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敵人的戰場作戰 118歲福特搶下特斯拉市場
換對執行長,今年股價、單季淨利創新高
已經一百一十八歲的企業,股價獲利近來能創新高,還得到美國總統加持,這是福特汽車(Ford Moto)「老來俏」的翻身故事。
福特業績一度乏善可陳,二○ 一七年被《 經濟學人》形容為「行屍走肉」(walking dead)。如今卻大爆發: 今年以來股價上漲五七%, 是大盤近四倍、對手通用汽車(GM)一.八倍;第一季淨利三十三億美元,創十年來單季最高紀錄。
文●楊少強
它還成為白宮推動新能源的樣板:五月十八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參觀福特在密西根州的電動車中心,親自試駕它的F-150皮卡車型,並稱「美國將開啟電動車的新篇章。」
百年老店在二十一世紀還能發光,它做對什麼事?首先是「外在美」策略。
人對了,新舵手勤對話
過去的福特執行長多著重技術工程, 如哈克特(Jim Hackett),被《富比世》(Forbes)稱為「技術導向型人才」。這種主管多做少說,代價是忽略和市場溝通。《紐約時報》稱「福特股價低迷,華爾街分析師抱怨哈克特未清楚說明他如何改造公司。」
去年九月哈克特卸任,換上現任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法利上任後勤與華爾街溝通,某天還曾花四小時和分析師解釋怎麼改造福特。今年六月《紐約時報》引述分析師惠斯頓(David Whiston)所說,「過去『溝通』一直是福特的罩門,如今未來目標清楚,(市場)就更有信心了。」
軟體化,讓車像智慧型手機
除了重拾「外在美」,另一策略是「軟體化」。在法利看來,光賣汽車硬體前途有限,若汽車能像智慧型手機,提供用戶升級軟體,甚至演化成銷售平台,就能像特斯拉、蘋果一樣,給市場極大想像空間。
他將此策略稱為「福特+」,對旗下電動車定位「不只是電動車,還是數位汽車。」為達目標,福特在五月底宣布,從今年到二○二五年,對電動車研發支出將再投入約八十億美元,這相當於特斯拉去年研發支出的逾五倍。福特預估到今年底,約有一百萬輛汽車能透過網路更新軟體;到明年七月,有這項功能的福特汽車數量將超過特斯拉(Tesla)。
區隔化,開發中大型車
事實上在此領域,福特已是特斯拉的對手。今年六月福特電動車銷量成長一.一七倍,創下逾五萬六千輛的上半年新紀錄。《紐約時報》直指特斯拉終於面臨一些競爭壓力,「就是來自福特。」
第三個策略是「不要在敵人的戰場作戰」。過去福特在小型車市場和眾人競逐,沒有明顯優勢;如今,它主攻對手放棄的中大型車市場——例如皮卡(pickup truck),反而殺出一條血路。
福特的復活還有更大意義,那就是反映大環境的變化。
首先,如《富比世》所言,汽車業和其他行業一樣,都要講究「敘事的力量」(Power of The Narrative)。目前汽車業最重要的故事,就是如何拯救地球。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是第一個認識到這一點的汽車業領導人,他一直說特斯拉將改變人類等。
現在從福特的法利, 到通用汽車執行長芭拉(MaryBarra), 也開始擁抱「 敘事的力量」,大談汽車將如何改變世界。這意味著未來汽車業光靠技術競爭是不夠的,除了「做」也要「說」。「企業的未來,很可能取決於誰是最好的說故事者。」《富比世》稱。
福特反映的另一大環境變化,就是傳統車廠的「後發優勢」。
在特斯拉、優步(Uber)等崛起後,《經濟學人》認為,這些新公司將打造一個新的世界。但當電動車日漸普及,誰能大量生產來滿足市場需求?答案仍是傳統車廠。
像福特這類傳統車廠,百年來累積的大量生產與管理能力,不是特斯拉等新貴短時間就能超越,隨著電動車需求升高,它們「大量生產安全汽車」的優勢將逐漸凸顯出來。《金融時報》就稱,如今市場氛圍「逐漸向傳統車廠傾斜」,這也是近來從通用到福特,股價漲幅勝過特斯拉的原因。
在電動車推廣階段,市場要的是特斯拉這種「偶像派」;但當電動車逐漸普及,市場要的卻是福特這種能大量生產的「實力派」。不意味著後進者只要坐享其成。傳統車廠既要追上領先者技術,又要低成本量產,還要面臨如老對手通用汽車、新對手小米、百度等入局,是法利未來最大挑戰。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