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救嗎?三位A咖經濟學家深度剖析中國後市

專家解讀》重回刺激成長老路有救嗎?

 

三位A咖經濟學家深度剖析中國後市


人民幣匯率未來會怎麼走?中國經濟能不能如IMF所言,捱過在歷史的關鍵節點這一關?《今周刊》邀請本刊專欄作家,也是瑞士信貸私人銀行部高級顧問陶冬、前摩根士丹利中國經濟學家,現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以及國際金融協會(IIF)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馬青,為讀者剖析後市。

陶冬:下半年經濟形勢依然嚴峻

今年年中,中國經濟遭遇到近年罕見的挑戰。

嚴厲監管觸發影子銀行收縮業務,中國信貸環境大幅收緊,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資金鏈緊張,借新還舊的套路失靈,企業違約率直線飆升。

由於政策性銀行作出信貸調整、債市集資困難,地方政府的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全面停擺,財政支出對經濟的支持驟降。「棚改項目」(改善城鎮危舊住房)被叫停,房地產開發商投資規模出現調整。中美貿易劍拔弩張,令出口形勢蒙上陰影。由於房地產市場吸納了巨額的居民儲蓄,中低端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減少,消費前景也不明朗。

針對經濟出現下行風險,中國政府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推出經濟刺激措施,讓積極的財政政策「更積極」,而貨幣政策也「中性充裕」。

信貸危機

去槓桿緊縮影子銀行 衝擊民間投資


不過,決策者強調,這次不搞大水灌漫,注重微調、預調。這些措施能不能令中國經濟在下半年觸底反彈?筆者持懷疑態度。

目前宏觀經濟的一條催命索,是「去槓桿」。

去槓桿,旨在降低整體經濟的負債水平,消弭金融系統性風險。這是國策,對於維持經濟的長遠平衡十分重要,暫時見不到中國在去槓桿問題上有明顯的讓步。

中國政府放鬆的是流動性,並在監管力度上,亦作出些微調整。此舉對銀行金融系統中的流動性水平有幫助,但是似乎對銀行的借貸意欲幫助不大。

中國的信用環境, 不是流動性問題, 而是信用風險錯配。國有企業過去能在銀行借錢,現在也可以。民企和部分地方平台過去在銀行借不到錢,必須通過影子銀行集資;如今影子銀行的集資通道被堵死,銀行還是不願意借錢給他們。債券市場一片熊市,令企業資金籌措更為艱難。

財政政策「更積極」,已為部分地方政府的基建項目提供了一線生機,相信訂單會在未來數個月顯現出來,但是財政刺激的乘數效應,卻在直線下降。

二○○九年的財政刺激,兩個季度內就顯效,GDP(國內生產毛額)增長從六.四%跳升到十二.二%,連續拉動了增長四個季度。一一年的政策,五個季度後顯效,增長從七.五%升至八.一%,持續了兩個季度。一四年的刺激,八個季度後才出現效果,增長從六.七%升到六.九%。財政刺激對經濟拉動的邊際效應在衰減,這次的政策效果未必很大。

出口隱憂

貿易戰開打 聖誕節訂單恐斷崖式下滑


出口的隱憂,正在浮現中。最新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出口訂單指數似乎還算穩定,但是即將開始的聖誕節訂單季節,卻令人擔憂。由於中美貿易戰,中國產品的出貨和價格,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買家下單十分審慎,而且在金額上也比較保守。八、九月是聖誕訂貨高峰期,不排除中國的出口訂單出現斷崖式下滑。

筆者認為,中國經濟在下半年,會繼續面臨挑戰的宏觀環境。貨幣與財政政策的調整,對於穩定經濟有幫助,但是未必足夠拉動經濟觸底反彈。銀行在借貸上的審慎態度,使得央行放水未必能夠令經濟中最弱的環節受惠,因此債務違約事件還會持續發生,民間投資依然低迷。

中國經濟今天最需要的是,激發民營投資的積極性,而不是政府重回刺激經濟的老路。

謝國忠:準備迎接弱人民幣時代

為了對沖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徵關稅的損失,人民幣兌美元至少要貶值一○%,從中美貿易戰開打前的匯價試算,人民幣兌美元貶到六.九元合理,貶破七元也不奇怪。

人民幣貶值不是短期性,而是長期性,我們要有迎接一個弱人民幣時代來臨的心理準備。這是內、外因素使然。

我比較擔心外部因素。除了貿易戰火導致人民幣貶值外,包含今年,全球經濟經歷了三年的復甦,二○一九年之後,全球經濟成長將因美國升息進入趨緩週期,中國也因內部結構調整而減速,這會讓情況變得比較凶險。因為中國貿易依存度還是頗高的,受到外部因素牽動大,國際盈餘水位持續的降低,自然對人民幣更不利。

在中國經濟內部因素方面,政府對基礎建設加強了力道,如五十個城市已同步在建設地鐵,這對固定投資帶來了支撐。中國經濟成長率掉到四字頭或三字頭的硬著陸還不至於。我認為,中國內部經濟主要是會獲得三個力道支撐:首先,一、二線城市的城鎮化效應將持續;其次是中國消費的升級;第三則是工業升級下,對新設備、新技術,以及人才的大量投資。

即使如此,房地產泡沫問題還是最棘手、最具挑戰性的難關。「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柢固,絕大部分的中國家庭把大部分的財富放在房地產上。目前,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的房地產市場總額,已經超過整個美國全國的房地產總額,這個狀況與八○年代末的日本很類似。

如果不幸中國房地產真的崩盤,比如價格向下修正二至三成,屆時,會有很多人將強烈感受到財富縮水,才真的會導致消費與企業投資大幅縮手,那麼對經濟的衝擊就很要命!假如房地產泡沫破滅,中國經濟可能步入日本九○年代經濟長期性低迷的後塵。

至於中國股市,我認為,本益比太高,恐怕才是這波大幅修正的真正原因。扣除占權值高,本益比卻僅六至八倍之間的金融股後,其實,已跌破三千點的上海A股,還是相當高不可攀!

名列中國上市公司市值前十大的貴州茅台,本益比高達三十幾倍,市值計一三四○億美元。相對之下,全球第一大酒商「約翰走路」的母公司——英國Diageo,營收是貴州茅台的二.三倍,淨利也是後者的一二○%,卻僅有九百億美元市值。貴州茅台只是個縮影,在外資眼中,大部分中國好股票的估值實在太高了!

馬青:成長放緩與政策寬鬆造就弱人民幣

人民幣貶值的主要驅力,是成長動能和政策的改變:中國成長趨緩、同時美國經濟正在升溫;中國人行調降存款準備率,而美國正在升息。

近來,人民幣相對美元的弱勢,是因為美元太強。但是,過去人行在匯率操作上通常逆風而行(leaned against thewind)。這次人行不進行干預讓人民幣貶值,背後重大意義不言而喻。需要注意的是這次美國對中國開徵關稅的平均稅率是十一%,如果人民幣兌一美元從今年第一季的六.三元貶到七元左右,也將剛好是十一%。

中國的成長趨緩是政策收緊的結果,並不是結構的調整。所有政策包括貨幣政策、信貸、財政、金融法規等,從二○一六年第四季到一八年上半年都在縮緊,直到最近才稍稍放寬。成長放緩和政策寬鬆,是成就弱人民幣的完美搭配。

人民幣的底部很難說,如果中美貿易戰的情勢持續升高,弱人民幣的預期跟著加強,人民幣將會因為資本流出而變得更弱。但是,弱人民幣的預期(根據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判斷)與資本外流,現在並不是太嚴重。所以,如果人行要的話,它仍能止住人民幣貶勢。

在內部經濟問題上,我認為國企改革是最難處理的議題,因為它牽涉的既得利益太廣泛了。如果金融去槓桿引爆危機,則影子銀行可能會很棘手。不過,總的來說,系統性風險還是很低,因為資金很充裕。至於房地產,長期來說,是最大的問題。

你問到中國貨幣當局該如何拿捏人民幣匯率,一方面能讓經濟結構性調整更順遂,同時又不會引起貨幣競貶的國際爭端?對此,我不認為中國需要使用貨幣去進行經濟調結構,因為中國現在的經常帳盈餘僅占GDP的一%多,幾乎是很均衡的。中國的經常帳盈餘從○七年占GDP的一○%,到去年僅剩一.三%。所以,就貿易角度來說,經過這波貶值後的人民幣匯率,現在是處在滿正確的位置。

針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我認為不會發生。這波經濟趨緩是政策縮緊,也可以因為政策寬鬆而轉向。如果你說不相信中國的其他數據,看看它的電力消耗,這項數據在上半年依舊維持強勁。更重要的是,這波強勁的電力消耗是由服務業驅動的…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1128期

本文摘錄自‎

三位A咖經濟學家深度剖析中國後市

今周刊

2018/8月號第11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