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礦山 電子廢棄物現代煉金術
由於政府與民間積極投入,臺灣資源回收率高,並研發出獨步全球的事業廢棄物回收技術,進行循環使用,曾被讚譽為「垃圾處理的天才」。
文/郭儀蕙 圖/達志影像
依據聯合國訓練研究機構(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簡稱UNITAR)發布的《2022年全球電子廢棄物流動監測報告(Global Transboundary E-waste Flows Monitor)》顯示,2021年全球電子垃圾量約為5,740萬噸,等同於5,500座法國艾菲爾鐵塔的重量,其中僅約有20%的廢棄物被記錄到有妥善回收。以單一區域來看,產生最多電子垃圾的為北歐,其次為紐澳及北美等高所得國家,平均每人年均產出約為20 公斤。
電子垃圾暴增 稀缺金屬短缺危機
若是以電子垃圾回收率來看,仍是以歐洲的42%排名最高、其次為亞洲,北美和大洋洲2 個電子垃圾製造量大的地區反而回收比率不高,且即使回收率最高的歐洲也遠低於臺灣的71%,顯示全球各國對於電子垃圾的回收推動仍有待持續加強努力。
除了減少對於自然環境的汙染衝擊外,電子廢棄物回收到底還有什麼其他的益處與作用呢?不說您也許不知道!其實電子產品的組成成分除了有化學物質如鉛、汞和鎘等,也包含有不少的貴稀金屬像是金、白金、銀、鈀、銦、鎵、鎢、鐵及稀土等,據估計1 噸手機的黃金含量是1噸黃金礦石的100 倍。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於2019 年發表的報告警示,除非能夠減少開採量,否則生產智慧型手機所需要的多種礦產元素如鎵、砷、銀、銦、釔及鉭,下世紀就有可能會被開採光,因此金屬礦業也已成為各國經貿政治談判角力的焦點。聯合國的報告則是指出,每年隨著電子廢棄物被浪費掉的貴金屬估值約為140 億美元,被妥善回收的僅約有40億美元。未來隨著電動車的更加普及化,電子垃圾的問題也將日益更加嚴重。
都市採礦 日本引領創新技術風潮
「城市採礦(Urban Mining)」是由日本東北大學選礦製煉研究所南條道夫教授於1980 年所提出的理念。南條道夫表示若從回收的角度來看,城市大量的廢棄家電與電子產品其實就好比是一座座尚未被開採的珍貴都市礦山,只要能夠善加利用創新技術從電子垃圾提取分離貴稀金屬,就可以達到資源回收與多次再利用的目的。
作為「城市採礦」概念的發源地,日本當然也非常積極的推動該理念的永續發展。根據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估算,全球金礦總蘊藏量約為4 萬2,000 公噸,日本都市礦山約可回收量為6,800 公噸,相當於占比前者的16%、至於其他貴金屬像是錫礦,日本都市礦山可回收量約占全球蘊藏量的11%、銀礦占22%及銦礦占61%。因此日本僅憑藉著電子廢棄物回收技術,就能夠擠身全球排名前幾大金屬礦產國。
看中電子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龐大商機與環保意義,起源於1,100年前的英國國營鑄幣機構皇家鑄幣廠(The Royal Mint)也正在興建一座電子資源回收廠,未來將攜手加拿大新創公司Excir的專利技術,從廢棄電子產品電路板精煉出黃金、銅、銀、鈀等貴金屬。新工廠將設立在英國南威爾士,預計每周可以處理多達90公噸的電路板,每年能夠提煉出好幾百公斤的黃金。
曾經擔任美國電動車品牌特斯拉(Tesla)執行長的JB Straubel也覺察到城市採礦的龐大商機,因此於2017年投資約8億美元創辦新創公司Redwood Materials,在美國的內華達州興建電池回收及加工廠。根據Straubel的估算,全美國居民的車庫中大約藏有10億枚舊電池,可說是隱藏在城市中的「大礦山」。他更進一步估算,每回收300臺智慧手機,從中提煉出的鈷礦數量就已足夠製造一輛電動車所需的電池。2020年Redwood工廠就處理了約1萬噸來自Panasonic與Envision AESC電池廠的廢料及來自電商採購平臺Amazon含有電池的電子垃圾。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簡稱UNIDO)則是攜手東南亞最大電子垃圾製造國菲律賓的環境暨自然資源部,於該國打造設立電子廢棄物處理、儲存和處置(TSD)專區。該專區設置於首都馬尼拉,由專業回收人員從家庭或回收站收集被扔棄的電子設備如電腦、電視機、冰箱和手機等,再運往專區進行拆解和提煉貴金屬等後續作業程序。
位在韓國西南部的SungEel HiTech每年大約可以處理8,000噸的廢棄鋰離子電池和金屬廢料,並且從中提煉生產830噸的磷酸鋰、1,000噸鈷金屬和600噸鎳。根據該公司的合作夥伴浦項鋼鐵表示,浦項鋼鐵會從SungEel購買金屬廢料,再提供給充電電池製造商LG和Samsung用以生產碳酸鋰。根據韓國城市礦業協會調查資料,目前該國約有150家中小型企業正在從事「城市採礦」的工作。
垃圾處理天才 臺灣研發技術獲高度讚譽
近年歐洲和美國也紛紛興起了維修權(Right To Repair)概念。像是奧地利政府於2022年推出「電子產品維修券」的模式,由政府補貼消費者50%的電子產品維修費用,藉此積極達到電子垃圾減量的正面意義。該項措施也大受該國消費者歡迎,至今已發出超過56萬張。臺灣曾於2016年被美國《華爾街日報》讚譽為「垃圾處理的天才」,不但資源回收率高居世界第二,臺灣中小企業更是積極投入循環經濟創新發展,研發出獨步全球的事業廢棄物回收技術。根據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的調查統計資料,2022年全臺共回收17萬8,000公噸的廢棄資訊物品及電子電器,經由回收處理商的研發技術如破碎、分選及溼法冶煉等,再產製金屬資源、塑膠粒料、液晶及固態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簡稱SRF)進行循環使用。
成立於1998年8月,由臺灣十二大家電製造業者組成策略聯盟成立的綠電再生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取得合法回收處理執照,也是北部唯一合格的電子廢棄物處理廠商及臺灣最大的廢家電及廢資訊物品回收處理廠。主要從事業務為廢電子電器物品及廢資訊物品回收處理,並將可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有價材料出售給下游業者。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