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數字透露端倪 庫克整治供應鏈 大砍機殼廠補貼
過去蘋果會大手筆幫代工供應商出資,添購生產設備。但隨著庫克對價格的管控日益嚴苛,遊戲規則已然改變。一組關鍵數字預示,業者降價殘殺的血戰,即將開打。 文—黃亦筠 「做蘋果生意就像吸毒一樣,做了很難戒掉,」一名蘋果供應廠高層感嘆。 尤其是iPhone訂單,因為幾千萬台起跳的出貨量實在太大、利潤太優渥,成功切入的供應商會陶醉在股價、業績暴衝的快感。 這快感一旦戛然而止,會引起嚴重「戒斷反應」。現在蘋果機殼供應商,正進入蘋果上癮的後期階段。 這可從蘋果二○一九會計年財報上,一個很少人注意的數字說起。 蘋果一九年資本支出為七十六億美元,竟然較一八年的一六七億,腰斬超過一半。(見表)
「這表示蘋果不出錢(幫忙買設備)了,」一位蘋果機殼廠高層說。 這是蘋果供應鏈一個公開的祕密,自己沒有工廠的蘋果,為了確保供應商的品質、準時交貨,甚至會出錢代購設備。 美國著名蘋果分析師德狄尤(Horace Dediu)指出,蘋果每年足以買下兩台航空母艦的資本支出,主要用於兩大用途:資料中心採購和生產設備,其中又以後者為大宗。例如一台售價高達一百萬美元的數控切割設備,用來生產iPhone和iPad的金屬機殼。 「那都是專用機,只能用來做蘋果產品,」蘋果機殼廠高層證實,過去蘋果的主要機殼供應廠,從鴻海旗下鴻準、美商捷普、可成,甚至有高達八成設備屬於蘋果。 然而,iPhone已到了成長高原期,每年機殼廠追加產能的壓力大減;二來,蘋果執行長庫克,對供應商態度日益嚴厲。
供應鏈面臨汰換現實 「它(蘋果)現在非常狠,態度就是這樣,你自己出(錢),你不願意,還有其他人願意,」一名電子代工廠高層直言。 和碩旗下鎧勝,是第一個受害者,自掏腰包買了六千台機台,砸下一百八十億資本支出,iPhone訂單卻遲遲沒著落,至今連虧兩年。 最出名的蘋果機殼代工廠可成,是第二個受害者。 可成二○一九年合併營收九一六億,稅後淨利一一二.七億,年減達六○%。 二○一八年,可成資本支出高達一百一十億台幣,絕大部份是為蘋果寄予厚望的iPhone XR添購設備和擴廠。 而根據IHS Markit旗下研究機構Omdia資料,這款中階手機也榮登一九年全球最賣機款,大賣四千六百萬支。 為何主攻機種熱賣,可成獲利卻銳減?
原來,iPhone XR在一八年底上市之後,一開始反應遠不如預期。可成在一八年第四季、一九年第一季庫存因此分別高達二五二億、二四四億元。 蘋果在一九年初祭出大降價,最主要的中國市場,iPhone XR更打了八五折,買氣迅速回溫。 但這次iPhone銷售史罕見的降價出清活動,背後是供應商的「共體時艱」。
「養套殺」手法進入最後階段 蘋果要求滿手庫存的可成,在iPhone XR後續拉的貨要降價,也順勢砍了可成新機單iPhone 11機殼的價格。 六月底,可成董事長洪水樹在股東會吐露心聲,「手機各大品牌都不成長,甚至衰退。這樣的環境下,客戶所有支出面會強力控制,對供應鏈造成相當大壓力,這可以解釋我們去年很大利空的原因。」 當被問到客戶有要求降價嗎?洪水樹僅透露,「簡單講是這樣。」 對機殼廠而言,蘋果「養、套、殺」的供應商策略,已經進入最後一個階段。 隨著蘋果銷量停滯,現在機殼廠產能已開始供過於求,除了鴻準、捷普、可成等三大供應商,鎧勝以及陸系供應商立訊、藍思等也躍躍欲試。 「大家都知道這個遊戲規則,坦白說,現在真的不好做,」一位供應商高層語重心長地說。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庫克整治供應鏈大砍機殼廠補貼
天下雜誌
2020/第702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