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農村好水好田 自產光電 里民當起賣電頭家

低碳家園》29國爭相取經的模範綠能社區

嘉義縣大林鎮偏僻的明華社區,二○○七年起透過各種環保減碳作為,建立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與光榮感。現在,他們又成立發電合作社,進一步對環境貢獻一己之力。

撰文‧王炘玉


在江志弘的號召下,農村變身低碳永續社區。太陽能遊園車(圖右)是以比賽獲得的獎勵金所添購的設施。攝影·唐紹航

「你看,這是民國七十七年李登輝前總統來我們明華里參觀時照的。」明華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江志弘臉上帶著一絲驕傲,指著活動中心內那面掛滿明華社區歷史的照片牆,訴說著往日的光輝。那年,江志弘十歲,明華社區因綠化有成受到總統肯定,成為模範社區。只是如今,照片已褪色泛黃。

三十幾年過去,江志弘記憶中那個富裕興盛的農村景象已不復在。這個位於嘉義縣阿里山下的偏遠社區,因不敵都市化發展的衝擊,人口外移嚴重,高齡人口占比高達二二%,正面臨社群高齡化的窘境。

然而,眼看就要因老化而凋零的農村,卻在分別擔任里長與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的江家兄弟號召下,透過資源回收、換LED燈、打造雨水回收系統等環保減碳作為,搖身一變成為國際認證的低碳幸福社區。社區內不僅遍布太陽能板及電動車, 每年更吸引百輛遊覽車造訪,世界二十九國的訪客都曾經來此「朝聖」。

老農村如何華麗轉身?故事,要從十四年前說起。

再度擦亮綠化招牌
從掃社區開始 帶領里民重返榮耀

二○○六年,不忍看著故鄉沒落,江志弘的大哥江志明競選里長成功,而為了幫助哥哥一起做社區再造,江志弘也接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的職務,而本身經營環保公司的他,想法也很單純:曾因綠化而受肯定的明華里,要用「環保」招牌重返榮耀。

只是,「一開始真的什麼都不懂,以為就是跟志工一起掃地而已。」江志弘露出憨厚的笑容。不僅如此,當時剛剛交接完職務,看到經費只剩下一四二七元,「差點昏倒!」

沒經費又沒經驗,江志弘從零開始學,與志工一起上課,對於社區再造的構想才愈來愈清晰。「我就跟著政府的計畫走。」從資源回收到節能,只要看到地方或中央政府的比賽公告,江志弘就將這些評鑑項目列為社區目標,認真參與;十四年來,獲得大大小小總共六十九個獎項肯定。行政院前院長毛治國於一五年造訪明華里時,還給了明華社區「得獎達人」的封號。

「得獎了,里民開心,就更認真參與活動!」江志弘說,在社區推動節能減碳,建立起社區認同與光榮感。「這幾年明華里真的無仝款(不一樣),很出名啦!」正在庭院門口澆花的詹阿嬤驕傲地說。
邀神明一起節能
公媽廳也換LED燈

然而回首過往,這大大小小的肯定得來不易。「其實老人家就已經很節儉了,想省電,根本沒剩多少可以省。」江志弘苦笑,他把里民家裡的照明全部換成LED燈,但還不夠,他腦筋一轉,讓「神明」也參與節能,特別去找用於神明廳的LED燈泡,供里民團購。「想不到吧!我們連公媽廳、光明燈,都用LED。」他說。

不放過小細節,是明華社區落實節能減碳的關鍵。包括社區活動供餐時使用個人專屬環保碗筷,甚至回收雨水用於社區內公共菜園,收成的菜再成為老人供餐的食材,一點資源都不浪費。

一三年是明華社區另一個減碳進化轉捩點。當時,江志弘參訪了全台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社區、台南「人間清境」後,確定方向,立下要在自家社區發展太陽能的目標。

一四年,明華社區獲得嘉義縣社區評鑑銀牌獎,這不僅是象徵重返榮耀的招牌,更實實在在拿到一百萬元補助金,也讓江志弘有了實現目標的著力點,他就用這一百萬元在社區架設太陽能發電設施,並與台電簽下二十年的賣電契約,每個月可以為社區增加七、八千元的收入。

「去年,我們就拿累積的賣電收入,為社區內兩百九十九名長者的重陽敬老金加碼。」江志弘說。不靠補助還能自食其力,如今,明華社區已經是政府認證的節能減碳金牌社區。

這一路上,江志弘不只勞心,也挺勞力的,「很多事情喔,都是做了才知道問題。」他搖搖頭。

舉例來說,有時候熱熱鬧鬧辦完了活動,卻可能因為收據是開二聯單還是三聯單的格式問題而無法報銷,江志弘曾因此與地方公所的行政人員槓上;但江志弘憑著打死不退的熱情,「現在那個人已經變成我的好朋友了,嚴師出高徒嘛!」

此外,他也遇上早期農村房舍「普遍沒有使用執照」的問題。「本來想推廣大家在屋頂上裝太陽能板,才知道,哇!不行。」為此,他研究土地使用規範,勤跑公文。不怕麻煩的性格,讓江志弘不僅從門外漢變成拿計畫達人,社區裝設太陽能板的標準化過程還通過ISO140001 環境管理系統認證, 讓明華成為全台第一個有國際認證的社區。

【節能減碳 這樣做】


明華社區活動中心前設置了太陽能電動機車充電站供里民使用。


即使是神明廳的燭燈也要用LED,明華社區落實節能減碳,連小細節都不放過。

說他們聽得懂的話
讓阿公阿嬤一起愛地球的祕訣

當然,落實節能減碳不可能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明華社區能這麼成功,少不了里民的協助。「因為,百姓都聽得懂我說什麼。」江志弘得意地分享,讓里民熱情參與活動的第一個祕訣,就是要說清楚、講明白。

「之前很多人都在講什麼『太陽能板有輻射』……。」他皺起眉頭說,太難的專業名詞,長者不理解,「我就一句一句說給他們聽,說他們聽得懂的話。」他強調,要用在地的語言,讓老人家了解。

再來,就是要有誘因。江志弘舉例,他們做資源回收有一套點數制度,拿來的回收資源愈多、點數就愈多。「一條牙膏二十點,阿公換到都超高興。」他再舉例,像是鼓勵換電動機車、太陽能熱水器等,就是要先統整中央到地方的補助金額,一次攤開來說清楚,讓老人家「有賺到的感覺」。

去年,明華社區又朝夢想更進一步,成立太陽能公民電廠生產合作社,邀請三十位里民入股,共同投入三百萬元的資金,一起當頭家賣電。

「我們準備了一年,簽約的兩個廠址已經送案了。」江志弘說,看到之前架設的太陽能板做出成績,讓里民很有信心。他們預計會在社區內架設約五十瓩的太陽能板,一年可望帶來三十多萬元的賣電收入。

或許明華社區並沒有豐富的資源,也沒有最先進的減碳節能設施。對於所做的一切努力,江志弘說,他只是希望農村能永續,「十年後,明華里能和現在一樣,好水好田、老人家能安養天年,就很滿足了。」

他笑了,笑容憨厚,更多了分力量。

明華社區
位 置:嘉義縣大林鎮
人口數:1,331 人
面 積:3.12平方公里
高齡人口占比:22%
獲獎成績單:
• 2013年 嘉義縣環保局節能減碳評鑑金牌社區
• 2014年 嘉義縣金牌社區評鑑全縣銀牌社區
• 2016年 通過社區ISO140001國際認證
• 2018年 經濟部能源局節能減碳計畫大林鎮金獎社區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17期

本文摘錄自‎

留住農村好水好田 自產光電 里民當起賣電頭家

今周刊

2020/第12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