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虧損、股價大跌 竟放手讓會員「變心」救營運

過度擴張物流成重擔,賣給對手打造新生意

四月二十八日, 亞馬遜(Amazon)公布今年第一季財報後,股票暴跌一四%,創下近十六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亞馬遜一日暴跌,除了投資電動車新創Rivian失利外,主因在於上季銷售創下二○○一年來最低成長率,更是七年來首次單季虧損。過去它連網路泡沫、金融海嘯都能挺過,這次又該記取什麼教訓?

其實就在財報公布前一週,亞馬遜搶先推出新服務「會員外購」(Buy with Prime)。只要是Prime付費會員,即使造訪其他電商,也能沿用站內福利。

合作的第三方電商,可使用亞馬遜的物流服務,並在自己網站放上Buy with Prime選項,讓亞馬遜全球兩億名會員,處處享有免運、兩日到貨等服務。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在亞馬遜財報後,在推特上示警,直言當科技股牛市結束時,「教訓可能會很痛苦。」法新社

幫對手解決倉儲、物流 同時能增加品項、吸引會員

為什麼面臨虧損,還將自家的優勢分享給其他對手?這正是亞馬遜將一時的過度投資,轉化成新生意的妙招。

兩年前,疫情不只帶來創紀錄的利潤,卻也凸顯人手不足、出貨不順的難題。

當時執行長賈西(Andy Jassy)堅信,這是大筆投資的最佳時刻,「在過去兩年內,不得不將物流網絡翻倍,以滿足客戶需求。」亞馬遜將其倉儲空間翻倍,員工數也增加近一倍,來到一百六十萬名。

沒想到疫情紅利用盡,加上通膨惡化、俄烏戰爭推升成本,「與需求相比,我們現在有太多的(倉庫)空間。」財務長奧薩斯基(Brian Olsavsky)在電話會議中坦言,「通膨、產能過剩、生產力下降使成本增加了六十億美元。」

但, 亞馬遜並沒有急於收手,反而讓多餘的物流能量,重複踏上AWS( 雲端運算服務)「用不完,乾脆賣出去」的發展邏輯。即使物流與雲端都有巨大的固定成本,但受益於規模經濟,開發這些服務,既能滿足內部需求,也能對外提供獨立服務, 提高投資報酬率。
對許多電商業者來說,只要將產品送到亞馬遜物流中心,就能將包裝、運輸、退貨等成本外包,一次解決倉儲、物流兩個痛點。同時,亞馬遜的品牌威力,不只為商家帶來流量及銷售,還能提供消費者更快速、更可靠的購物體驗。

「 建立它(物流)需要鉅額費用,不僅對所有渴望接觸客戶的企業都具吸引力,也加大了亞馬遜的潛在市場,」知名獨立分析師湯普森(Ben Thompson)指出,亞馬遜正將過剩的產能,轉為一道堅不可摧的護城河。

對品牌來說,還能直接面對客戶,建立顧客關係及忠誠度。做為第三方賣家, 保健食品MaryRuth Organics總裁指出:「Prime會員既能享受在亞馬遜購物時的信任與熟悉,也能與我們直接建立關係。」

對亞馬遜來說,Prime會員將有更多商品選擇, 讓每年一百三十九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一百元)的會費物超所值,繼續推升已達全美四成的電商市占率。

而成長的飛輪有了施力點,將隨著更多會員帶來更多商家開始轉動。「雖然亞馬遜需要更多時間來發展物流業務,」摩根士丹利報告分析指出,「但預期到年底,它的投資將轉為十億美元的(營收)挹注。」
用數據拉攏廣告商 相關業績年增五成,贏臉書

但飛輪不止於此。更多商家及消費者加入,意味能推升亞馬遜網站的廣告業績;二○ 二一年廣告營收年成長逾五成, 幅度已高於臉書或Google。品牌與廣告商, 直接使用亞馬遜生態圈的「 第一方數據」, 就不用受到蘋果iPhone或政府隱私政策的限制;消費者也能收到更精準的廣告推薦、提升購物體驗。

雖然全美電商市占第二的Shopify,同樣也提供加盟業者支付及物流功能,卻未能自建物流,必須串接DHL、UPS等快遞公司。既無法保證出貨品質,也無法提供單日送達等超值服務。

Shopify當初之所以能夠挑戰亞馬遜,就是因為它抓住中小電商個性化、降成本的需求。如今,亞馬遜推會員外購,反而彌補過去缺憾,不但把餅做大,更同時與旗下服務產生綜效。

不過,亞馬遜面臨營運逆風,恐使股價承壓。華爾街雖長期看好,但分析師仍紛紛下調目標價。彭博指出,此次暴跌凸顯了電商股的處境在後疫情時代有多艱難,短期仍非首選的投資標的。

貝佐斯曾說:「時常做出正確決定的人,通常是轉念很快的人。」亞馬遜轉得輕快又靈巧,接下來就要觀察,新策略是否禁得起時間考驗。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2/5月 第1800期

本文摘錄自‎

亞馬遜虧損、股價大跌 竟放手讓會員「變心」救營運

商業周刊

2022/5月 第18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