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美德 菜餚裡的德意志精神

說到德國菜,第一印象是享譽盛名的「德國豬腳」,是在特殊時節裡才會出現;日常菜餚則是以沙拉、麵包、乳酪等簡單食材,讓自律與勤儉精神在德國人的餐桌展露無遺。

文 杜塞道夫台灣貿易中心 圖 達志影像


▲簡單的麵包搭配上咖啡或是乳酪,便是道地的德式早餐。

德國民生市場物價平穩,日常基本所需的糧食價格十分親民,但是生活基礎開銷的水、電費用不低,加上有能源附加稅之故,電費與油價均在歐洲名列前茅,消費者因此普遍對支出花費相當敏感。友人外出用餐時慣常各付各的;「Go Dutch」不只用於描述鄰居荷蘭,也適用在德國一般民眾身上。「難得」請客時也會注意桌上菜餚夠吃就好,視浪費剩食為大忌,認打包殘羹為平常。

看在豪邁的南歐人亦或好客的亞洲人眼中,也許都要大嘆不解。不過說德國人「小氣」的一定是外國人!日耳曼人可是自豪一向秉持的勤儉精神,品質與價錢並重,講求「一分錢、一分貨」。一般人多深信工作價值與職業道德,而「重準時、愛整潔、守秩序」,也是一起在美德之列的民族特色。

許多德國公司採核心工時計算,一方面固定卻又保有彈性的制度對員工是有好處。不少人早上6 點就開始工作,避開交通尖峰期不說,維持一日8 小時的基本工作時數,加上1 小時左右的午休時間,下午收工後,還有餘裕享受日光,從事愛好、運動或是操持家務。周末則是個人休閒或與家庭團聚的時間,在夏天盛暑及耶誕跨年時,更是提早安排好度假或休憩活動。另一方面,多數公家機關與醫務診所一星期中會特別設置1 天,早上7點開門營業,或至下午6、7點打烊,方便民眾彈性處理約會事務。


▲麵包是德國人日常生活的必備糧食;適用一日三餐的德式麵包輕食,也是保持廚房整潔的妙招。圖■ multipel_bleiben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ND 2.0

飲食細節中展現德國人的民族特色

不過,這些和德國飲食有何關係?德國上班族通常在家中,或是在上午短暫休息的片刻,以一片麵包搭配一杯咖啡,或吃一盒發酵乳酪,早餐就算解決了;午餐時間,有不少人選擇享受一天僅有的一餐熱食,但因外食的選擇囿地受限,而學子們則帶上自家準備好的夾片麵包,或學校食堂的便餐。

晚餐時,一般家庭多以冷食上桌,其中不可或缺的麵包配上乳酪、香腸切片,或搭配各式抹醬、蔬菜沙拉,或是果汁、啤酒等飲品。這般簡單方便的麵包輕食(Abendbrot),不僅是維持廚房清潔的妙招,也符合上述「準時(開飯)」 、「整潔(不沾鍋)」、「秩序(從冰箱直接到餐桌)」的準則!簡便的晚餐讓肚腹無負擔,這樣10 點前就能上床睡覺,早起迎接次日的上班就學規律生活。此時讀者可能要大嘆:這個民族真是守紀律,真不懂得享受美食生活的樂趣。

別替德國人著急,撇開德式「求謹慎、講效率」的工作精神不論,德式料理雖不若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持平而言,卻也頗有些可觀之處;兩者相同之處則顯現在對豬肉製品的愛好。

難以抗拒的豬肉料理

歐洲國家與東亞地區的傳統肉類料理中,多以豬肉製品為最大宗。儘管德國人近年來在養生風潮影響下,整體攝取的相關肉類產品略有下降,不過內需市場仍然居高不下,包含豬肉與內臟等食品的人均消耗量,在歐洲與同是德語區的奧地利與瑞士一同居冠。傳說中歐洲人不吃豬下水則完全是誤解;過往的窮人美食時至今日雖說食用量已大減,起碼德國人仍是依照傳統烹飪法來變化花樣吃。
然而,水煮豬腳(Eisbein)或油煎豬腳(Schweinshaxe),絕非德國餐桌常見的佳餚。反而是淋上各式醬汁、種類達20多種的炸豬排(Schnitzel)深受大眾歡迎;更別提傲視全球的千百種德式香腸。儘管不是人人都愛豬肝腸(Leberwurst)、豬血腸(Blutwurst/Schwarzwurst)、豬肚腸(Saumagen)等,不過單就一招屠夫肉盤(Schlachtplatte),可就盡顯日耳曼民族「物盡其用、節儉持家」的一面。這道料理涵蓋內臟肉腸與五花肉,古早時期都在殺豬日上桌,為的是消耗無法冷藏而難以保存的豬下水,和中華料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再以德式家常菜為例,東普魯士獅子頭/豬肉球(Königsberger Klopse)佐酸豆白醬配米飯,用料樸實無華、經濟實惠;佳餚上桌豈能無美酒?瓊瑤漿(Gewürztraminer)是一種用於釀造白酒、原產於義大利的葡萄品種,以其色調粉紅,香氣濃郁一如荔枝而獨樹一格。黑皮諾(Spätburgunder)則是身價不低的紅葡萄酒品種。


▲盛名過譽的水煮豬腳或油煎豬腳,並非是德國餐桌常見的佳餚。


▲淋上各式醬汁的炸豬排深受大眾歡迎。

令人為之著迷的當令蘆筍

另一方面,提及當令美饌,春末夏初正是蘆筍盛產的季節,每公斤單價之高一時有如鮮魚的價位,德國人卻為之十分著迷,還特別以專用的蘆筍刨刀、特製剝皮機,以及高窄的蘆筍鍋伺候。然而不論是鮮甜的綠蘆筍,或是少見的紫蘆筍,兩者無論在鮮嫩度與含水量,都無法與有所謂「白金」稱號的白蘆筍相比。水煮後的圓潤蘆筍淋上特調的荷蘭蛋黃醬,配菜豐儉由人,佐以火腿肉片或香煎魚排,副食加上各式馬鈴薯,這可是德國人每年時節一到,就要大啖一番的當季美食。

培育白蘆筍的流程費工耗時,種植時必須保持防曬,隨著發芽過程則須覆蓋泥土,以免光合作用啟動,方能產生芽身如玉鐲般的色澤。每年各大產地還會舉辦蘆筍節活動,票選出蘆筍親善皇后。至於佐餐的蘆筍酒,那可不是指蘆筍釀製的酒。隨侍蘆筍大餐登場的白葡萄酒,無論是白皮諾(Weißburgunder/Pinot blanc)、灰皮諾(Grauburgunder/Pinot gris),或是雪絨花混釀(Edelzwicker),前提都得是酒味清淡、不張揚,才能擔任好配角的任務。


▲燉牛肉捲配上不管是德式酸菜、紅甘藍菜,加上副食的水煮馬鈴薯或麵粉球,老饕才懂得的傳統家庭料理。


▲當季的蘆筍,是德國人的最愛。

老饕們最愛的傳統家庭料理

再拿燉牛肉捲(Rinderrouladen)來說,配菜不管是德式酸菜、紅甘藍菜,加上副食的水煮馬鈴薯/麵粉球(Klöße/Knödel)。作為主菜的牛肉厚片捲上培根片、酸黃瓜,接者抹上黃芥末、酒醋醬料,煎燉炒煮一起來都要花上個把小時。上桌前再澆上秘製醬汁,這可是行家老饕才懂得的傳統家庭料理。

入冬後落葉繽紛、氣候寒冷,正是野禽家畜肥美之際,這時把主菜換上升級版的烤鴨、全鵝、鹿肉,或是野雁、山豬、烤兔肉,就成了豐盛無比的耶誕大餐。在難得全家團聚的節慶時分,德國人會放開平日的樽節原則,毫不吝惜購置吃喝。下回有機會品嚐德式料理、啃上德國麵包,可別忘了要效法德意志精神,一定要吃完盤中佳餚、乾盡杯中飲料,吃不完的先行打包,再各自付帳回家。

閱讀完整內容
《經貿透視》雙周刊573期

本文摘錄自‎

餐桌上的美德 菜餚裡的德意志精神

《經貿透視》雙周刊

2021/第5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