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思維 創造臺灣電動巴士新契機

《經貿透視》雙周刊571期
全球電動巴士產業風起雲湧,創奕能源早於2013年在鋰電池材料研發的基礎上研發生產電動巴士,如今不但是臺灣電動巴士最大供應商,也放眼全球,為臺灣電動巴士產業創造新契機。

小米雷軍的電動車豪賭

新新聞1781期
雷軍剛創立小米推出新機,小米公關央請駐北京台媒去採訪發布會,電話裡再三拜託,駐京台媒同業們礙於人情包袱,勉為其難前往採訪,舞台上的雷軍口才不及阿里巴巴馬雲,想模仿蘋果賈伯斯(Steve Jobs )又學得四不像。會後媒體同業拿到小米贈送的手機,轉手就送給友人,甚至有人乾脆丟到垃圾筒。

富士康與Fisker合作 預計年產25萬輛電動車

《經貿透視》雙周刊566期
富士康已與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簽署合作備忘錄,每年將聯合生產逾25萬輛電動汽車。富士康為推動汽車業務,2021年初提出開放的MIH電動車技術規格平臺,邀請汽車製造商加入,共同建構電動車及自動駕駛汽車軟體、硬體及零組件生態系。

小米持續承接華為市場 造車夢成功率高

理財周刊1077期
小米集團在2020年承接華為大量流失的市場及不斷推出新產品衝刺市場份額,2020年財報營收年成長19.4%、獲利年成長12.8%。小米也將於十年內斥資一百億美元投資電動車,是因全球生產價廉電動車成趨勢…

電動車鍍金 覓人才七十萬職缺

時報周刊No.2250+周刊王No.364
春暖花開,三大求職網1111、104、yes123皆指出,許多公司看好景氣將回升,因此年後的徵才職缺高達七十. 二萬個,遠高於二月的總失業人口數四十四.三萬。然而,想跳槽的人發現轉職困難,企業也苦惱人才難尋, 一切都因為「學用不合」。

電動車關鍵戰 國內外跨界大咖佈局搶進

遠見雜誌418期
讓我們跟回不去的燃油車說再見,迎接電動車這個未來主要的移動載具。它甚至不只是交通工具,還可望成為名副其實、可四處移動的「行動數據中心」。而實現這一切未來願景的關鍵,正是「充電」這門好生意。

電動車時代 電池大競賽

先探投資週刊 2134期
經歷車用晶片大缺貨的慘痛教訓,這回電動車廠積極卡位車用電池,而且相關供應鏈業者低調指出,車廠對於電池技術佈局的深度與廣度遠超過想像,甚至在固態電池到氫能電池的領域,已經看到下一場新革命的開始。

鴻海的造車新勢力

先探投資週刊 2133期
除了毋庸置疑的硬體製造及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外,鴻海MIH電動車開放平台的軟實力,更是鴻海跨入電動車製造的利劍,與Fisker簽署協議,不會是最後一家,更是鴻海逆襲國際專業電動代工廠的重要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