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上路,20%企業將用外包取代正職?

二○一六年底,勞基法「一例一休」新制正式上路,至今全台灣擾攘不安。由於加班費與年假調整,勞動部估計,全台企業一年約增加四百七十六億元成本,不少企業因此表示,將減少聘雇正職員工,改用派遣或外包人員填補人力空缺,降低開銷。 本刊針對製造、服務、金融等產業中,員工數兩百人以上的企業進行調查,回覆的六十八家企業中,每五家就有一家表示,將考慮「以租代買」,使用外包等人力取代正職。

從產業別來看,更有三二%的零售與服務業者答「是」,比率為各產業最高,反映占台灣總就業人口七成以上的服務業,將因一例一休,更快啟動外部人才運用。


專業工作,開始外包!

亞馬遜找外部研發人才設計產品

「這次衝擊來得太快太急了,只能自己想辦法適應,」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說,面對制度改變,企業可以拿出更彈性的雇用策略,乘機檢視內部人力配置是否有可調整之處。

他特別強調:「以前企業把勞務工作委外,未來是連專業工作都可能外包。」的確,「租用」人才時代來了!這是個人與企業都將面對的大趨勢。不只台灣企業將因此加快委外腳步,事實上,全球各大企業早已展開一場挖掘外部金礦型人才的管理變革。

全球第一大電商業者亞馬遜(Amazon),二○一六年開始在內部成立了十多人的小團隊,從外部招聘計時的研發人才,參與新產品設計,他們每週工時不過三十個小時,卻是點燃亞馬遜未來創新能量的火把。

中國電訊巨擘華為,成立約三十年,業務涵蓋電信設備、網路通訊和雲端運算等,它之所以能橫跨不同產業,關鍵則在於,一九九八年開始,華為便和全球各大學、研究機構合作,每年甚至斥資人民幣上百億元請外部顧問,引進跨產業資源,研發成果從此開枝散葉。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形容此舉是「炸開金字塔」,「塔尖有多寬的視野,金字塔就有多大。」

對此,曾被有商界奧斯卡獎之稱的「Thinkers50」選為全球前十大商業思想家的馬歇爾.高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就指出,當產業競爭加劇,為了駕馭新科技、促進組織轉型,「企業領導人必須把眼光放在外面廣大的世界,重新布局,建立外部合作人脈。」「開放,才能讓全世界的人才為你所用。」Google前任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也曾說道。

於是, 我們發現,《 財星》(Fortune)全球市值前五百大企業中,包括蘋果、寶僑、可口可樂,到中國的科技大廠華為、騰訊,都正在建立全球人才庫。


企業變革,要靠這群傭兵

正職缺低成長、年輕人愛自由成推力

當企業打開組織邊界,改採更彈性的雇用制度,外部人才也將應運而生,為其創造新的價值。

這群戰將,其實比你我想得更壯大。


二○一六年十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發布報告指出,工作具自主性、收入來自論件計酬、只和客戶維持短期合作關係的獨立工作者,目前美國、英國等歐洲五國,竟多達一億三千萬人,形成一群不可忽視的企業傭兵。

然而,這群人也造就了一個新名詞:「Gig Economy」,或譯作「零工經濟」。他們雖然不受雇於企業、組織,以自由接案、到處兼職為生,卻和單憑勞力打零工不同,他們之中,有人是工程師、設計師或管理顧問,因為具備專業技能,反而更是升級版的企業戰士。

「它(零工經濟)將顛覆長久以來的勞資關係。」《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如此形容。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預估,全球零工經濟產值將從二○一四年的一百億美元,增加到二○二○年的六百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兩兆元),成長五倍多。

二○一五年,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更將它選為年度關鍵字之一,因為,當世界變化速度越快,商業模式也發生巨大改變,組織人才培養卻跟不上變化,這時候,聘請具備「即戰力」的外部人才,藉此加快轉型速度,將是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以美國為例,二○○八年金融海嘯後,企業釋出的職缺大幅減少,直到近年才恢復成長,但有三成到四成的全職工作需要外部人才支援,顯示牢不可破的組織邊界正在鬆動。完整封面故事報導,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 閱讀更多
商業周刊

本文摘錄自‎

20%企業外包取代正職‎

商業周刊-精華版

2017/1月 第15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