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董座透露:比「交不了棒」更嚴重的事是這個…

華碩未來五大關鍵轉折與考驗 施崇棠透露比「交不了棒」更嚴重的事

 

過去一個月,華碩兩度發生高階人事重大變化,改革導致最重要獲利部門主管一度有意求去,三週後,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宣布暫緩接班計畫,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今年農曆年時,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還向身邊朋友表示,想退休,多留點時間給家人,但實際情況是,他連過年都忙得不可開交。

反觀施崇棠的接班人徐世昌,原本應該十分忙碌,但最近這幾個星期,突然變得「很有空」,不到週末就忙著約朋友輪流在長庚、大溪及永漢球場打高爾夫。

四月十八日,華碩董事會發布決議,施崇棠續任董事長,原被視為施崇棠接班人的策略長徐世昌,升任副董事長。

對照兩年前,施崇棠宣布兩年後將交棒給徐世昌,而施崇棠續任董事長這個決議,等於宣布交棒計畫暫緩實施。令人關心,這個去年營收四千三百億元、台灣最大的IT(資通科技)品牌,究竟遇到了什麼事,讓六十五歲的董事長施崇棠取消退休計畫?

四月三十日,本刊記者專訪施崇棠,施崇棠攤開過去兩年的經營狀況,談對他來說,比決定暫緩交棒計畫更重要的營運決策。

二○一五年時,華碩的營收仍有四千七百億元,到了一七年,營收則少了三百億元,降到四千三百億元。

J.P. Morgan( 摩根大通)報告分析,華碩股價的護城河,是每年分出的高額股利,預計今、明兩年仍有十五元以上水準;但報告中也指出,如何找到下一個成長動能,才是目前的觀察重點。

關鍵考驗一 如何搶救連年下滑的營收?

施崇棠受訪時直言,去年上半年,華碩經營遇到逆風,「那時候我們是滿不利的,」當時品牌營業利益率一度降到二%,從去年第二季谷底之後,逐季拉升,才由二%攀升到三.八%。

但是市場變得愈來愈快,在華碩內部,早有很多辯論。像外傳副董事長曾鏘聲,對經營方向和總經理沈振來有不同意見;施崇棠澄清,經營團隊從未討論分割主機板部門,「Jonathan(曾鏘聲)不可能會同意。」曾鏘聲在意的,是如何拉高產品的定位和毛利,才不會在高階對手降價時,突然面臨危機。

「但拉高產品定位不是你說要就有的。」施崇棠說,要仔細盤點每個環節,要怎麼投資資源,才能讓消費者有感,為了貼近市場,又要怎麼樣加快反應速度。為因應市場變化速度變快,華碩去年推動一波組織改造,今年三月也討論業務組織狀況。

面對營收下滑,光靠短期戰術不夠,華碩去年第二季推動第一次組織改革後,毛利和營業利益率開始往上;但今年第二次組織改革, 卻一度傳出領軍系統產品事業群的業務總經理陳彥政有意離職。

施崇棠回憶,這其實是擦槍走火的意外,誤會的起源是三月二十九日,一場業務組織的高階會議。「這一場會議是在談新零售(編按:指華碩未來的轉型方向),談到行銷部門未來要如何整合,後面才連帶談到業務單位是否也需要調整。」

關鍵考驗二組織改造差點變組織危機

據了解,當時徐世昌為提高組織效益,建議發動第二波整併;施崇棠說,陳彥政自己提出他來做CDO(資料長),「陳彥政把系統產品事業群交給Jackie(開放平台事業群業務總經理許佑嘉),讓他把兩個組織整併起來。」施崇棠強調,這是陳彥政想很久提出來的,反倒是許佑嘉有點猶豫,擔心自己不熟悉系統事業部,不敢接受提議。

但到了第二天,系統事業部的人卻大力反彈,「有人認為,他們愛戴的人,為什麼要換位置呢?」施崇棠形容。本刊採訪得知,華碩有些員工認為組織整併會導致裁員,列出了各項理由,陳述公司在各個國家的挑戰,傳給八位華碩高階經營團隊。

眼見組織整併恐造成人心浮動,最後總經理沈振來發聲,認為合併應該要更慎重,決定維持原狀。「維持現狀是目前最正確的選擇。」施崇棠說,華碩的事業部要在全球和HP(惠普)、聯想打仗,如果為整併失去戰鬥力,並不合理。

關鍵考驗三如何重啟PC成長引擎?

但組織不變,不代表公司就不改革,「若不改革,是很糟榚,我們改革是很堅定的。」但施崇棠也表示,未來要調整組織「會更謹慎」,這一次組織改造,坦言「做得還不夠好」。

然而,華碩的手機部門仍在虧損狀態,PC(個人電腦)面臨全球市場規模下滑的挑戰,組織整併爭議暫告一段落後,施崇棠要如何重新找到成長動能?

 

今年,華碩大力投資電競PC,並調整手機策略。施崇棠說,華碩過去的策略,留給對手「挖洞」的機會,今年他要把洞一個一個堵起來。「對手抄我們,抄了很長一段時間,」第二名的策略,就是找第一名打不到的洞,電競PC是高度要求效能,技術會影響消費者體驗的市場,「比技術,我們ROG(華碩的電競品牌)是沒有對手。」

但他也承認,電競PC過去的策略不完備,例如,華碩在PC和主機板市場具優勢,原本可以在電競產品全線鋪開規模,全面壓過對手,卻選擇主推高階電競產品,忽略了其他價格帶,這就是留了很多洞給對手。

現在「電競已經變成像一個完整公司一樣的事業單位」,去年華碩調整功能組織和事業單位時,把專攻技術的功能組織和事業單位整合,等於從「簡配」變成「全配」,「該買的戰隊也們今年要在電競市場上和競爭對手強力拉開距離。」施崇棠說。

關鍵考驗四手機就算賠錢都要做下去⋯

在手機領域,施崇棠選擇把局部優勢經營出來,走借力使力的策略。

他分析,PC時代,台灣練功練得久,從很早期就開始,技術是有根的,像聯想要做PC,還是會找台灣廠商合作投資。中國在手機市場也有基礎,「他們從功能性手機就開始做。」

手機市場裡的參與者都是巨人,跟巨人怎麼打?「你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說,在手機領域,他就不會走追求規模優勢的策略,而是先在選定的市場站穩腳跟,只打精算過的市場。

「策略沒有取捨,就不叫策略,」施崇棠形容,「銀豹策略是找洞策略」要打哪些國家,不打哪些國家,推哪些產品線,訴求能不能讓消費者有感,都要再盤算。

「手機,在智能新時代仍是很重要的載具。」施崇棠認為,台灣廠商雖然在PC時代有優勢,錯過手機時代的機會,但要邁向雲端,不可能跳過手機,直接跳到雲端,「該做的工作還是要做,」布局手機,是累積通往雲端服務的門票。

四月十八日,華碩董事會的決議裡提到,未來的五到十年之間,華碩的營運方向,是發展智慧企業、智聯服務及新零售三大領域,談組織改革時,新零售一辭反覆出現。

關鍵考驗五面臨轉型「新零售」陣痛期

華碩財務長吳長榮解釋,以前,傳統的思維,是企業做好產品(指B2C企業對消費者的銷售模式),看客戶要不要買;當資訊愈來愈透明的時候,技術持續進步,未來會產生一種新企業,是蒐集消費者提供的資訊,再決定要賣什麼給消費者(指C2B消費者對企業的銷售模式)。

施崇棠解釋,未來會是更客製化、速度更快的時代。他舉例,每個人的腳型都不一樣,但簡化成各種尺碼,方便顧客選購,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是,鞋廠開始按照每個人腳型做鞋子,直接為消費者量身訂做。

施崇棠透露, 過去半年,他們已經在和大廠合作,開發新零售的模式,其中一個例子是,和某家知名電子商務公司合作,利用對方提供的海量數據,決定未來新產品要怎麼設計,因為透過電商數據,就能了解消費者有多在乎價格,買電腦的時候又在乎哪些功能?「以前做設計是靠直覺,看到庫存才知道你錯了!」但華碩已經開始嘗試,未來是靠AI(人工智慧)分析消費者資料庫裡的大量資料,再決定要賣什麼。

但是, 做C2B的生意,需要的能力和以前完全不同。施崇棠舉例,以前賣產品,賣出去了,客戶都不來找你,表示產品沒問題;現在賣產品,賣出去了,反而是與客戶互動,創造更多價值的開始。「微軟就是這樣。」他分析,以前微軟是賣燒在光碟裡的軟體,幾年才賣一次東西給客戶,現在產品上了雲端,天天都在和客戶互動。

續任董事長,擺在施崇棠面前的是三盤棋,第一,長期來看,他仍需布局交棒大計;第二,華碩必須維持現有事業的成長動能;第三,不能顧了現在,卻錯失未來AI的機會。這是投資人觀察華碩長期價值,需要注意的三個面向…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554期

本文摘錄自‎

施崇棠透露比「交不了棒」更嚴重的事

《財訊》

2018/5月第5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