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軟體新商機 寂寞經濟大爆發

全球3.3億用戶 創下年營收逾1500億元


標榜「快速配對」的交友軟體近十年來迅速崛起,甚至改變約會文化;業界普遍預估,隨著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愈來愈多,交友軟體市場還會繼續成長。

撰文/劉芮菁

打開交友軟體,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帥哥/美女照片,向左滑表示略過看下一人、向右滑表示「喜歡」,當雙方都對彼此表示「喜歡」,即能配對成功,展開一段浪漫情緣。

如此便利的設計,迅速擄獲用戶的心。無數尋求「脫單」的寂寞男女,紛紛上交友軟體尋找另一半。為搶進寂寞經濟商機,業者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扮演數位月老,交友軟體可說是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
根據App市調公司Business of Apps今年五月發布的《二○二三年交友軟體營收與使用統計》,全球交友軟體市場的營收自二○一五年至二二年間翻了三倍,從十六億美元(約五○二億新台幣)成長至四十九.四億美元(約一五四九億新台幣);同時,交友軟體的用戶也逐年攀升,二二年全球交友軟體的用戶約有三.三億,其中約有二千萬人願意為高級功能付費,顯示許多人不惜「課金」也要尋覓姻緣。

智慧型手機普及 線上交友用戶逐年升

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線上交友的潛在用戶也不斷擴大。美國市調公司Data Bridge報告指出,包含傳統婚介服務在內的全球約會服務市場規模,二二年為六十六.八億美元(約二○九五億新台幣),預估二三至三○年市場將以複合年增長率八.三%的速率持續成長,到三○年,市場規模將飆升至一二六億美元(約三九五一億新台幣)。

Data Bridge報告分析,交友軟體運用演算法、人工智慧技術來提供更準確的配對,並強化平台的安全防護,提升了用戶的信任感,鼓勵更多人使用線上約會服務。隨著線上約會在新興市場逐漸流行,企業若能瞄準這些地區,克服文化差異並提供在地化的服務,將可挖掘大量潛在用戶。

台灣也不落人後。數據分析公司Statista報告推估,二三年台灣網路交友規模預計約二二○○萬美元,是交友軟體利潤豐厚的市場。又根據數據分析公司Data.ai統計,二二年台灣地區用戶支出最多的交友軟體依序為Omi、探探、Tinder。而這些交友軟體的使用者,則集中在二十到四十歲。
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今年八月公布的調查,使用線上交友服務的民眾中,男性使用者約為女性的兩倍,且年齡愈低,網路交友比率愈高,並以十八至三十九歲的年輕族群最多。

在這些交友軟體中,最為人所知的是美國企業Match Group旗下的Tinder。

這款由創業家西恩.萊德(Sean Rad)開發的App,一二年推出至今,已在全球一九○個國家上線。

開發團隊從卡牌遊戲得到靈感,首創「左滑略過、右滑喜歡」(Swipe Rightor Left)的快速配對方式,直覺式的操作將約會變成遊戲,同時運用精準的演算法,根據用戶的偏好、地理位置推薦配對者,上線後,一路從美國西岸紅到全球,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交友軟體。Business of Apps報告指出,二二年Tinder的總營收為十七.九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三成多,每月活躍用戶高達七五○○萬人。

Tinder開創的經典「滑卡片」功能,確立了交友軟體的使用模式,後繼業者紛紛沿用。但為了區隔市場,各家業者又陸續開發出各種新功能,或鎖定不同的分眾族群,讓交友軟體市場百花齊放。
掀周邊商機熱潮 約會教練開課助脫單

以台灣市場來說,目前主流的交友軟體仍是Tinder、Omi等,涵蓋各種用戶需求,面向最大眾的市場。其他還有專門尋找遊戲同伴的nicee陪玩、Lita陪玩, 面向女性的Bumble、Coffee MeetsBagel,主打匿名隨機配對、採語音通話的Goodnight,透過模糊用戶照片來訴求「認真交友」的Pikabu,強調戀愛結婚的日商Pairs派愛族, 尋找藝文同好的心交Hearting,或是鎖定性少數族群的Grindr等,顯示交友軟體依功能與使用族群, 有多元的市場區隔。

而在交友軟體的盛行下,周邊商機也蓬勃發展。諸如心理學家出書傳授交友軟體上的戀愛攻略、脫單指南,教人如何「從尬聊到穩交」;還有「戀愛教練」開班授課,標榜「手把手教你從交友軟體開始聊天到約出來見面」,或提供穿搭與髮型改造教學;也有攝影工作室提供「交友軟體形象照」的攝影服務,搭配專業造形師與攝影師,為單身者打造完美形象。

諮商心理師瑪那熊現在也身兼「約會教練」,不但出版《一開口撩人又聊心》等書籍傳授聊天互動技巧,還提供專業諮詢服務、穿搭改造課程來解決民眾的愛情難題。截至目前,向瑪那熊接受諮詢、諮商的學員已累積三千人次以上,近五年更協助過近四百位學員改造穿搭、提升外在形象。

事實上,「線上約會服務」早在二○○○年初就已出現,但相較於過去,現在民眾對網路交友的接受度更高。Pikabu共同創辦人徐瑨觀察,交友軟體已成為年輕人交朋友的主流管道之一。「以前提到網路交友,形象會比較負面,但現在交友軟體有各種類型,陸續有很多正派、認真交友的App,所以現在年輕人對交友軟體的接受度愈來愈高。」
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陳維平分析,交友軟體盛行,可以從科技、媒體文化與個人生活三個層面討論。在科技層面上,這十年來智慧型手機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行動網路、定位科技及演算法的運用,都體現在交友軟體的設計與開發上。

在媒體文化的層面,則因各社群平台的熱絡發展下,形成跨平台連動的特性,為用戶提供更多網路交友的線索。「比方我們在交友軟體看到一個Like的對象, 可能會點開他的其他社群帳號,看一下他聽什麼音樂等。」陳維平指出, 大多數想發展親密關係的人期望看到對方真實的樣貌,跨平台的連動特性能夠滿足此一需求,用戶可以根據他們的經驗,判斷對方是不是真實、真誠的人。至於個人生活層面,陳維平提到,由於當代人對親密關係或人際關係的想像趨向多元,交友軟體提供了彰顯個人特色的平台,並藉由演算法主動選擇符合自己期待的親密關係。因此和過去相比,人們對自己的認識、對理想對象的條件也更具體。
不只是約會 揪飯友、同好到創業夥伴

實際登入交友軟體可以發現,平台用戶也不見得都是為了找尋戀愛對象。例如,單純想找人聊天,可和人隨機配對語音通話;不想獨自在餐廳用餐,也能從交友軟體找尋「飯友」;想找伴一起玩遊戲、聽音樂、逛展覽,也可從交友軟體徵求同好;甚至,還有人在交友軟體上徵求創業夥伴。

年近三十、正準備創業的工程師何旻玿,使用交友軟體已經有十年經驗,他正在交友軟體上尋覓創業夥伴,為的就是開發新的交友軟體。憑藉著多年使用經驗,他認為,多數交友軟體的設計,讓找對象變成一場在五秒內滑照片的戰爭,最終只有前二○%的帥哥美女能受惠,因此他希望重新檢視篩選、配對、聊天等各個環節,希望跳脫既定框架,讓用戶能透過真實的見面與相處來交到朋友。

不過, 交友軟體作為人潮聚集之處,免不了會有詐騙,這也是交友軟體業者的最大挑戰。Omi負責台灣市場的品牌行銷經理龔嘉怡指出,為了杜絕詐騙,Omi有四、五十人的團隊專門進行防詐工作,搭配人工審核及AI技術去防堵,並引入金融等級的真人認證系統來杜絕假帳號。

龔嘉怡強調:「 我們不斷透過用戶看得到或看不到的技術,來維持平台的安全,即使這方面的成本是高的,即使這方面的投入用戶可能不會直接感受到,但是它提供了我們App的可信度與安全感。」
善用網路搜尋 查證個資排除可疑人士

儘管可能有詐騙風險, 愛情心理學家海苔熊卻認為,交友軟體是尋找對象非常好的管道。這不僅是因為在行動網路普及下,人們上網的時間比沒有上網還多,線上的人際互動已成趨勢;更重要的是,交友軟體讓人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生活圈以外的人,儘管樹大必有枯枝,但至少樣本變多了,交到男女朋友的可能性就高非常多,不再是完全遇不到對象。

「可是你會說,交友軟體會有詐騙啊什麼的,對,會有。可是被騙也能學到一點經驗值。你要有這個練習的經驗值,被騙過、被傷過、甚至覺得這都是假的,然後相信自己有自癒的能力,從中學到一些經驗。」海苔熊說。

針對擔憂詐騙的民眾,海苔熊提供了防範策略。首先,要善用網路搜尋工具,可以搜尋對方的電子郵件帳號,或是用以圖搜圖的工具反搜對方的照片,取得這個人的所有相關資訊,感覺他是什麼樣的人。「如果這些搜尋你都試過了,還覺得『真的嗎』、『他真的有想像中這麼壞嗎』,那就是了。你的直覺已經告訴你,這個人有問題。」

海苔熊接著說,如果這時你還是無法判斷,第二個方法是找一位朋友,一起與對方互動,雙方各自邀約自己的朋友,四人一起出去,最好共同完成一件任務,如一起完成手作、插花等,再請朋友從中觀察對方。

當人類浸泡在網路世界的時間愈來愈長,或許要適應新的人際互動型態,若能順應趨勢搶進商機,或運用新科技建立人脈,相信會是時代的贏家。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3/12月 第1409期

本文摘錄自‎

交友軟體新商機 寂寞經濟大爆發

今周刊

2023/12月 第14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