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職涯的超前部署

除人力銀行外 你更該懂的求職祕技

5 年個人生涯諮詢與8 年科技業獵頭經驗,接觸產業從半導體、零組件、系統組裝到資訊軟體業,超過千位高端人才。2015 年投入創業圈,接觸各式新創,看到各種點子如何變成商業模式。現經營台灣生涯設計師,從事生涯諮詢,助人突破盲點,找到個人強項,發揮職場優勢。
2020年五月的某一天

諮詢者:「我以前沒自己找過工作,都是別人來找我。可是最近這幾年發現,跟以前真的差很多,就算有,後面也常是無消無息,難道真的是年紀的關係?」

我:「從現實看到的狀況,年齡確實是無法避免的問題,這往往無關個人的專業,純粹就是有更年輕的履歷可先參考。」

諮詢者:「所以我現在會很急,再不換是不是就只能待在這了?可是我不想啊!」

我:「別急,我們一起想辦法。」

多年來(不論是獵頭時期或是個人職涯諮詢)我很常遇到的中年菁英族群。這些專業的職場人士在40歲前,總有工作主動找上門,但40歲後卻開始乏人問津,一年不如一年,陷入中年職涯的焦慮。

職涯發展的優勢關鍵在於

20歲後的方向探索:累積技能,強化個人優勢。

30歲前的專業累積:將技能發展出明確的市場專業。

35歲時走向專家或管理的抉擇:成為專家顧問還是邁入中高階。

35歲後就是「名聲與人脈」:簡單來說就是影響力。

因此,40歲以前的超前部署 就是「好的工作機會在人脈」。

我們都知道,好的工作機會早在初期就先透過內部推薦、轉介找完了,通常是前面的方法都沒效,最後才上到人力平台。而透過員工的舉薦,既可提升向心力,也因人際的連結,降低流動率的問題,總之就是了解與溝通的成本,比陌生人低許多。因此,平時就在朋友圈建立良好又專業的「印象」很重要,這無關你幾歲,而是隨時都能開始。

其中,對於擁有至少15年以上資歷的「專家」或「中高階」,工作能力強、薪資高,也表示成本高,要是不好合作,對組織的影響也大;因此,總是得更仔細的評估。此時,人脈就是最好的管道,讓人脈幫你說話、行銷,這也是Reference Check的重點。所以,若能一開始就透過人脈的推薦,先建立第一層「信任感」,對HR與用人主管是最好的;且若人脈很給力,最少都能拿到面試。
避免只透過人力銀行求職

多數職涯卡關的中年求職者,在於缺乏靈活的求職管道。企業在人力銀行篩選履歷時,若非管理職,年齡條件多設35歲以下,中年人的履歷根本永無見到天日的一天,經歷再強、條件再高,都沒有用。因此,要成功出擊,就不能只會使用人力銀行,而要多方進擊。根據觀察,中高階層最好的求職管道是:

「人脈>領英(LinkedIn)>獵頭>人力銀行」

前面已提到好的工作機會在人脈,規模越大的企業,內部舉薦制度越完善,透過內部員工介紹,總是多一層保障,一來求職者已先經過內部員工瞭解企業,對於環境、工作狀態比較容易有合理的期待;二來透過員工舉薦而來的新員工,能受到更多的關懷與照顧,將更快的融入公司,對HR而言是雙重保障。所以,若是連員工都不願意推薦身邊的人來公司上班,不是這間公司有問題,就是這個位置有問題,畢竟,沒人想推人入火坑。但若平時沒特別經營人脈呢?此時,領英就是你最有力的工具。它毫無疑問是現今擴展人脈最好的專業社群平台,至今為止有超過6億的使用人口,光是在領英建立完整的個人資料與連結人脈,就有機會讓工作或是一個專案主動找上門。再來是獵頭,獵頭可以幫你很多忙,雖然介紹的不一定都是完全合適的工作,但至少對於中高階求職者而言可以省很多力。當人脈加上領英與獵頭,你就是自己的職涯發展專家。

從心打造職涯新人生

心態上,若獵頭、人資、用人主管在人力銀行上常看到一位中高階主管的履歷,會先猜測你人緣是不是不好,或工作能力有問題,才會在工作這麼多年後,還得透過人力銀行找工作?所以,中高階人才若要求職,在人力銀行上至少要關閉不開放搜尋,簡單來說就叫奇貨可居,留點身價給人探聽。

執行上,中高階招募絕對要求精準,畢竟到達一個高度後,資方看重的不單是專業、管理能力這種基本題;而是忠誠度、價值觀、職涯目標、職業操守……等。因此,許多企業在召募中高階主管時,都會在過程進行所謂的「Reference Check」,來調查求職者過去的工作評價。這時候,過去的人際關係就相當重要,在找工作時期順便打點一下關鍵人脈,出來吃吃飯聊聊天;說不定還撿到一個工作機會。另外就是履歷表的內容了,我發現很多人,包含中高階族群,還是習慣一份履歷打天下。一個認真的求職者,會針對不同的職缺做調整與客製,讓資方看到明確的亮點。就像製作漢堡,每個吃漢堡的顧客,喜歡的口味配料不同,那你就該製作出符合他們想要的口味才對,不是嗎?
平時就要建立良好的專業形象

善用社群平台: 不論是FB 、IG 、LinkedI n 、Blog……等,都是個人的門面;希望給別人什麼樣的印象,就在這些門面上留下相對應的內容。所以那些負面的情緒、抱怨、吃喝玩樂、無意義的問安或炫富,不是不行,但就能省則省吧!適時的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專業,討論工作上的瑣事(正面的),都是很好的養分。 維持實體互動:不論你是否喜歡實體互動,實體互動依然重要,且無法被網路取代。想要建立專業又有深度的人脈,可先從參與學習型的實體社群,就像許多商務社群如:扶輪社、BNI、青商會……等,最終目的都是資源互換。而學習型的社群不只學,同時也可在必要的時候產生資源互換,所以像是讀書會、工作坊、課程講座……等。長期性的都會有自己的社群,短期性的則要靠自己主動創造連結。

最後,累積人脈沒有捷徑,也與專業無關;就八個字「互動、互助、互信、互惠」,平時就主動關壞他人,提供協助,建立信任感,有一天當你需要時,自會有人伸出援手,而職涯發展也是如此。謹記,職業佔人生很長的時間,好聚好散,再聚不難;世界很大,但網路很小,職場之路還是多點謹慎少點魯莽,自然順順利利。

閱讀完整內容
專案經理雜誌第54期

本文摘錄自‎

中年職涯的超前部署

專案經理雜誌

2020/第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