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達靠綠色生意拚出第二隻腳
文/陳泳丞 攝影/郭涵羚 今年四月下旬,國內最大光電展Touch Taiwan 2024登場,各家顯示器業者、設備商、材料商,無不出動董總級站台,為自家的新技術賣力宣傳。但在偌大展區的西南小邊角,卻有著一塊與光電無關的小展區——友達永續展區,呈現該集團節能減碳「一條龍」的服務。 這個攤位不大,卻展示了過去五年間,友達在面板之外的布局。 展區內是專門提供環境與減碳解方的公司,如友達宇沛、友達數位、友達能源等,營收已占集團總營收的一七%,包括永豐餘、台灣康寧、富邦產險、晶圓代工廠等,都是他們的客戶。 友達永續長古秀華說,預計到明年,就會突破兩成。換言之,這些綠色生意,將正式成為友達在面板之外的「第二隻腳」。 這布局為何這麼重要?因為這是從重摔的痛,長出來的。耗水電又爆污染溪流! 它甩污名做到廢水零排放 友達曾經歷多次全球液晶產業景氣循環, 最賺的年頭,平均單日獲利進帳一億七千萬元;最虧的時候,也曾每天開門就虧掉一億七千萬元。二○一○年,美國祭出面板反托拉斯法,導致多名友達主管在美入監服刑,遭罰五億美元,營運陷入最低潮。 但友達不只在商業戰場上落到谷底,也在環境永續上跌過大跤。 面板業過去一向背負耗水、耗電、高污染原罪, 友達也不例外。二○○七年,新竹縣新埔鎮霄裡溪爆發嚴重污染事件——從二○○一年起至一五年止,因中華映管及友達龍潭廠區排放廢水,致使下游飲用水與灌溉用水遭受污染。 面板業內人士說,即使當年廠商廢水排放前都經過處理,也合乎當時的法規標準,但這案例讓面板廠學到一件事:即使合規,不見得就對環境與人無害。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震遠指出,部分原因,也與當年政府跨部會溝通不良有關,且牽涉到跨流域生態評估,讓問題更形複雜。 友達當時找了工研院幫忙,一邊研究對環境影響,一邊加緊製程廢水排放減量。二○一五年,他們正式將廢水排放管「封管」,讓龍潭廠成為全台首個達成廢水零排放的廠區。 「龍潭廠製程用水全回收只是起點,」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說,接下來,把水處理解決方案,以及智慧節能服務,「推廣成新事業,才是重點。」
把自己痛點轉成商模! 孵碳管理、智慧用電公司 這件事,是友達的痛,但也因為這個痛,讓他們成為全球水資源、廢棄物管理最具指標的面板大廠,甚至把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變成商模、服務,發展成新的公司。 二○一七年,友達宇沛永續公司成立,鎖定低耗能、零排放及碳管理系統。二一年,友達數位科技服務公司也現身,專攻工廠用電精緻化,以及智慧物聯網人機協作。加上已成立多年的太陽能事業群,友達的綠色集團精兵紛紛就定位。 想從耗電、耗水黑名單的泥淖中爬出去,人,是友達最珍視的資源。差不多從二○○八年起,公司就開始挹注資源宣導,讓員工重視節能、節水,用提案競賽鼓勵員工持續發想新點子,還讓全體員工投票,於是一堆節能減碳的方案,有了曝光機會。 老闆把「這事當一回事」! 員工被重視,激發出新點子 截至二○二二年,友達手上累計申請的專利件數約三萬件,其中已到手的專利約二萬二千八百件。其中,「我們的綠色專利,已經有八百七十四件,」友達技術長廖唯倫說,這是世界各地專利主管機關,主動將他們歸類為「綠色」專利的數字。 友達員工喜歡動腦、發明,不只因為公司獎金鼓勵,而是老闆把「這事當一回事」,員工因此有成就感、覺得被重視。 古秀華說,不少同事願意繼續待在友達,是因為他們在這裡找到成就感,「當董事長與執行長換上無塵服,親自進入生產線,去聽一個線上領班簡報,大家會覺得,老闆們居然來聽我講解如何改善工廠與製程!」 許多人簡報完,必定要求老闆一起合照。因為,老闆看得到自己的努力,這件事對員工很重要。 友達每年都有技術發想競賽,原本是中國廠區開始發起,卻帶動台灣廠區「輸人不輸陣」的競爭氣氛;最後,這個內部PK賽,演變成年度技術發表會。現在友達每年在面板展之外舉辦的智慧製造解方——智慧友達展,就是如此生出來的。 包括友達宇沛把製程廢水分流,有機污泥水解破壞,讓廢棄物減量之外,還比傳統設備節省五成能耗。這技術,連晶圓代工大廠都來取經。友達數位則用AI視覺檢測,減少七○%的覆判人力,生產線發生異常時,甚至可將盤查時間減少八成。 「自己動手解決」已成友達的文化。以省電為例,近九年來,友達員工節能提案近七千件,省下了快九億度的電。 大至更換高效率的水泵浦,一年節電五百六十五萬度;小至連冷氣機過濾網,他們也自行研發優化,開發出不影響過濾效果、又能降低耗能的新濾網,一年可省近百萬度電。數字不大,但卻能讓你我家中的一個電冰箱,運轉二千五百年。 面板業景氣波動劇烈,人盡皆知,「重點在於不管賺賠,我們都一直在永續議題上努力,」友達執行長柯富仁說。 像友達、群創這種規模的面板廠,更能感受綠色轉型壓力,「若完全無作為,估計到二○三○年時,光是碳稅對財務的衝擊,每年超過十億美元,」一位不願具名的面板業者說。 友達二十八年前進入面板產業,跟日、韓展開產能與技術大戰,中國加入後,瘋狂的擴張戰略,讓台廠在紅海廝殺中落敗。 「在錯誤的道路上,奔跑也沒用,」股神巴菲特曾說。有人在賽道跌跤,從此爬不起來,但也有像友達這樣的公司,從痛摔中學習,找到轉型新賽道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