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把暖化焦慮變機會

金融》虛實銀行都用大數據科技尋找新商機


先天碳排就較其他產業少的金融業,透過資金與科技,反成為引導其他產業減碳的推手。中信金,透過既有資料庫結合新數據,長出計算碳排風險的風控新能力。王道銀,將過去實體分行不足的劣勢化成優勢,在減碳策略彎道超車,藉此吸引高黏著度鐵粉。

文●陳慶徽 攝影●陳宗怡

擔心海面上升淹水 中信銀精算你家在暖化時代值多少錢


你家有沒有比隔壁棟更容易淹水,這如何影響你家的房貸金額與價值?全台灣比你更清楚的恐怕就是中信金。在這次商周《碳競爭力一百強調查》排行中,我們除了看到很多公司聰明減碳,甚至還看到有人透過管理「碳風險」去開發創新產品。它,是中信金控與旗下的中信銀行。

做為民營銀行承作房貸業務的龍頭,不計入金控其他事業體旗下的不動產投資與擔保品等相關部位,光是中信銀行在個人房貸、不動產融資餘額就高達九千億,是僅次於土地銀行與臺灣銀行兩公股行庫。


中信金控
成立:2002年
董事長:顏文隆
成績單:年營收1,861億元
碳競爭力:碳排增加率-15.35%
地位:台灣民營銀行房貸龍頭

暖化增不動產風險,房貸可能收不回

每年,這家公司借錢讓人新增貸款買房逾千億元,生意做得大,但,在該金控風險管理部部長游欣慧(左圖左一)眼中,卻也是集團不可忽視的風險來源。

「一旦(房子)淹水了,(擔憂)是如果(房屋)被拍賣,回收價格是否可以負擔我們的債權。」游欣慧直言。

當地球的碳排放量變大,地球加速暖化,海平面會上升,自會造成淹水危機。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在二○二○年的推算,在悲觀的減碳預測情境下,至二○五○年,台灣將有逾千平方公里受淹水影響,影響人數達一百二十萬人。

這其中包含總統府、台北車站都列在影響名單,甚至,若同時遇到颱風伴隨的暴潮現象,那包括松山機場、高雄駁二特區,以及Google在彰化縣沿海彰濱工業區設置的第一座資料中心,都會被淹沒。

想像一下,如果它們有被水淹的風險,買房的人會有損失,貸款給他的銀行也會面臨資產下滑的風險。以前,銀行要貸款,會針對各項風險做估價,但比如淹水、土壤液化等潛在風險,是過去很難估算的項目。

但在大減碳時代,中信金正在做不同的嘗試。

八十萬筆資料,精算各區威脅和潛力

中信金內部針對房貸業務已累積了二十年、高達八十萬筆的資料庫。早在二○一六年,就已打造出一套內部的不動產鑑價房屋自動估價系統。當時房屋買賣揭露資訊仍以「區段」為最小單位,但中信的系統就可以透過經緯度,將不動產物件定位精準到地址的精細程度。

中信銀行個金風險衡量部部長葉淑如舉例,若一個區段是以門牌一至三十號為揭露單位,在中南部,這些物件的實際距離可能相當遠,會影響價格估算的精準度。

現在,這優勢要再往上升。中信金導入使用如國家災害防治科技中心、福爾摩沙氣候智慧服務公司所提供的氣候風險等數據,優化鑑價模型。

中信銀行個金風險衡量部協理李玲舉例,在導入新一層氣候風險數據前,團隊得重新對數據認定做標準化。例如,過去的災害資料可能只記載該次水災淹到腳踝,或淹到輪胎,團隊必須將文字描述統一定義成可量化、同時也可在地理圖層上做定位的數據。光這段資料標準化的過程,就花了四人團隊一個月的工作時間。

例如,在套用該層數據後,中信金發現,並非每一個出現淹水的地區,房價都必然會持續下跌,像在外界印象中常淹水的汐止,在實務上整區的房價早已反映該風險,甚至,在近年治水設施優化的背景下,房價反倒出現上揚趨勢。

游欣慧提及,若將來全球減碳失敗,暖化持續發生,這意味著淹水帶來的財產損害會持續增加,而中信金擁有這套估價系統,將有利集團在關鍵時刻對手中資產配置組合做好控管,降低潛在損失。

以他們目前九千億不動產相關,包含購置、修繕與理財型等相關貸款規模來看,光控管好一%的風險, 就價值九十億以上。「這是很advanced(領先)的嘗試。」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指出。

林泉興說,有了系統只是第一步,如何落實到第一線,要落實多少,會是觀察重點。例如,被檢測出來的高風險區,若是短期內即將到期的融資個案,是否可以忽略不計,實務上該如何界定,才是未來這套系統會發揮多少作用的關鍵,目前中信金尚未正式導入第一線業務。

有意思的是,中信團隊因為這項創新,人才發展也更多元。葉淑如回憶,該資料庫光是做資料清洗,轉成經緯度的地圖資訊,就花了一年才完成,這其中所需要的技能,都並非個金部門同仁原先擁有的。

「我也已經回到學校再去念工業工程研究所。」採訪尾聲,游欣慧對商周記者說道,除了金控必須培養新的碳競爭力,她個人更是同時持續在同一條路上做耕耘。

王道銀幫算排碳量 一張卡吸綠色消費高4倍新粉絲


原本的一手爛牌,有可能在碳競爭力時代下,變成好牌嗎?

王道銀行證明,有機會。論實體分行數,它遠不如任何一家實體銀行,論可以攬客的行員數,它也是倒數排行。

它本來就是後進者,做的是網路銀行的生意,然而,當減碳經濟來臨,一夕之間,實體分行反倒成為各家銀行必須背負的碳負債,因為光是銀行一開門,每天用電、使用文書,乃至於人員上下班運輸,甚至是建築建造過程本身,都會產生碳排放。

王道銀行趁此時機,靠減碳策略,吸引到一群高黏著度、重視低碳的消費客群。

二○二二年三月,王道銀與萬事達卡公司(Mastercard)攜手,推出結合消費碳排放明細功能的低碳生活卡,成為萬事達卡在亞洲第一家合作推出該方案的銀行。


王道銀
成立:1999年(前身為台灣工業銀行)
董事長:駱怡君
成績單:2021年稅後淨利年成長6成
碳競爭力:碳排增加率-9.12%
地位:台灣第1個類純網銀

依碳足跡給優惠,黏住綠色個人用戶

在導入該功能後,王道銀既有的客戶每次消費,就可得知該行為所產生的碳排量。以此為基礎,低碳生活卡會再根據每人平均每元的碳排放量,來決定現金回饋比例,提供低碳排客戶更多優惠。

這樣嘗試,讓王道銀斬獲一群高黏著度的減碳鐵粉。

根據統計,對比全體顧客,光是有開通碳足跡計算功能的客戶,該族群在王道銀的存款餘額,就是前者平均的兩倍,這意味著,他們找到一群對自己更死忠、黏著度更高的客戶。

王道銀行企業溝通部資深協理張倫瑋指出,過去想到減碳,多數金融業第一時間想到的客戶,都是在投融資組合的碳排大戶企業,但除此之外,王道銀也瞄準個人用戶。

張倫瑋強調,個人要減少碳排,第一件事就是要理解自身消費究竟創造了多少碳排量,對此,王道銀透過導入萬事達卡碳消費明細功能,完成這第一步。

「我不只提供C端(客戶)資訊,也希望去引導C端(客戶)的行為。」張倫瑋直言,連動消費碳排數據與現金回饋的低碳生活卡,就是引導一般用戶改變消費行為,趨向減碳消費的第二步。

單就數據面,這樣的目的經過半年也收到初步成效。據王道銀統計,減碳卡的客戶,在官方認定的綠色商店刷卡金額是普通客戶的四‧七六倍。

「銀行通常只會投放資源在高資產跟企金客戶。」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分析指出,截至目前多數投入綠色金融的金融業者,往往都會選擇從企業用戶端切入,而王道銀選擇在消金面的個人客戶做嘗試是具備創意的做法。同時,在初步掌握到一群高黏著度客戶後,林泉興認為,王道銀若可維持減碳策略,就有機會持續與這群人互動。

比同業搶先推低碳卡,態度是關鍵

但,這樣的解決方案,並非王道銀獨家擁有,在它之後,新光銀行與永豐銀行都陸續導入了萬事達卡的系統,不過,萬事達卡台灣區總經理陳懿文指出,王道銀和同業的差異,在速度。

陳懿文證實,王道銀在與萬事達卡初次開會後幾天,就決定參與合作,甚至在接續工作期間,幾乎每一天都會收到前者透過信件或電話詢問專案進度,這樣的速度與積極性,也讓它成為萬事達卡在亞太區第一個導入該功能的銀行。

過去,人們對於網銀的批評,來自於缺乏實體通路,難以和顧客建立聯繫,但王道銀透過減碳策略突圍,不僅成功獲取了一群認同該理念的死忠客群,稅後淨利還增加,該銀行在二一年稅後淨利年成長六成,EPS迎來近五年的新高。

當多數人認為追求減碳只有大企業才做得到時,資源比別人少的王道銀卻讓大家看到只要敢於掌握時機,後進者也能彎道超車。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2/11月 第1828期

本文摘錄自‎

金融》他們,把暖化焦慮變機會

商業周刊

2022/11月 第18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