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魏哲家談話的四個弦外之音
台積德國廠動土 帶動歐洲半導體復興夢經 「請大家練習寫一下我的中文姓『魏』,搞不好要花一年才學會。」在德國廠的動土典禮上,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念完一長串貴賓的德文名字後,覺得講得有點卡卡的,就笑著對台下說,請大家練習寫一下「魏」這個字。 八月二十日,台積電於德國德勒斯登舉行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動土典禮,由魏哲家親率眾多高層參加,包括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von der Leyen)、德國總理蕭茲(OlafScholz),以及合資夥伴博世(BOSCH)、英飛凌(Infineon)和恩智浦(NXP)等主管也共同出席,為這家被期待促成歐洲半導體產業復興的重要公司站台。 魏哲家說話一向風趣幽默,他在簡短談話中提到四件事,每一件聽起來都像玩笑,其實背後都有重要意涵,值得細細解讀。 談話一》幽默點出現實 補貼促成設廠 致詞時,魏哲家首先感謝德國聯邦政府與歐盟,並透露自己當初和蕭茲見面時,原本已準備好一段簡報想要婉拒德國投資案,沒想到蕭茲一開口就切入重點,說已經幫台積電留好預算,並問台積電何時要來? 「這讓我原本準備好的一堆說詞卡在喉嚨,只好馬上應好,說會立即規畫。」魏哲家笑說,這就是台積電投資ESMC計畫的開始。 台積電對ESMC的總投資金額約一百億歐元,從歐盟與德國政府手中就拿到五十億歐元,條件不僅優於日本提供台積電熊本廠的四成補貼,更遠比美國補貼亞利桑那廠總投資額一成多慷慨許多。 由此可見, 蕭茲大手筆的預算補貼,是打動魏哲家的關鍵因素,補貼條件,未來也將是台積電評估海外投資計畫的重要考量。 談話二》「與客戶有更多討論」 暗示漲價 其次,魏哲家也談到,台積電德國廠為保護環境做了許多努力,生產成本勢必會高出很多,因此針對這點「會與客戶有更多討論」。 魏哲家雖沒直接把「漲價」兩個字說出口,但內行人都聽得出來,這已經在為日後協商漲價預做準備。把遠在亞洲的台積電拉到德國生產,客戶當然要為產品付出更高代價,這是魏哲家的第二個弦外之音。 談話三》提生育率 要德為缺工未雨綢繆 另外更有意思的是, 魏哲家提到儘管台灣生育率非常低,但台積電員工生育率是台灣平均水準的五倍,期待ESMC能在德國創造同樣現象。 五倍生育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台積電在全台灣雇用七萬多名員工,還不到全國人口的千分之四,但這群人去年就為國家「貢獻」了二四六三名新生兒,占台灣十三.五萬新生人口的一.八%,對比這兩個數字,得到台積電員工生育率是台灣平均值五倍的結論。 少子化是全世界先進國家的共同挑戰,歐洲國家的移民政策也愈趨嚴苛。魏哲家這段正面積極的發言,其實在預告ESMC未來找人才恐遇到挑戰。 今年六月, 被台積電延攬擔任ESMC總經理的博世前資深副總裁克伊區(Christian Koitzsch),透露將在當地招聘近兩千名員工,但為了推進工廠建設,未來三到五年也將派遣數百名台積電工程師至德勒斯登幫忙,可見當地人才供給仍有缺口。 談話四》請德人寫中文 提醒文化差異 魏哲家談話的第四個重點,則是文化差異。 他在念完一長串歐洲貴賓姓名後,請在座的德國人練習寫寫看他的姓氏「魏」,是在提醒所有人,台德與台歐文化存有巨大差異,不只來德國設廠的台灣人要了解適應當地文化,德國員工也要努力學習台灣文化,尤其是台灣人的勤奮努力與負責盡職。 這段話,讓人聯想起二○○五年,來自台灣的明基併購德國西門子手機部門,一年多後就以失敗告終,原因正是雙方觀念與文化差異過大。這場虧損超過三五○億新台幣的併購案,讓台灣企業學到慘痛教訓。 台灣與歐美日等國不同的企業文化、工作方式、政府法規等,都是台積電國際化的無形障礙。先前台積電在美國、日本投資建廠,已經歷了不少文化衝擊,接下來德國廠也必然有一番壓力測試。 雖然藉四個笑話委婉說出未來挑戰,魏哲家還是不忘表達,台積電來德國投資,是因為這裡非常靠近台積電的客戶,亦可接觸許多有才華的人。「台積電承諾會繼續在這個區域招聘及培養人才,使ESMC成為歐洲最重要的半導體製造基地。」他說。 藉由台積電設廠,讓歐洲半導體展開一場「文藝復興」,確實是眾多歐盟成員國殷切期待的目標。 自一八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後,美國要求歐洲精密設備與材料配合禁止輸入中國,二○年新冠疫情期間,歐洲國家又因晶片缺貨導致汽車無法出貨,都讓歐盟體認到「晶片自主」的迫切必要。 台積落腳德國 挑動德法英義敏感神經 因此, 二三年七月, 歐盟通過了《晶片法案》,提出政府和民間共同投資四三○億歐元,希望將當時僅九%的歐盟占全球半導體生產份額,在三○年提高到二○%。 歐洲各國雖然同屬歐盟,但國與國之間私下常有激烈競爭,在半導體產業上更是各擁獨特優勢,卻缺乏整合。因此,與美國、日本《晶片法案》對比,歐盟若想達成提高半導體生產份額的目標,得先思考如何統合各國力量。 首先,ESMC選擇落腳德國,就將挑動歐盟大國間的敏感神經。 據調查公司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統計, 英飛凌、恩智浦、博世這三家ESMC的合資夥伴,在二三年車載半導體全球市占率排行分居第一、第二、第七位。三家汽車半導體龍頭廠除了恩智浦總部在荷蘭,英飛凌及博世都是從德國起家。 當台積電在德國設廠,以德國汽車客戶為中心的半導體產業鏈勢將成形,這也不免讓同樣擁有汽車產業的法國、英國、義大利分外眼紅。 歐盟大國之間的心結,至少造成了以下兩個現象。 首先是歐洲半導體版圖已出現明顯的典範轉移,歐盟各國正經歷從高峰跌落的窘境。例如,過去蘇格蘭曾被稱為「歐洲矽谷」,集結了康柏、IBM、摩托羅拉、NEC、希捷等國際大廠, 另外鴻海、華映、英業達、台達、群光、環旭電子等台商也曾選擇蘇格蘭作為歐洲製造基地。 但如今全世界已從個人電腦(PC)時代, 過渡到手機、網路、人工智慧(AI)時代,半導體發展重心也大量轉移到亞洲,歐洲則逐漸形成專攻汽車、工業及醫療等不同產業的半導體聚落。 其中德國德勒斯登已變成歐洲最大的半導體聚落,ESMC所在的薩克森州甚至被稱為「薩克森矽谷」,包含英飛凌、博世、格芯、X-Fab、恩智浦等均在當地設立晶圓廠,另外應材、艾司摩爾、世創等設備材料廠商就近支援,就業人數達五萬人,讓車用半導體供應鏈更加完整。 歐盟強權各擁優勢 卻缺乏整合 其次,過去歐盟的半導體強權,都只擁有一部分競爭優勢,想在全球占據更重要地位,需要成員國間團結合作。 例如荷蘭有舉世聞名的艾司摩爾,但設備以外的其他產業就不強;英國失去蘇格蘭的光芒,雖然還擁有舉世聞名的矽智財大廠安謀(Arm),但也沒有很強的晶圓製造鏈。另外,義大利及法國擁有合資的意法半導體,但在汽車產業面臨德國甚至中國威脅;比利時擁有奈米科技研發實力強大的imec,但其他產業鏈一樣沒有布局。 歐盟成員國與國間的交界線很近,大型企業在選擇投資時,也會充分運用各國政府開出的條件,各國間的競爭也相當激烈。 例如,掌握先進製程設備、被視為荷蘭半導體之光的艾司摩爾,因為去年底荷蘭大選由反移民的極右派勝出,執行長今年一月對外放話表達有意移到法國或德國,讓荷蘭政府相當緊張,宣布實施「貝多芬計畫」,一個月內就迅速籌集二十五億歐元,強化住房、交通、技術教育等,希望把艾司摩爾留在荷蘭。 此外,同屬歐洲半導體領先大廠的意法半導體,總部雖設於瑞士日內瓦,但不少工廠都分布在義大利及法國等國境內。由於近年來英飛凌、恩智浦等公司已領先部署汽車半導體,因此意法半導體也不落人後,宣布投資第三代半導體產品碳化矽(SiC),砸下五十億歐元在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建廠,其中義大利政府也宣布補助二十億歐元大力支持。 在歐盟各國大混戰的格局下,台積電在德國建廠,已成為歐洲半導體文藝復興的新希望。 很顯然的,魏哲家「讓ESMC成為歐洲最重要半導體基地」的承諾,不僅是台積電遠赴歐洲設廠的終極目標,也代表著在地緣政治帶動全球半導體投資熱潮下,台積電願意為力拚迎頭趕上的歐盟提供最大助力,但歐盟強權能否拋開多年來的競爭與恩怨情仇,將是歐盟半導體生產能否再現榮光的決定性因素。 未來ESMC與歐洲半導體產業進展,都將是牽動全球半導體產業與地緣政治的重要觀察點。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