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都嘉義◆人間仙境 流連忘返

木都嘉義


人間仙境‧流連忘返


嘉義──臺灣百年發展史的「木都」,搭乘一趟阿里山林業鐵路,感受世界級的高山鐵道工法,上梅山,茶園、梯田、竹林、古道、原住民部落,蘊含著多元豐富的地貌,望雲海,感受大自然的瞬息萬變。

文、圖_ 麥翔雲/ 旅讀、CTPphoto 繪_ 楊美娟/ 旅讀
對於嘉義、阿里山的印象可能只有雞肉飯好吃、山上有小火車跟神木。而未曾好好地瞭解其中的歷史緣由,唯有親身走一趟,方能深入瞭解百年前修建林業鐵路的工法,以及前往梅山沿線所發生的故事。

臺灣的木都──嘉義

百年前的嘉義有著「木都」的美名,阿里山盛產的檜木皆在此進行加工與轉口,檜意森活村前身在日治時期為官方宿舍,為全臺規模最大的日式建築群。分為南北兩區,北區為一般職員居住區,南區則為高階幹部住所。由一九一四年開始興建,歷時約三十年方有今日之規模,園區建築多以檜木興建房舍,因此又名「檜町」。
目前園區內共有廿九棟建築。園區中的「營林俱樂部」最初為提供臺灣總督府營林局與駐嘉義地區的人員使用,為當時嘉義最高級的官方社交、娛樂場所。建築為十七世紀英國都鐸式建築風格,在一片日式宿舍群中顯阿里山森林鐵道檜意森活村得與眾不同。戰後因年久失修而頹圮,經採日式古法重新整修後,成為嘉義新的觀光景點,電影《KANO》亦有於此地取景拍攝。除檜意森活村外,鄰近的嘉義製材所為日治時期規模最大的木材儲存區,採用當時歐美最先進的設備處理加工木材。

臺灣的世界級──阿里山森林鐵道

攤開臺灣近百年的發展史,嘉義與阿里山的林業發展是相當精彩的一頁,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在日治時期因阿里山開始發展高山林業而興起,阿里山與太平山、八仙山並稱臺灣三大林場。在山上開採的檜木裝上火車後,由海拔二千公尺處送至嘉義的北門驛的製材所進行加工。

阿里山檜木品質之優良令日本人為之驚嘆,若曾去過東京明治神宮的讀者,想來對入口那高達十二公尺的的大鳥居印象深刻,其使用的木材便產自阿里山。戰後則因林業砍伐過度導致資源耗盡而開採中止。當年的林業鐵路亦轉型為今日大眾所熟知的觀光鐵路,上山看日出、賞櫻皆相當受到民眾歡迎,近兩年則因秘境眠月線而再次爆紅,前往秘境的遊客絡繹不絕。
阿里山森林鐵路具備高山鐵路五大工法中的四項,第一項為迴圈型與螺旋型上升,透過在山體中迴繞多圈使鐵路海拔得以上升,行經獨立山一段長約五公里的路段時火車分別以三種不同的高度出現,並可見到位於山下的樟腦寮車站,本段最後以8字型離開獨立山。獨立山車站至今仍保留當年為蒸汽火車加水用,形狀像根尋常排水管的「水鶴」。第二項為之字形工法,由於山上腹地不足,火車改採進退方式上山,在樟腦寮車站可以見到此種折返式的軌道設計。第三項為馬蹄形彎,列車藉由一百八十度的大彎道藉以提升海拔,由竹崎往樟腦寮的路上會經過,坐在列車尾端便可見到轉彎中的車頭。最後為經特殊設計,適用於高山地形的蒸汽火車。阿里山森林鐵路在百年前克服了艱困陡峭的地形,見證了臺灣鐵路的發展史,也是極少數高山鐵路中同時擁有四種工法的線路,可謂是世界鐵路遺產,彌足珍貴。
梅山鄉的地方創生

梅山鄉在日治時期舊稱「 梅仔坑莊」,在早期是平地與高山區,物資往來的中轉地區,但隨著嘉義市區的發展、高山林業停止砍伐,人口逐漸外移老化,至今僅剩一萬餘人在梅山鄉居住,因此如何透過地方創生的手段,找回人群,便成相當重要的課題。
而在二〇一九年下半年,梅山鄉太平村上一座自帶空靈氣息的「空氣圖書館」橫空出世,空氣圖書館由舊蘭園改建而成,面積將近四百坪,由參陸文創所設計,空間的主色調由白色、灰色、木頭、石材與綠色植栽所組成,元素看似簡單卻富有層次。在這個半開放的空間裡面可以感受到陽光、空氣、水以及阿里山上的特有的霧,用餐時一陣大霧便突然飄入室內,彷彿置身仙境般。空氣圖書館的爆紅也帶動了一波網紅經濟,無論是一般民眾或是網紅,皆爭先前往拍照打卡,在社交APP Instagram上更可見到數以千計的照片,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替梅山及太平村做了最好的宣傳,也帶動了太平村的觀光人潮,即便是平日也有不少人前往參觀、用餐,成為嘉義地方創生的典範。並可結合鄰近的太平雲梯,雲梯於二〇一九年啟用,目前為全臺灣海拔最高的景觀吊橋,無論何種天氣皆有不同情調,天氣好時能俯瞰嘉南平原風光,最遠還可看到澎湖,起霧時亦可感受騰雲駕霧及大自然的變化萬千。
走完太平天梯步行約十五分鐘可回到太平老街,品嘗在地特色小吃,及探訪梅山地方文化館-小說家張文環故居。

帶路玩家 李茂榮 西藏團多年資深領隊,入藏一百餘次,旅行足跡踏遍世界七大洲,對於旅行充滿熱枕與專業。發掘在地故事,想要將最美麗的人、事、物推薦給大家。

閱讀完整內容
《OR旅讀》2021年03月號第109期

本文摘錄自‎

木都嘉義◆人間仙境 流連忘返

《OR旅讀》

2021/第1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