺灣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歷練二十多年的黃振聲,為創奕能源帶來放眼國際的目光與開放思維的企業文化,提前的策略轉型為創奕能源迎向目前電動巴士的起飛年代。也期待下個10 年,創奕能源在自動駕駛及海外市場的雙引擎下,創造臺灣電動巴士高度成長的新契機。
閱讀完整內容
《經貿透視》雙周刊571期

本文摘錄自‎

開放思維 創造臺灣電動巴士新契機

《經貿透視》雙周刊

2021/第5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