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創破解深偽換臉 搶攻數位身分驗證商機
Authme發展活體偵測技術,不僅要確認鏡頭前是「立體真人」,也透過分析臉部皮膚紋理、血液流動等生物特徵,避免AI影像詐欺事件。
文/蘇思云(中央社記者) 圖/裴禛(中央社記者)
隨著網路業務日趨多元,民眾的數位身分驗證成為業界新難題。最常見的情境是民眾網路申請銀行開戶時,許多人可能都有填寫一長串資料、上傳證件卻無法辨識通過等經驗,冗長過程令人卻步。
新創團隊Authme從中看到數位身分驗證的商機,用AI影像詐欺檢測技術作為基礎,其中包含晶片證件查驗及生物辨識防詐欺偵測等,提供完整解決方案。Authme成立三年多來,客戶包含LINE Bank等多家金融業客戶。
李紀廣從幣圈創業經驗 看見數位身分驗證痛點
作為連續創業者的Authm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李紀廣接受《全球中央》專訪時談到創業契機,源自2017年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創業經驗,後來也嘗試投入可以存放加密貨幣的冷錢包。
當時許多加密貨幣交易所是國外平台,無法進行實體查核,用戶註冊時,交易所會進行「認識你的客戶」(KYC)流程核實身分,避免金融詐騙、防範洗錢等。
李紀廣解釋,在註冊流程上,交易所會給用戶一組代號,概念像「一次性動態密碼」(OTP)。用戶註冊時必須繳交自拍照片,包含用戶本人手持自己的身分證件,另外手持一張A4紙,寫上代號、名字、交易所帳號以及當天日期等。
用戶拍照時還得確保照片中三個物件都清楚對焦,但這個流程對用戶來說其實並不方便,資安上也可能出現風險。例如,照片中證件畫面很小,如果證件照片有偽冒,也可能造成身分偽造等詐欺行為。另外,拍攝後的照片也可能再經過修圖偽造等。
透過打聽其他平台的處理狀況,李紀廣觀察,同業一天審核件數從幾百件到幾千件都有,使用者平均等三天才能審核通過,「這種可能已經是幾十人到幾百人一直在做審核工作,才能那麼快處理完」,如果上傳資料不清楚或有疑義,三天後退件再請用戶補件的狀況也時有所聞。
李紀廣分析,冷錢包需要硬體載具,後來評估資本門檻、量產等考量而先作罷。相較之下,交易所開戶所面臨的數位身分驗證難題,屬於軟體方案可以解決的議題,加上網路上各種服務只會愈來愈廣泛,如何在每一個流程環節上確保數位身分驗證與便利性,的確是值得鑽研的題目,因此決定投身創業。
鎖定金融業高規格標準 LINE Bank成首個客戶
Authme策略上效法特斯拉(Tesla),當初特斯拉目標就先設定為超跑。過去創業也曾跟金融業有過合作經驗的李紀廣解釋,Authme成立後決定先瞄準法遵規格最高的金融業作為目標,如果有機會取得訂單,市場後續質疑聲音會少一點,其他產業客戶相對也比較容易買單。
2019年6月,Authme參加之初加速器AppWorks的活動,因此跟LINE Bank總經理黃以孟結緣,黃以孟也到Authme攤位了解技術,看是否有機會找到好的合作夥伴。
李紀廣表示,團隊先跟LINEBank做概念性驗證(PoC),後來在公開徵選中被LINE Bank選中,整個流程約一年多,很感謝中間多場會議也是黃以孟親自參與主持。
新創團隊服務要導入金融業確實有不少挑戰,相關技術需要導入既有銀行的系統中,不僅跟法遵、資訊人員來回溝通不可少,也要面對客戶對於新創量能的質疑。面對這些挑戰,技術人出身的李紀廣看得很坦然,他認為要導入絕對安全的驗證方法,有時候確實不容易一步到位,因為可能牽涉修改既有規範與流程,也需要多方嘗試與溝通。
LINE Bank在2021年9月宣布創新服務,其中透過近距離無線通訊(NFC)讀取自然人憑證就能升級帳戶,以及運用數位生物辨識技術進行「數位身分驗證」等服務,背後就是透過Authme技術達成。截至去年9月底,LINE Bank用戶數更達131萬戶,躍居數位存款帳戶第三大。
破解深偽技術見招拆招 SaaS模式進軍海外市場
隨著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愈來愈逼真,Authme也發展活體偵測技術。李紀廣表示,不僅要確認鏡頭前是「立體真人」,也透過分析臉部皮膚紋理、血液流動等生物特徵,避免企業發生AI影像詐欺事件。不過,深偽技術日新月異,李紀廣直言這是未來挑戰之一,內部團隊每週也會一起討論最新的研究論文,時時檢視哪些最新技術可以進行內部測試等。
目前Authme團隊達30人,客戶分布在銀行、保險、共享交通載具等產業。展望未來,李紀廣表示,這兩年多來因為疫情還是有影響部分國外市場拓展進度,Authme現在除了提供專案模式外,也提供雲端SaaS(軟體即服務)模式,今年起希望透過SaaS模式積極拓展日本與東南亞市場。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