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汽車將繼電動車成為新戰場

未來汽車的未來


今年6 月正當全球疫情反覆升溫之際,一台來自斯洛伐克Klein Vision 公司所設計飛行汽車「AirCar」,在2 座城市間空中飛行長達35 分鐘。這輛飛行汽車外觀配備固定螺旋槳外,在8,200 呎高空最大巡航速度為每小時190 公里。同時,只要3 分鐘AirCar 就能從天上飛車變身為地上行駛的汽車。

文/錢穎豪 圖片提供/ Gettyimages、達志影像
飛行汽車的商機讓優步(UBER) 與現代汽車(HYMTF) 躍躍欲試,並在去年的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 公佈了「電動飛行出租車」計畫。不僅如此,連保時捷(Porsche)、福斯(Volkswagen)、戴姆勒(Daimler) 以及豐田(TOYOTA) 等汽車大廠,也紛紛支持應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 相關新創。顯示出汽車業競爭已經從自動駕駛、電動車外拓展到航空領域。

美國立法 保障空中交通領先地位

儘管空中看似硝煙瀰漫,不過飛行汽車飛行在擁擠的空域中,與小型無人機和傳統飛機相似,仍存在安全性、可靠性的疑慮,各國政府為此均積極建立一個監管框架。

例如:美國眾議院及參議院已有法案提出,指示美國政府應跨部門研擬「空中機動性」(AAM),且成員將包含美國交通部、政府機構、行業部門以及各界成員,藉此審查實現AAM的步驟及行動建議,並將航空技術列為國家戰略項目。

通用航空製造商協會(GAMA) 執行長Pete Bunce 表示:「要讓先進空中機動性有良好發展,首重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 應參與認證及建立相關運營的監管框架,以便將電動飛機引入國家空域系統。」他並支持現行立法,促進交通部與相關行業中其他利益者多方協調,帶動航空業變革。

議院法案除了明確指出各個機構應扮演角色和職責,同時規劃工作組調查AAM 預期收益;可能限制潛力之因素,如社區接受度;起步和擴展業務的基礎設施;與空中交通管理有關的安全要求等。

另一方面,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AIA)則研究指出,預計2035 年美國空中市場將達到1,150 億美元商機。因此,包含美國空軍的Agility Prime 計劃、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 的AAM 全國宣導。不過,尚需更多領域參與,包括釐清技術需求、基礎設施建設如通信網絡等,這些將形塑空中交通管理系統,並讓城市地區的空中作業更加緊密。但另一個問題則是,電動航空和eVTOL 在改善地面交通和氣候變遷中的效益尚不精確,因此資源如何分配給電動汽車、充電站或公共交通建設則顯現出挑戰。


▲日本SkyDrive’s 公司研發的「flying car」在東京亮相。

日本圓夢 大阪作為飛行汽車展示場域

自1851 年倫敦萬國博覽會開始,世界博覽會一直扮演著未來技術展現的舞台,包括電話、彩色電視等奇蹟。日本政府即將在2025年舉辦大阪・關西世博會,提供空中電動出租車服務,並為此目標已成立工作小組,確保飛行汽車能在世博會開幕時投入,預估搭載2,800萬遊客,日本希望能將大阪作為展示eVTOL技術的跳板,徹底改變交通運輸。

「只有像大阪世博會這樣重大活動,才有可能在公眾接受度和監管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全日空航空公司的母公司全日空控股公司先進空中交通(AAM) 項目負責人Yuki Horie 如此評論。然而,全日空並不是唯一提供空中出租車服務的企業,已完成自主試飛的中國億航、日本eVTOL 開發商SkyDrive、德國Volocopter 都已參與開發計畫。
現任全日空戰略研究所執行顧問高野茂指出,日本正在與能生產提供1 位以上乘客飛機的廠商接洽,期望eVTOL 技術能用於大阪、東京、名古屋以及沖繩縣的機場班車服務,並規劃2026 年起在主要都市增加城際、城內航線,將其服務與地鐵、鐵路等公共交通整合,發展為大規模城市空中交通(UAM)。

對於這樣願景,勢必面臨著監管和公眾接受的障礙,為此日本民航局4 月成立高級空中機動性規劃辦公室,實現日本eVTOL 運營,為空中交通、無人駕駛飛機系統制定操作和飛行標準,包括充電、電池更換和垂直起降。不過為仍處開發階段設備制定標準極具挑戰性,因為eVTOL 將具有新穎的飛行控制和駕駛界面,所以非常難定義駕駛員執照的要求。


▲飛行汽車橫空出世,顯示出汽車業競爭已經從自動駕駛、電動車向外拓展到航空領域。

而標準建立並獲得認證後,eVTOL 仍需讓民眾相信其實用性和安全性,因為民眾會擔心哪天突然禍從天降。因此日本政府方才希望透過大阪世博作為向日本公眾介紹空中出租車的最佳場域。

未來飛行汽車的未來?

飛行汽車對於緊急醫療服務來說,某種程度意味著透過穿越城市天際線,降低因車流擁擠造成生離死別的遺憾。只是前提為飛行汽車著陸點必須像計程車一樣方便才能達成。雖然有些辦公大樓或醫院在屋頂上已有建造直升機場,不過仍受限直升機上外旋翼所帶來的噪音,以及機場必須位於城市外圍等空間或安全限制。但所需要的起飛與著陸空間,也意味著政府需大量投資基礎設施,例如:將城市中大部分的屋頂轉變成迷你著陸點。

幸運地這些瓶頸並非單選,目前工程師已在開發兼具直升機敏捷性、汽車尺寸以及相對安全的緊湊型eVTOL。例如:救護車透過空中抵達事故現場後,只要降落在事故旁邊一個停車位大小的空間,就能迅速轉移傷員。不過更有趣的是,未來的飛行汽車我們該視為空中飛行器?還是汽車在空中跑呢?

閱讀完整內容
能力雜誌2021年10月號

本文摘錄自‎

飛行汽車將繼電動車成為新戰場

能力雜誌

2021/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