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鎖王把5國移工變家人

文/陳泳丞 攝影/思迪

三十三歲的菲律賓移工力格(Ligos),在台灣工作八年半,有一天,同事通知要拍攝影片,談移工夢想。忽然,一位盡顯風霜、卻眼神溫暖的老人,在一旁現身。

同事輕聲說:「力格,有人找你。」他抬頭,看清那張有點陌生的臉龐,瞬間怔住。那是他已二十七年未曾見面的父親!他顫抖著迎向父親,情緒潰堤,張開雙臂迎接這二十七年來的第一次擁抱,止不住的淚水無聲滑落。

這是二○一九年,亞洲鎖王台灣福興工業移工圓夢計畫的場景。

曾因少子化,全球搶工
它移工續聘率低迷,訓練成本增七成


福興,專注門鎖安控科技發展,在台灣,平均每兩扇門,就有一扇門鎖是他們生產;在美國,它製造的門鎖市占兩成、排名第二。它的年營收近九十一億元,對投資人來說,它亦是績優定存股,連續三十二年配發股利,現金殖利率約五.六%。

「錢買不到的,才值得珍惜,」久未接受媒體採訪的福興董事長林瑞章,為他們的移工圓夢計畫下註腳,「沒有移工,這家公司會出問題的。」在傳統製造業,員工離職率超過二○%是常態;在福興,這數字不到一二%。

或許你的企業沒有移工,但也會開始面臨要管不一樣的人的挑戰,比起你只是聘用來自不同產業、不同背景的人,福興卻很早就開始要學會面對不同語言、文化,與不同膚色的人。

台灣法律規定,製造業移工在台最長只能停留十二年,移工透過仲介,三年簽一次約,流動率難以控制。「我們一開始也不在意,因為移工供給源源不絕,」福興文化長林宜錚回憶,後來發現遞補的「新工」太多,二○一六起算的三年間,福興移工續聘率從原本的六成,降到歷史低點、只剩一○%。主因是少子化趨勢蔓延各國,全世界都在搶工,「續聘率低迷,造成訓練成本暴增七成。」

挑戰很大,如果不想讓彼此都成為過客,那就得把移工當自己人,理解他們,成就他們。


▲福興董事長林瑞章(右3)與文化長林宜錚(左3)力推多元平等,菲籍移工力格(左1)現已落地生根、成台灣女婿。

台灣福興工業
成立:1957年
董事長:林瑞章
主要產品:門鎖、門控安全科技
成績單:2023年營收90.7億元、EPS5.03元
地位:美國門鎖市占第2、台灣市占第1

從開課到圓夢,讓他們有家的歸屬感
「移工不是別人,我們沒有分別」


福興從二○一八年起,跟推動移工教育的非營利組織One-Forty合作,開始幫移工設計教育課程,內容從中文課到金融理財課程都有,稱為「培力計畫」。

「來上課的移工,眼神都散發著光,」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說。語言不通,是移工融入本地環境最大的障礙,因此,他們從怎麼去手搖飲店點一杯適合自己甜度、冰塊的珍珠奶茶,一直到外出採買、甚至是看病的中文開始教起。

換位思考,如果你是移工,在台灣五到八年後回國,有什麼是你可以帶回去的?懂中文,你可以當台商翻譯;會理財算帳,你甚至可以自己開個小店做生意,跳脫以單純勞力換取生活的宿命。

活動開展一年過後,透過課程互動,「其實這一群移工很有才,有人愛騎腳踏車四處探索、有人愛畫畫、有人愛攝影,」林宜錚發現。她開始有了新的想法,「我們請外籍同仁寫下自己的夢想,」對於這些遠離家鄉的移工來說,來台目的幾乎都一樣,「菲律賓的薪水真的太少了,」移工JP這樣說,來台灣「唯一的理由就是要給家人過更好的生活。」但是,從來沒有人真正問過他們,「你的人生,有什麼夢想?」

福興挑選了三位同事寫下自己的夢想。「我只想好好支持媽媽,讓家人過上好生活,」二十六歲的Jessie父親剛過世,福興從菲律賓帶回媽媽要給他的禮物——一件Polo衫,以及祝福的一段錄影。

三十四歲的JP喜歡畫畫,福興幫他在公司內部舉辦了一次個人小畫展,並送他一套完整的畫具。

至於二十七年沒見到父親的力格,福興則悄悄邀請他父親來台,「我們家小孩很多,為了養家,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澳洲當移工,」力格說,「等我長大,換我出國賺錢養家,就這樣,我們二十七年沒見面了。」

從培力到圓夢,福興想傳達的訊息是,「移工不是外人,我們沒有分別」。「更重要的是鼓勵大家不要放棄希望、要有勇氣追尋,」林宜錚說,就像福興當初創立從無到有,「即使身處台灣鄉間,也能做世界的生意。」

「這種歸屬感,讓員工與公司的關係,開始有家的感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郭瑞坤說,二○二三年,福興的移工續聘率回升到六三%,「基本上,除非移工本身家庭臨時出狀況,需要離台返國,不然在福興待六年以上的例子,算很普遍,」該公司人資經理蔡燕芬表示。

二○二一年,力格因為工作表現優異,獲得了高雄市模範移工獎,去年更迎娶同公司的台灣姑娘進門,如今,成為台灣女婿,從契約形式的移工,正式變成外籍技術員。


禁稱外勞、輔導移工全中文簡報
「主管尊重,底下的人就會願意付出」


福興讓移工成為自己人,他們又是如何讓負責執行的本國主管也遵循?

福興製造課長李樹仁回憶:剛升主管時,有次去幫一名移工解決問題,沒想到對方回他話時,還心不在焉的滑手機跟女友視訊,「來幫忙解決你的問題,你居然是這種反應,」他轉身離去時,壓抑不住怒火、英文不雅言詞脫口而出,沒想到被附近的台籍同事聽到,上報給管理單位,居然讓他被記了一支申誡,還大剌剌的貼在公布欄上。

「這時候了解到,同理心與平等,福興不只是嘴巴說說而已,」李樹仁靦腆的回憶道,「董事長嚴禁我們稱呼移工為外勞,因為那帶有貶抑心態,」心態變了,人的行動也會跟著變。「你把移工當朋友,其實他們給你的回饋,有時超乎想像。」他開始注意到很多工廠製程內容,移工的熟悉程度不輸本國的員工。

二○二一年,為了公司內部舉辦的品管競賽,李樹仁突發奇想,因為培力計畫讓移工的中文大有進步,要在激烈競爭中出奇制勝,讓外籍同事上台用中文做簡報,不只是破天荒、也夠吸睛。但是中文與菲律賓的他加祿語相較,結構迥異,對菲籍人士而言,中文異常難學。為此,李樹仁用了整整一個月時間,輔導出第一位用全中文簡報三分鐘的外籍移工,最後他們也順利奪下獎項。

「主管的尊重,讓底下的人有榮譽感,就會願意付出、勇於做改變,」福興副總經理林子軒這樣說,「有屬下的全力支援,當責的主管,遇到工作上的挑戰時,會更有底氣應對變化。」這是福興的正向循環。確實,擁抱多元人力、管理方式轉變,工廠的管理並不簡單。


▲2018年福興展開移工培力計畫,讓他們學中文、學理財,吸引廠內移工熱烈參與。

做到「適性揚才」,六代同堂工作!
台灣婆媽級員工會幫年輕移工帶早餐


以福興來說,一個約一百二十個人的生產單位,會有:六種國籍(台灣、菲律賓、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五種身分(約聘、移工、外配、國際生、實習生)、四種世代(六年級到九年級)、三種班別(正常班、小夜班、時薪半天班)。

外人乍看感覺超複雜,但福興的邏輯是,重點不是外來、本地,而是你能不能釋放出每個人的能量,「適性揚才」。例如,前職棒Lamigo隊投手單復昇,剛到公司時,讓他先去管倉庫、學開堆高機,兩年後,他主動表示對業務部門有興趣,稍加訓練,現已擔任國內業務部副課長。「跟投出好球、三振對手的低機率相比,跑業務被客戶拒絕,根本只是小菜一碟。」單復昇說道,公司就是要善用優點,把人放在最適合的地方。

目前,一千二百名員工中,四十五歲以上的中高齡占三四%,大家還在談五代職場的問題,福興甚至有六代同堂的現象,身心障礙員工平均年資達二十二年。

當人感覺自己被看見,才會更願意看到彼此,「他們都已經會自己主動協調幫忙,根本不需要主管下令介入,」李樹仁笑著說,「台灣的婆媽級員工,還會幫年輕移工帶早餐。」

他們不諱言:讓人才多元需要付出成本,但隱性價值卻很值得。去年福興客戶突然下了一筆原規模八倍量的訂單,靠著上下同心,三個月內每天產能都加倍提升,福興最後順利交貨,完成這筆史無前例的大急單。

其間,也曾遇暴雨全國停班停課,生產被迫中斷,待雨稍歇,公司通聯群組上,員工開始呼朋引伴,相約再回去趕工,「這種感動無法形容,」林子軒說。

「高爾夫球有一種鴛鴦賽,夫妻共打一顆球,每個人輪流打一桿,直至進洞,」酷愛高爾夫球運動的林瑞章說,打完一場球十八洞,夫妻倆沒有吵架的就是冠軍,為什麼?因為同理很難,即使親近如夫妻,都很難在擊球出現失誤時,不互相怪罪彼此。

一個公司要能包容多元,同時又團結一致,需要很細膩的琢磨。


「長時曝光,是相機與這世界之間的舞蹈,捕捉下時間的動態與流淌。照片描繪了生命的方向,燈光留下的軌跡,成為他人生命道路上的指引。」這是福興舉辦移工攝影展時,菲籍移工雷馬克(Reymark)在他拍的照片裡,所留下的一段文字。一個做鎖的廠商,卻出錢舉辦了全台最大、歷時最長的移工攝影展(一個月),雖然語言不通,但視覺卻可以跨越隔閡,福興想讓大家都可以看到,在移工視角下的台灣、與他們的內心世界。

「曾有稽核單位來勞動檢查,笑稱福興連移工宿舍都開冷氣,這會寵壞大家,」林瑞章笑著說,人的生命有限,企業可以永續經營,「不善待員工的公司能有多大成就?我不覺得。」這條DEI倡議的漫漫長路,他們會繼續走下去。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4/7月 第1911期

本文摘錄自‎

亞洲鎖王把5國移工變家人

商業周刊

2024/7月 第19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