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馬斯克 2025太空產業商業化


隨著太空科技的進步,與火箭發射成本的下降,低軌衛星市場正快速擴張,開啟太空產業朝向商業化發展。

文●莊家源

近期美國新任總統當選人川普與SpaceX執行長馬斯克一同觀看SpaceX第六度試射星艦(Starship),在超重型推進器(Heavy Weight)升空後順利跟第二節星艦太空船分離,將太空船送入太空,雖然此次超重型推進器並沒有像上一次試射時返回陸地,降落在發射塔的巨型機械手臂上,但川普現身力挺,與在俄烏戰中SpaceX向全球展現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機構Berg Insight預估全球衛星物聯網的用戶數將從二○二二年的四五○萬戶,成長至二七年的二三九○萬戶,複合年均成長率達三九.六%,未來SpaceX的發展值得期待。


▲SpaceX低軌衛星發射量遙遙領先同業。達志

低軌衛星發射成本下降

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資料顯示,二○二三年全球一共發射了二八七一顆商業衛星、年增二○%,整體太空經濟產值為四千億美元,其中衛星相關產業(服務、地面設備、製造與火箭發射)的產值大概占了近七一%,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則預估,全球太空經濟在二○四○年將達一兆美元。

目前人造衛星主要分為主要可以分為高軌道(HEO)、地球同步軌道(GEO)、中軌道(MEO)及低軌道衛星(LEO)四大類,其中低軌衛星指的是運行於地表高度約二百~二千公里高空的人造衛星,因其具有傳輸時間短、低延遲、全覆蓋與不受地球地形限制的特性,能為偏遠及惡劣地表環境提供穩定的通訊網路,滿足同樣需要高速低延遲的AI、物聯網、自駕車、無人機等新興應用需求,近年來持續吸引美國、中國、英國等積極推動低軌衛星部署。

根據統計,目前全球共有一.一五萬顆衛星在太空中,多集中在離地表約五○○~一五○○公里之間,且近五年每年發射的衛星數量快速增加,其中又以低軌衛星發射的數量最多,造成低軌衛星發射數量飆升的主要原因,就是發射成本大幅下降,在一九八○年代,每公斤的發射成本為八.五萬美元,如今科技進步,加上SpaceX透過增加單支火箭能搭載的衛星數量、與回收完成發射的火箭,讓單次發射成本大幅下降,每公斤發射成本已降至一千美元以下。

目前SpaceX的運載火箭,已經可以在一支火箭上搭載六○顆衛星,且每一顆衛星皆為高通量衛星(HTS),比起傳統通訊衛星具有更高的數據傳輸量和效率,而正在測試中的新一代超重型火箭助推器(Super Heavy)已完成水面、陸地回收,未來透過火箭助推器進一步提升,將可一次放上四百顆衛星,讓未來衛星發射成本再度大幅下降,根據花旗證券估計,在最佳的情況下,預估到二○四○年發射成本可能會降至每公斤三○美元左右。

目前全球低軌衛星主要有四大運營商,分別是馬斯克的SpaceX、歐洲通訊衛星公司(Eutelsat)與英國OneWeb合併的EutelsatOne Web、亞馬遜旗下的Project Kuiper、以及加拿大的衛星通訊公司Telesat,由於衛星軌道和頻段資源,採先到先審制,四大巨頭都積極搶進制空優先權,各有不同布局。


SpaceX衛星數量遙遙領先

在這四大運營商當中,SpaceX的星鏈計畫(Starlink)持續引領低軌衛星的浪潮,SpaceX目標在全球提供可用的衛星寬頻網路,總共要部署四.二萬顆衛星,截至今年十月底為止,已累計發射七二三五顆低軌衛星,已在一○二個國家運行,且全球用戶數從已突破四百萬人,是目前唯一針對終端消費者提出服務方案的低軌衛星運營商。根據人造衛星追蹤機構Celes Trak的最新資料顯示,SpaceX的低地軌道衛星數量在三年內暴增六倍,等於占有所有運作中衛星數量裡的六二%,並以十倍之差,遙遙領先Eutelsat OneWeb。

發射數量第二的是EutelsatOne Web,目前已發射超過六百顆低軌衛星,完成第一期發射計畫,訊號涵蓋範圍主要在北緯五○度以北與南緯二○度以南,如北歐、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與紐西蘭等地區,未來將會再推動第二期發射計畫。

中華電(2412)去年與EutelsatOne Web簽署台灣低軌衛星獨家代理合約之後,由數位部編列預算建設逾七○○個地面接收站,於今年十月底完工,並於年底完成全台覆蓋,由於目前台灣光纖普及率已達八六%,4G及5G基地台已覆蓋人口達九八%,少數未覆區域則透過衛星通訊補足。

再來就是亞馬遜(Amazon)旗下的Project Kuiper,初始申請獲准的衛星數量為三二三六顆,自二三年十月發射二顆測試用衛星以來,受到火箭測試進度不順,首批寬頻網路衛星部署計畫便一延再延,為了加速衛星部署進程,亞馬遜與多家火箭發射公司簽訂了合約,包括從聯合發射聯盟(ULA)購買的AtlasV、Vulcan Centaur、Ariane6,以及SpaceX的Falcon9火箭。

由於ProjectKuiper需在二六年中以前完成一六○○顆衛星發射數量,才能保留先前向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申請的衛星軌道,法人預估Project Kuiper將在明年發射約八○○顆衛星,二六年上半年再發射八○○顆衛星,看好SpaceX與Project Kuiper將是明年前兩大衛星發射業者。


台廠搶進太空市場

若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的定義,把太空產業拆分成五個部分,分別是地面設備、衛星服務、發射、衛星製造及非衛星,在二○二三年各自占總體產值的三七.六%、二七.六%、一.八%、四.三%與二八.五%,其中商機最大的衛星地面設備,就是台廠擅長的領域。

目前國內已有不少業者打入SpaceX、EutelsatOne Web與Project Kuiper等供應鏈,也有負責支應國產衛星,像是鴻海集團、金仁寶集團、佳世達旗下鐳洋科技(6980)、啟碁(6285)、昇達科(3491)、華通(2313)等積極切入,鎖定地面接收站、地面基地台、電源供應器與組裝領域。此外,在美中科技戰的背景下,台廠在接單方面將更顯優勢。


閱讀完整內容
先探投資週刊 2024/12月 第2329期

本文摘錄自‎

川普+馬斯克 2025太空產業商業化

先探投資週刊

2024/12月 第23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