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世界的下一站,元宇宙如何誕生?

20年前電子遊戲詮釋的虛擬世界,乃至近期VR、AR發揚光大,基於區塊鏈打造的元宇宙,讓我們對未來世界的想像逐漸成真。

李易鴻
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在後疫情時代開始走紅,並因為Facebook改名(成立上位控股公司)為Meta Platforms, Inc.後迎來最熱烈的討論。在眾多懷疑論當中,「元宇宙只是舊瓶裝新酒」的說法,我認為最好理解,理由是——驅動元宇宙想像的,是一個存在許久的渴望:「超越物理世界的限制,在另一個世界當中成為更好的自己。」在電腦科技誕生前,實現這股想像的媒介是文字(小說)、圖像(畫)、聲音(音樂);在電腦誕生以後,最大宗媒介是遊戲,或更廣泛的稱呼:虛擬世界(virtual world)。

數位雙生,虛擬與現實交互作用

近代最知名的虛擬世界代表作,是2003年問世的《Second Life》(第二人生),使用者可透過美術軟體及程式語言創造各式體驗,舉凡虛擬派對、運動會等應有盡有。還有一說:「亞馬遜要小心,人們未來會上《Second Life》消費。」有趣的是,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當年也是《Second Life》的投資人。

那麼近一波元宇宙熱潮,又與近20年前的虛擬世界熱潮有何差異呢?首先,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在Connect 2021大會多次提到「臨場感」(presence),他甚至直言「臨場感是元宇宙的決定要素」。其次是近年相當火熱的區塊鏈技術,尤其是當中的數位資產形式「非同質化代幣」(NFT)。

元宇宙的概念之一是「感知上虛實不分」,可透過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兩種途徑達成。2014年爆發的VR浪潮,使人們重新探索虛實不分的可能性。從戴上頭盔、進到立體視覺的虛擬世界,接著穿戴觸覺乃至嗅覺感測器,近幾年則愈來愈強調可自由移動、甚至多人互動的體驗。

相較VR進入消費性市場已久,AR還有許多課題有待克服。其中特別值得關注「數位雙生」(digital twin)的概念,自2000年早期出現在製造產業,指的是先在數位環境設計與模擬再實際生產,藉此大幅降低製造成本。如今,數位雙生也不限於製造業,營建業甚至都市計畫等領域都開始廣泛使用。

為什麼AR也與數位雙生有關呢?因為要提供更逼真體驗。若人們對AR的渴望,不只是將虛擬化身等比例「重疊」於現實,還希望它/他/她與真實世界有逼真互動反應、甚至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那麼如此AR系統須具備人類「感知世界」的能力,感知對象就是真實世界的數位雙生。

Facebook在Connect 2020大會上即首次公開了數位雙生計畫「Live Map」。透過記錄地理資料的位置層、記錄物體資訊的索引層,以及記錄使用者創建的內容與活動歷史的內容層,祖克柏誓言將投入多年的時間來打造一個數位雙生世界資料庫。

元宇宙成真的關鍵拼圖:加密貨幣經濟

另一個人們對元宇宙的想像之一是「虛實不分的經驗」,感知跨越虛擬與現實界線,讓兩個世界彼此可交互作用。區塊鏈與NFT的技術特性,使人們有能力跨越虛擬與現實之間的某條界線:經濟。

NFT 的特性讓人們第一次對數位資料產生了「物」(財產)的觀念,進而開始將各種真實世界的經濟活動帶入 NFT。從這角度來說,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人認為 NFT 項目就是元宇宙,因為 NFT 確實在心理上滿足了一部分「元宇宙 = 虛實不分」的想像。
如果上面的文字看起來太玄,那麼2015年問世的《Decentraland》是很好的案例。該計畫一開始只是一張 2D 點陣圖,每一個像素都是一個開放讓使用者競標的 NFT。雖然聽起來很瘋狂,但當時許多競標者的說法是「這些『地產』是有限的。」2016 年起,《Decentraland》開始往3D世界邁進,如今可以買的NFT已不只限於地產,還包括當中穿的、使用的,與玩的。

賦予NFT如此爆發力的不只是它具有「(所有)物」的特質,還有加密貨幣經濟。如果沒有已成形的加密貨幣經濟體系,NFT 的「價值」將更難實現,各種交易、投資、炒作行為也會冷卻許多。

不少人說:「賣遊戲幣不是新鮮事,現代人太年輕、沒經歷過20年前《天堂》盛況。」然而,兩個時代最大差別在於天幣(遊戲的虛擬幣)與法幣中間並不存在廣被接受、具高度流通性、且市值高達數千億(以太幣)甚至上兆(比特幣)美元的數位貨幣系統。

對樂觀主義者而言,倘若真實世界有更多支付場景採納以太幣與比特幣等加密幣,圍繞在NFT的經濟活動自然更加虛實不分。激進點的想法是:一旦區塊鏈成為人類記錄所有資訊的標準,虛實疆界就更加模糊了。

嚴格來說,這世界上或許還不存在任何一個符合前述的概念框架、或是眾人想像中的元宇宙。然而,我不認為應該就此深信元宇宙熱潮只是「另一場騙局與泡沫」,因為並非每一個對元宇宙抱持樂觀期待的人,都無視現實的限制。

世界上所有的創新,都是各領域不斷疊加的成果,元宇宙亦然,它有著淵遠流長的脈絡、非常宏大的想像,以及非常艱困的挑戰。比起宏觀地下一個「舊瓶裝新酒」的註解,我更傾向花時間了解未來還有哪些特別有趣的發展。

閱讀完整內容
數位時代331期

本文摘錄自‎

虛擬世界的下一站,元宇宙如何誕生?

數位時代

2021/第3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