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盤點減排績效 在挑戰中看見希望
去年在鋼鐵景氣不佳的狀況下,中鋼卻啟動減碳策略,為ESG轉型打下基礎;今年鋼鐵景氣復甦,帶動中鋼獲利與股價。董事長翁朝棟強調,鋼鐵業在碳中和的路上不會只有挑戰,也會有商機。
文/洪綾襄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在去年鋼市慘澹之際咬牙轉型升級,為今年中鋼業績爆發奠定基礎。
去年九月貝萊德(BlackRock)寫了封信給我, 希望我們能響應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 CFD),我評估後就決定加入。」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說,今年起就會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CSR)中,針對環境與社會風險做質性揭露。
儘管中鋼被納入道瓊永續指數(D JSI)成分股已達九年,與印度塔塔是全球僅有二家被納入的鋼鐵業,但最大股東其實是經濟部,外資持股僅二○%,大可不用積極回應國外法人的要求;而且一旦承諾,所有產線都會被要求盤點碳足跡,每年提高減排績效,外資法人也會持續監督。「但既然遲早要做,又有外資推一把,那就做吧!」翁朝棟說。
外資推一把 提前面對碳中和大趨勢
也因此,去年在市場最慘澹之際,中鋼突破建廠以來的傳統,將每季盤點改為每月盤點,不再給予客戶降價追溯,大幅改善財務壓力,並提前大修高爐、導入生產自動化,同時超前部署再生能源。捱過去年低谷,今年景氣復甦、鋼市火熱,竟帶動中鋼獲利與股價整體大爆發。
「當時也有同仁擔心,都虧損了,還要多花力氣做E SG嗎?我只說,現在不做更待何時?否則景氣一好誰理你?」翁朝棟坦言,中鋼若要邁入國際化,當然不能迴避氣候風險與碳中和大趨勢。
「以前我們總覺得已經做得夠好了,但外資的提問也相當具啟發性,讓我們知道還有哪裡可以做得更好。」中鋼總經理王錫欽笑說,貝萊德不但來信要求面見高層,還與三位獨立董事個別面談,一點都不馬虎。
政策既定,中鋼從上到下動了起來,開始模擬環境與社會風險對既有財業務可能造成的各種衝擊,並研擬具體對策。首先,外資最擔心鋼鐵業缺水斷電,但翁朝棟反而最自信滿滿,因為這些中鋼一直都有做,只是沒有系統性盤點。
以水資源為例,其實早在十七年前,中鋼旗下的中宇環保就接手澄清湖淨水廠處理城市汙水,五年前率先使用鳳山溪汙水處理廠的再生水,接引到臨海工業區廠區使用,成為台灣第一個使用再生水的企業。但這項努力一直不為人知,直到今年碰上大旱,各地反來向他請益,才終於還給中鋼遲來的掌聲。
在中鋼年資長達四十一年的翁朝棟透露,一九七七年中鋼建廠時,剛好碰上賽洛瑪颱風,整個高雄斷水斷電,而高爐不能沒有水冷卻,只能緊急收集雨水搶救高爐,從此水源多元化就成為每任董事長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研發海水淡化技術 提高再生水比率
如今除了再生水,中鋼也與工研院啟動合作,研發較低成本的海水淡化技術,希望將海水淡化水的成本從每度四十元降到二十五元。若能成功,就可技轉到中宇環保,預計在兩年內將中鋼使用再生水的比率拉高到四九%、海淡水一○%,而自來水用量降到四一%。
在用電方面,中鋼也領先全球鋼鐵業投入再生能源產業,建置太陽能電廠、轉投資中能離岸風力發電和興達港水下基礎建設。中鋼目前的用電量中,有六五%為自行建置的汽電共生,翁朝棟希望未來將綠電的占比提高到七至八成。
▲透過大量數據搜集,中鋼自行研發智能化監測分析系統,推動高爐智慧化、產線自動化。
另外,中鋼也導入循環經濟的思維,推動臨海工業區的區域能源整合,將能源應用極大化。王錫欽指出,製鋼業的特色就是用電多、廢熱多,過去沒用掉就排掉了,現在中鋼把餘熱拿來生產蒸氣,從煙道配給鄰近的中油、中石化、李長榮化工等十幾家業者使用,多餘的工業用氣也用來練成氮氣、氦氣、氬氣。光靠賣蒸氣,中鋼一年就能多賺十幾億元,更為該區域減少三十七萬噸的碳排放量。
今年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即宣布重返《巴黎協定》,四月二十二日所舉辦的全球領袖氣候峰會上,也如火如荼探討碳中和。翁朝棟認為,未來中鋼的目標不是生產更多的鋼,而是從鋼鐵中創造更高的價值,也就是走向高質化精緻鋼廠,生產高品質、低碳,甚至零碳的鋼品。
今年二月,中鋼在董事會的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裡,成立節能減碳暨碳中和推動小組,永續成員有三位獨董,總經理和員工董事共五位,希望在年底提出在二○五○年淨零碳排的路徑。翁朝棟說,日本已宣示二○五○年達到碳中和,日本製鐵就定調要陸續關掉國內五座高爐,限產四千萬噸,產品走向高值化;同時海外市場則投資在地工廠、直接生產,以減少碳足跡運輸。「未來不會再允許新建高爐了,鋼鐵產業必須要重新思考原料來源、市場銷售以及未來投資。」翁朝棟強調。
此外,製造業若要擺脫耗能大戶的原罪,就必須要更積極爭取碳權認證,導入碳資產管理。電動車龍頭特斯拉馬達中所使用的薄頂規電磁鋼片,就是中鋼獨步全球的產品;但特斯拉可以賣碳權,去年因此賺了十六億美元,中鋼卻因生產鋼片,被課徵碳稅、碳費、碳邊境調節稅,並不公平。「我們正與世界鋼鐵協會討論如何認證與計價。」他說。
▲中鋼將製鋼產生的廢氣重練,提供臨海工業區內十幾家工廠使用。
不畏營運困境 為ESG轉型打下基礎
翁朝棟坦言,未來若要更激進地減碳,一定要有躍進式的技術──如氫能冶金,但這方面還需要更多基礎理論研發及產學合作和年輕人才的加入。台灣目前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斷層,中鋼已帶頭投入,但整個產業界似乎尚未完全有危機意識。
翁朝棟表示,他這一生最具成就感的有兩件事:一個是一四年越南反中暴動時,決定死守中鋼日鐵越南公司( CSV C);另一個就是在去年中鋼營運狀況極差之際,咬牙為中鋼的E SG轉型打下基礎。他相信,鋼鐵業在碳中和的路徑上,不會只有挑戰,一定也會有商機。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一封信讓內部動起來!中鋼超前部署
《財訊》
2021/第63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