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一晚,淺嚐京都式的生活情趣
台灣人打造的 京町家旅宿三趣
今 日京町家依舊在方丈間論述生活,但空間的用途與居住的人都不一樣了。包括日本人本國旅遊在內,每年有超過一千萬觀光人口造訪京都,預計到2020年東京奧運前數字仍會繼續成長,政策上以推向觀光都市為目標的京都,實際上早已承載不過多觀光客的吐納,急迫遞補宿泊缺口的需求,加上近年老屋再造、地方移住風潮的薰風,刺激京都新興飯店、設計民宿等設施如雨後春筍誕生,不僅吸引來國內外旅宿業者投資,也成為不少外地人一圓京都夢的沃土。
近十年來,京都旅宿型態推陳出新,每年都有更不一樣的選擇挑戰旅客的荷包,你可以選擇居住在明治時代接待國賓的京都市有形文化財(長樂館)、貴族別莊日本家屋改造的民泊客居(仁壽殿GUESTHOUSE京都)、享用米其林二星朝食的料亭旅館(要庵西富家)、一日一組住客獨享的獨棟京町家(庵)、包含酒館咖啡館複合式營業空間的設計民宿(LEN)、以當代藝術體驗為名打造的藝廊民宿(Kyoto Art Hostel Kumagusuku)、當然更不乏老屋改造成青年旅館式的傳統町家民宿(金魚家、錺屋)等等。從一床一屋到一庭一館,京都作為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建築寶庫,也造就其旅宿市場獨有的豐富面貌。
憧憬古都生活的同時,別忘了它骨子裡流淌的脈絡,是發展長達千年的都市生活。京都是日本最早具備都市性格的地區,禮節儀式體系規矩,自有一套細密優雅,它挑戰創新卻也維護傳統,它擁有最多觀光條件,卻也最抗拒被觀光打擾。於是,當旅人踏入京都,試圖一探日常究竟,若想避開冒犯踰矩的禁忌,或許可嘗試從以下三家台灣人所經營的京都民宿入門,淺嚐京都式的獨特生活情趣,住了就成遠方的故鄉。
#1自由自在,一朵飄在京都的「雲」
大雲 Casa OGUMO
聆 聽大雲主人之一Diana敘述夢想實現的經過,感覺就像與她一起經歷一場私人導覽的京都之旅。大雲的兩位女屋主皆自廣播電台出身,各自擅長音樂與藝術文化領域,同時也是經歷日劇時代大量薰陶的六年級,受日本文化影響深遠,兩位好友兼旅伴共同旅行最多次的地方就是京都。Diana與另一位屋主阿娟都非典型觀光客,喜歡一個地方便會不斷重訪,而京都就是她們心中永遠不讓人心生滿足的地方,加上近年日本老屋改造成設計民宿風潮正盛,決定於京都經營町家民宿的想法便在約莫兩年前開始萌芽,經歷過一場尋找物件、整修改造的奮戰,大雲終於在2017年底完成。
位於西陣區一条通與千本通交叉口,雖然說是住宅區,也有超市、商店街、古書店等等,還有殘存著昭和復古風情的「西陣京極」,大雲由京町屋改造,共有三個房間與一個庭院,備有洋室與和室兩種房型,目前以一日接待一組旅客方式營運。Diana表示,當初發想旅宿意象時,討論到希望帶給旅人的感受與氛圍,必須是舒適而放鬆的體驗,「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是她們歸納出的幾個關鍵字,因此誕生一朵飄在京都的「雲」。除了名稱上帶來流動感,Diana特別著重五感中的聽覺,或許跟職業有點關聯,因此Check in的第一刻開始,就有精選爵士樂迎接旅人,甚至咖啡也是她羅列有名的京都咖啡館一家一家喝過後,才選擇Okaffe Kyoto的咖啡。
對於規劃大雲的想像,Diana放在長遠的未來,縱使將來某日不再作為民宿營運,自己會也願意住進來的空間。因為喜歡做菜喜歡逛市場,她希望為大雲引入「飲食」的安排,鼓勵旅人嘗試下廚料理,透過味覺品嚐在地文化。而為了爭取用餐空間,她與設計師討論將舊樓梯拆掉,反向重作樓梯,擴大面積後就足夠放進一張舒適的西式餐桌,最貴重的食器櫃置於土間,餐飲空間便聚焦成家的集合中心。町屋裡百年老灶被留下,雖已無法燒柴,但它成為大雲永恆的見證。
Diana期盼旅人們與她一樣進行日常探險,去做一般觀光客不會作的事情,感受真正在地的京都生活。雖然大雲的浴室很美,但附近可愛的錢湯也超棒,不妨傍晚先慢步走去京極湯泡個湯(泡完要買個章魚燒),當然還要回屋下廚烹煮(建議當季京野菜),隔天一早在飽納天光的浴室空間享受晨湯,亦可在坪庭緣廊一側的枝葉光影下閱讀或淺寐,就是最美好的大雲體驗。
大雲不是狂風暴雨的雲,而是節奏慢慢,京都日和的雲。適合無所事事的放空,毫無計畫的計畫,讓旅行中的自己,化成一朵在京都飄蕩的雲。
#2以樸實的交陪,把「家」和旅人分享
樸宿 Boku Yado
從 京都車站沿著烏丸通北上,於東本願寺北側轉入西洞院通,位於東本願寺與西本願寺之間的樸宿,輕揚練白暖簾等待今日房客。2015年初開始營業,樸宿是典型的総二階形式京町家,這類二層樓町屋都有從表到裡一進一進的佈局,玄關旁是以前作為店面使用的房間,接著是廚房與稱為座敷的交誼空間,最後則是精心整理的坪庭,收藏四時遞嬗。樸宿目前擁有3間和式與1間洋室客房,另有一間女生專用多人房,提供背包客們可以更輕鬆的方式入住京都。
老闆Lance會坐在櫃台後方,就像古代的客棧掌櫃,親自接待房客,凡事自己上陣。日文中「僕(Boku)」代表男性自稱的「我」,樸宿稱為Boku Yado (Yado是宿的日文發音),代表Lance以樸實的交陪,直接將京都的家分享給旅人。
「樸宿很樸實,我在名片上印上樸這個字的日文解釋:『ありのまま飾り がない』(真實呈現而不矯飾做作),我希望在京都提供一個地方,讓你保持在家一樣作真實的自己。」Lance說。
曾經在京都當過交換學生,想生活於京都的念頭從大學時期就已存在心底,當兵後又回京都,到町家民宿先驅的「金魚家」打工,摸索琢磨經營民宿的眉角,面對客人的接待應變,面對營運的系統管理,不管是早期的訓練,或是實際成為業主後更深入學習京都建築法規或因應觀光政策改變的法令,Lance不是單單一時興起地莽撞圓夢,而是一步一腳印實現心中的理想。
找房子要看屋緣,Lance與樸宿的緣份是曾經別後重逢,就像注定來的。前身為和服布料公司的老屋,原本遲了一步已被其他買主訂下,卻在一個月後又因交易未果,而讓Lance重新獲得聯繫,順利取得他心中理想的物件。面對有緣的老屋,他希望盡可能留下當時房子原本的模樣。舊有裝潢已具昭和時期居家形式,他只有稍微整理,例如重新處理地板牆壁,或是將天花板拆除,露出原有的上質木材架構。他發現因為舊時代的人都會用上好的材料,才能跨過歲月考驗支撐著這個家,因此更希望前來入住的旅客,能直接感受到近百年來京都人居住空間的實際場景,讓旅行者融入一段日常生活。老屋的居住限制畢竟不同於飯店,民宅改建的住宿有好有壞,Lance建議第一次嘗試住京町家的人,請先接受它的缺點,才能體會它的優點。例如廁所在緣側坪庭旁,冬天走去室外一定會冷,但這就是日本人傳統的生活,請接受它原來的樣貌,理解當地居住的文化。
或許是因為在其他京都町屋打工的經驗,讓他學到民宿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主人」,主人對家的想像造就民宿個性,因而各家民宿特色風采都能探見主人的影子。Lance自高中時期即開始獨居,一直以來在台北都是一個人住,因而當他搬到京都開設樸宿後,才覺得京都有家的感覺,甚至過往曾經來打工的小幫手們,離開後也會像朋友一樣重訪這個家。旅人從不同世界走來,又回去各自世界,但樸宿就像一個遠方的家,隨都有人在京都等你回來。
#3住在層層疊疊的京都卡其色印象裡
A DAY IN KHAKI
如 何以完整品牌概念打造出一日住宿體驗,「A DAY IN KHAKI」的出現可視為一個模範。從開始決定在京都尋找物件後,主理人Anne便同步進行品牌發想,委由台灣設計公司好氏研究室著手籌劃,一邊找房子的同時,「A DAY INKHAKI」的品牌設計工程也同步進行。一旦找到好房子,確定著手進入修建工程後,無論空間中的硬體或軟體,都是依照品牌規劃的脈絡一一到位,包括品牌形象、網站、寫真、影像,讓旅客在走進民宿之前,已先被拉近一個卡其色的世界觀。
卡其色,就是京都留給Anne的印象。木葉、建築、街道、書本或茶,京都在Anne心中鋪上層層疊疊的卡其漸層色彩,構成老屋改為新居的主調,再修飾以淺淡溫軟的香色與鮮明扶疏的綠意,窗外有光,小室燈火,光影與材質交織成曲,宛如素色和服逐漸添上錦繡,讓旅客在其中立刻被低調而優雅的和歌包裹。
面對二条城的小路,A DAY IN KHAKI所在地正位於觀光地與商業區之間,交通便利卻又享有閑靜,既不會有過多觀光客流動,周邊仍擁有足夠的生活機能,再往前走一點,許多特色小店林立的三条通就在不遠。築120年的中二階町屋,前身為刺繡店,空間內還找出不少屋主留下的物件,舊招牌、書本信件、裁縫紙型,就像不同的記憶體,昔日生活儲存於筆跡或污痕上,後來的新人不僅繼承百年歲月,也將展開屬於自己的旅程。
目前A DAY IN KHAKI一天只接一組住客,共有三個房間,適合4至6人左右入住,親子家庭也可接待。保留京都町家原有的經典設計,例如玄關旁的小書齋,以及挑高到二樓天花板的火袋。庭院稍微擴大面積,並延續到二樓,特別設計一小段空中花園與空橋,隔開前後兩個臥室,讓房客各自保有隱私。
移居京都之後,Anne發現時間過得飛快,除了忙於新生活,忙著融入京都,忙著讓自己當自己民宿的旅客,一一檢視提升改進之處,也忙著與旅客交朋友。她表示,登錄在Airbnb後,吸引不少亞洲與歐美客人,除了認真應對房客們事前想確認的疑慮,更要協助排除房客入住後的不便,或是交通建議與景點推薦,Anne甚至自己一家一家吃過民宿鄰近餐廳,就為了收集口袋名單,可適時為房客指點迷津。「當正在旅行中的房客,唯一能依靠的溝通對象只有屋主,那個時候屋主就是旅客最接近的朋友。」
A DAY IN KHAKI是一個風格獨特的空間,卻又站在中性立場,與其說讓房客體驗團體生活,不如說更適合各自走開窩著獨處。每個人進去,就能迅速融入環境,填補一些色彩,留下自我對話過後的思想,描繪一場符合想像的京都日常,那都是屬於你自己一個人的。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