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你的工作會消失嗎? 盤點兩種不易取代的職業趨勢
過去這一年,疫情洗禮過後的日本,經濟持續不振,交通、餐飲、休閒觀光產業蕭條。疫情相關的解雇或停止雇用的人數已經超過8萬人,包含製造業、餐飲、零售、觀光和派遣工作等上市企業中,有90家推出優退方案,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高點。
(編譯.整理 / 張玉琦) 不過,也有些產業受惠於這波數位轉型和宅經濟崛起,像是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技術蓬勃發展,加上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宣佈的綠色減碳成長策略,刺激電動車、燃料電池車和油電混合車等產業發展。
另一方面,日本企業也經歷組織與管理方式的變革,去年起大企業逐漸以職務定義評鑑人才,取代過去的年齡和年資;零工經濟普遍化,外包接案增加,愈來愈多企業接受自己的員工在外兼職。《週刊東洋經濟》整理出預估未來將消失和崛起的工作種類:
![](https://blog.hamibook.com.tw/wp-content/uploads/2021/03/經理人月刊第196期a001.jpg)
另一個是運輸業,像是計程車司機和飛機機師,預估未來20∼30年,自動駕駛技術可以成熟到不需要人為介入的程度。
![](https://blog.hamibook.com.tw/wp-content/uploads/2021/03/經理人月刊第196期a002.jpg)
![](https://blog.hamibook.com.tw/wp-content/uploads/2021/03/經理人月刊第196期a003.jpg)
還有一種類型是運用零碎時間完成的「遊樂型」工作,運用的是人工智慧還無法模仿的創造力,例如YouTuber、搞笑藝人、電競選手與實況主、線上論壇主持人等。這些不受既有職業束縛的工作,未來仍有成長空間。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