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0萬到200萬,放大存款這樣做

AI輔助理財

小資族敲開投資大門

「投資很像賭博,風險好高啊!」「我不懂投資,能貿然進場嗎?」「投資很容易賠錢,還不如拿來花掉。」「哪有錢可以投資啊!」這是提到投資時,多數小資族的普遍心聲。但是,當他們聽到有人薪資與投資並行,用獲利幫自己加薪時,又忍不住露出欣羨表情。

這種對投資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彷彿是一種天生桎梏,一旦在認知上不斷跟投資「say no」,久而久之,投資會變成一種跟自己沒關係的習慣。

偏偏千禧世代面臨的是一個低起薪、加薪難、低利率的經濟環境,除了工作力求成長,要早日告別手頭窘迫的困境,累積投資知識、經驗,成了開啟財富大門的另一隻備用金鑰匙。

只不過,不管是長期投資的信奉者,還是短線逐利的投機者,在市場漲漲跌跌的高低起伏中,能謹守紀律、等待時機,轉動金鑰匙的人卻寥寥無幾。

大數據幫小資族轉動金鑰匙

幸好,這是個機器崛起的時代,大數據投資、機器人理財已不是新鮮概念,FinTech服務的對象正是資本少卻又最需進行投資布局的小資族們。

不僅投資決策過程那些難懂的經濟分析、產業趨勢能由AI智慧取代,還兼具低手續費、低風險與低學習門檻的優勢,小資族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認識新工具,學會使用它。

理財讓人生各階段夢想可以實現;投資則加快完成夢想的準備。以AI技術為基礎發展的機器人理財,如何能幫助我們放大資產,讓存款從100萬變200萬?

在眼睛發亮、把錢遞出去前,我們先來搞懂什麼是機器人理財?

根據普遍定義,運用人工智慧發展的機器人理財,是「以自動化、計算機算法為基礎,結合個人投資者的具體風險偏好與理財目標客製投資配置,並持續跟蹤市場變化,在資產偏離目標配置時,對其進行再平衡。」

換句話說,使用機器人理財,就像是帶了一個隨身投資顧問在手機上。過去,我們研究全球總經、分析市場波動、研讀個股產業財報,甚至企圖去拆解基金組成成分,來決定到底要投資哪一個標的、要怎樣配置出低風顯、高報酬的投資組合。

現在這一整個過程都可以交給機器人理財來代勞,還能時時幫忙追蹤、重覆調整績效,以達到投資目標。

機器人理財風潮襲捲國內外

「金融科技促使投資的概念開始轉變,」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說,以前講基金投資,會從定期定額、投資策略等角度來「操作」基金,但投資人需要的是中立的資產配置建議,「先求不傷本,再求獲利」的作法,機器人理財就是這樣的新變革。

目前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新科技投資工具,就是兩大巨頭Wealthfront和Betterment,他們靠機器人理財業務,已累計管理超過百億美元資金,2016年的客戶年成長率更超過200%。

Betterment主打資產在0∼10萬美元的小資族,投資標的也很簡單,鎖定低成本、高流動性的股票、債券型 ETF。

它標榜不用懂世界經濟走勢、也不需要費心了解產業動向,只要輸入「幾年後想退休?」「年收入多少?」「風險忍受度」等資訊,系統馬上可分析你的費用率、總投資資產、匯率避險、資本收益等,並推薦最佳投資組合。

Wealthfront的「顧問引擎」更透過分析用戶的生活狀態及理財目標,以大數據分析後,彈指間為數萬人提供客製化的資產管理服務。

根據調查,Wealthfront有60%的使用者年齡低於35歲,並且是他們第一個接觸的理財顧問。

聽起來很棒吧!但這是國外的金融科技工具,國內呢?

國內剛通過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的相關法規,不少金融機構如銀行、券商、投信也急起直追,紛紛投入機器人理財的應用。

「用簡單的方式,分析複雜的經濟數據,更吸引自主投資人或年輕世代的理財新手使用,」玉山銀行財富管理事業處資深經理陳俞如說。

現在國內外應用AI機器人理財的服務,可分為分析金融需求、協助規劃分析與管理投資配置三大類(表),各自瞄準不同需求的投資人。

AI理財 鎖定投資人三種需求


1.分析金融需求
扮演角色/個人財務顧問
提供服務/預算規劃、理財目標、投資規劃、消費建議
國外案例/Mint
國內案例/—


2.協助規劃分析
扮演角色/財富管理專家
提供服務/財富管理建議、投資標的引導
國外案例/Wealthfront
國內案例/玉山銀行i-Instant、基富通、王道銀行0-Bank、台新Richart

3.管理投資配置
扮演角色/投資組合、基金經理
提供服務/全程委託管理
國外案例/Betterment
國內案例/中信智動GO

新手入門款〉
自動配置 連結標的

過去買基金最少就是3000元起跳,台新推出的數位帳戶品牌Richart打破這個投資門檻,讓10元也能進行銅板投資。Richart打破「金額」與「流程」兩個門檻,投資新手用10元就能跨進投資大門,加上簡潔的介面,不同風險屬性的人可以跟著平台上推薦績效最好的3檔基金,主動「練習」投資,不管是投資1支、2支、3支都沒問題,在手機上用拉Bar方式咻咻咻就能完成。

王道銀行則將投資門檻設在1000元,第一階段為每月提供一次投資建議,由投資者自行管理,接下來則會與投資人約定好投資標的、投資比例、停利停損比率及偏離度等,由王道銀行在其交易平台代為操作。

中信銀的「智動GO」採完全信託授權帳戶方式,投資人取得投資組合建議後不能自行更動內容,由投資團隊透過每日系統監控觀察市場動態,全權自動代操。

這是最簡單、不用動腦的投資法,也最適合剛要起步的小資們,用少少的錢,先來練練投資手感。

微專家進階款〉
策略建議 精選標的

對投資知識、投資策略心有定見的投資人,如何運用新的科技工具呢?

國內最早推出智能理財試算服務「i-Instant」的玉山銀行,以達成投資設定為運算基礎,採用諾貝爾經濟學家Markowitz效率前緣理論,建立「相對風險較小、報酬較高」的投資配置模型,特別適合對投資有想法的自主投資人。

在「相對風險較小、報酬較高」的建議組合中,自主投資人相對有所依循,再進一步於「Fund眼世界」功能中查詢符合規劃的各式基金,找到「基金Mr.Right」的機會,比大海撈針高。

另外,由34家基金公司共同成立的基金平台基富通,也很適合對基金投資已有想法的投資人。

在基富通的平台上,許多結合機器人理財智能的設計,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投資組合篩選法,像是「FR100評選標準」,就根據績效值、風險值、成本值來衡量基金潛力,評選出分數最高的基金,再搭配不同投資類型給出建議。

「基金泡泡圖」則是透過基金風險評比,收益評比與費用評比,替投資人找出高CP值的基金,並做好體檢工作。

「選基金策略寶」中則提供不同的策略模組,可以跟著學術權威或是市場贏家的腳步設定選股參數,篩選出符合投資策略的基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FinTech浪潮下,科技工具能將投資化繁為簡,跟著AI機器人跨進投資大門吧!

機器人理財的三大迷思


如果大海撈針式的投資讓你恐懼;市場莫名高低起伏的變動讓你不安,機器人理財這樣的數位金融工具,算是跨進投資界的敲門磚。

不過,也要小心目前國內機器人理財服務的三個迷思:

迷思一、保證高獲利:

若以為透過AI應用,機器人理財就能讓投資獲得10∼20%的高報酬,恐怕要失望了。

經由大數據運算出來的投資組合,目的是在相同報酬下,取得最低風險,或是在相同風險下,獲得最大報酬;當市場出現大幅波動時,再重新調整配置,這些動作都在追求「先求不傷本,再求獲利」的風險控管,卻無法保障報酬率能追三趕五、奔到十。

迷思二、全程自動化:

理想的機器人理財,應該從投資目標開始,一路包辦選股、擬訂策略到動態調整投資;但現階段的機器人並沒有那麼聰明,多數業者推出的AI服務,還是會多少加入人為的專家判斷。

在投資決策上,也不會全程由機器人代操,投資標的的選擇、置換,還是需要投資人做最後決定。

迷思三、商品多元化:

機器人理財服務雖然標榜能客製化推薦投資組合,但各家連結的商品選擇豐富度不同,國外如Wealthfront和Betterment以ETF為主,選擇較多。國內則側重共同基金,初期選擇少,只有10∼20檔可挑,在決定使用前,要看清楚再下手…閱讀完整內容
遠見特刊:滑App理財 存到100萬

本文摘錄自‎

AI輔助理財 小資族敲開投資大門

遠見特刊:滑App理財 存到100萬

2017/11月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