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重返伺服器王國

中美貿易戰意外的贏家

中美貿易戰,竟讓台灣電子業出現史上最大的回流潮!伺服器產業重新落地大桃竹地區,台灣的資安及技術力,也成為「科技新冷戰」的攻防關鍵。這波電腦產業大遷移,將對台灣經濟帶來多大衝擊?這也是否代表著,「台灣製造」即將重返榮耀?

台灣科技業史上最戲劇性的一幕,莫過於筆電業的外移。

二○○一年,政府開放筆電業到中國大陸設廠。結果短短幾年間,這個造就千億產值、數萬工作機會的旗艦產業,竟然走得一乾二淨。

風水輪流轉。事隔十多年,由中美貿易戰激起的貿易壁壘,又將當今全球最尖端的電腦製造業吹回台灣。

而且,這回大潮湧來的速度之快、聲勢之浩大,絲毫不比當年的筆電出走潮遜色。(見61頁表1)

史上最大、最急的回流潮

林口的紅土高原,碩大的廣達總部,正對面一棟灰色五層樓廠房,正是這場電腦產業大輪迴的見證者。

二○○五年四月,當時這個「廣達林口廠」資遣了八百位作業員,成為台灣最後熄燈的筆電廠之一。

此後,這裡生產過光碟機、智慧型手機。現在,則將成為台灣最重要雲端伺服器生產中心的一部份。

這棟廠房的四樓,本來進駐的是廣達旗下的新創公司——達明機器人,有兩百多人的團隊,及一條機器手臂產線。

但達明團隊卻在不久前連夜搬走,將一千多坪空間讓位給一個有著緊急需求的神祕業務。

「十一月通知我們,半個月內要搬完,所有辦公室都變產線,」一位達明主管有點無奈地說,「我們還沒搬完,就開始敲牆了。」

廣達不願證實這個「神祕業務」是什麼。發言體系表示,不只是伺服器,新投資的產能,是給高附加價值、高單價、高自動化程度的產品。但《天下》詢問的筆電同業、分析師都認為,此時此刻,能有如此強勁需求的,只有伺服器。該產品名列美國三○一條款第三波課稅清單,二○一八年九月二十四日起,從中國輸美須加徵一○%關稅,一九年起可能調高至二五%。

「廣達移了兩條(伺服器產)線回台灣,」一名了解廣達伺服器業務的主管透露,而且是目前廣達營收金雞母的高階雲端伺服器,客戶是亞馬遜、Google等雲端服務業者。

說得更清楚一點,移回台灣生產的是業界所謂的「Level 6伺服器」,其實就是主機板,以高度自動化設備產出後,再運到美國境內或美墨邊境的小型組裝廠,裝到伺服器機櫃。

廣達一年生產約三百多萬台伺服器,幾乎都交貨到美國,僅有少部份給中國客戶的伺服器產品,仍留在中國生產。

目前已從中國松江廠移回台灣的產能月產四千台,約為廣達總產能的七分之一,「只是第一步,看狀況才會決定要不要繼續擴充,」一名廣達集團旗下主管透露。

▲廣達林口總部對面3000坪左右的停車場用地,未來將規劃成生產基地。董事長林百里曾表示,新投資在台灣的產能,不只是伺服器,還有高附加價值、高單價和高自動化程度的產品


擴廠、招聘同步進行

向來未雨綢繆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決定把未來的伺服器台灣製造基地,都集中在廣達總部附近。

十一月,廣達公告斥資四十二.八億台幣,買下林口華亞科技園區裡,面積各為一.一萬坪與○.九萬坪的土地與建物。據了解,就是距離廣達總部一個街區,中環一座廠房與其子公司富陽光電的廠房。

「富陽(閒置)機台出清後,馬上就要進廣達的機台,」處理富陽廠房業務人員透露,廣達主管要求三個月完成裝機,非常趕,「機台應該是從中國運過來。」

不只是現成廠房,一樣在廣達總部對面,與富陽相反方向的三千坪空地,現在暫時當集團停車場使用,也已經開始進行設計,打算蓋成新廠。

產線一邊急著增建,另一邊則大舉招工。

廣達對面的馬路,高掛著一長排「放大力量,加入廣達」、「作業員熱情招募中」的招募旗幟,類同的招募廣告也貼在桃園一帶的公車上跑。

「面試嗎?往前走,」廣達總部對街生產大樓警衛以為《天下》記者前來應徵。走道盡頭一間會議室外放著「廣達電腦面試」牌子,全天候面試前來應徵的人員。

《天下》試著打招工電話,一打通,對方劈頭就問,「先別說別的,你一月七日能不能來上班?」

為什麼伺服器可以回台灣?

這批輸出美國市場的伺服器、資料中心,如果要整個從中國移出,到底有多大數量,將對台灣經濟帶來多大衝擊?

根據DRAMeXchange統計,全球一年有約一千兩百萬台伺服器,美國市場佔四○%。

換句話說,一年有將近五百萬台輸美、攸關全球資安的伺服器產品,將逐步從中國疏散回台灣、東南亞、墨西哥等第三地工廠。

即便一八年十二月初,川習會決定停火九十天,這場遷移潮也沒停下來的趨勢。

▲英業達在桃園龜山的廠內,生產部份輸美伺服器產品

▲筆電代工大廠仁寶也將依美國客戶需求,在桃園平鎮廠區增加產線

▲林口華亞工業區土地標售,廠商詢問度高

伺服器或電腦等產品中,佔成本極高的主機板,全球產量中約有七成輸美,只要當中有三成移回台灣生產,台灣經濟形同吞下大補丸。原本偏向悲觀的台灣一九年GDP成長,可能就保三有望。(見表4)

然而,不管怎麼算,台灣生產成本總是高於中國大陸,更別提廠商成天抱怨的「缺工、缺地」問題。為什麼伺服器產線還可頂著經濟壓力回流台灣?

除了加徵一○%關稅,未來可能到二五%的進口關稅之外,背後另一大推力,則是中美之間交手更激烈的「科技冷戰」。

中國科技龍頭華為擴展5G業務時,便受到阻撓,美國朝野、乃至德日各國,都對其設備安全性提出質疑。一八年十月初美國《彭博Business week》封面報導,中國政府涉嫌在蘋果、亞馬遜的中國製伺服器植入間諜晶片,引起軒然大波。

雖然事後該報導真實度,備受蘋果及其他媒體同業質疑,但美國朝野對於涉及資料傳輸的敏感科技產品,已經愈來愈不信任「中國製造」,這是Google、亞馬遜等大廠說不出口的祕密。

此時此刻,正是「台灣製造」重返榮耀的契機。而且,從半導體晶片、封測、電路板到組裝生產,整個主機板的上下游產業群聚仍保留在台灣,不但效率高、而且也杜絕被中國駭客在供應鏈動手腳的風險。

「移回台灣其實是最簡單的,因為供應鏈原本台灣都還有,但移回約要多一○%到一二%的成本,」一名電腦業總字輩主管表示。

「移回台灣製造,雖成本稍微高一點,但是客戶都願意加價,」林百里在廣達法說會中曾表示。

令人好奇的是,到底這些美國科技品牌大廠,願意加價多少,來維護資安體系下的製造血統?這也意味著「台灣製造」的溢價。

 

「以亞馬遜來說,(當出現中國製伺服器零件被課二五%關稅的最壞狀況),對方願意補貼九%到一三%,」坐在新北產業園區內的辦公室,一名機箱散熱器大廠總經理透露。

散熱器是伺服器機箱內、主機板之外的最關鍵零件,亞馬遜要求該業者從台灣廠製造出貨美國。

這位總經理表示,亞馬遜必須答應補貼,他才願意將訂單從大陸廠移回台灣廠生產。

另外在桃園,兩間電子大廠

不只廣達,另一個伺服器大廠英業達,更是鴨子划水,已悄悄將訂單移回台灣,在桃園廠生產。距離廣達華亞科技園區二十分鐘車程外,龜山工業區大智路,高高寫著紅色英業達字樣的大樓,昂立在綠色的草坪之上。

二○一五年,宏達電以六十.六億台幣,把這棟旗下規模最大的工廠賣給英業達。這座當時由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拍板買下的大樓,被規劃成「企業電腦事業群」總部,把英業達四散在大溪、平鎮的伺服器相關業務,都搬遷到這棟廠內。

直到中美貿易戰爆發,輸美伺服器緊急需要移出中國,一直是惠普(HP)伺服器產品最重要代工廠的英業達,順勢就將這棟樓作為主基地。

「從一八年中,英業達就開始把HP賣美國的伺服器改回台灣製造,」一名前英業達員工表示。英業達一年大約三百萬台伺服器,光惠普的就佔約一半,除少量在歐洲捷克組裝,大部份SMT(表面黏著技術)線都移回台灣龜山廠區製造。

同樣在桃園,距離英業達龜山廠約二十分鐘車程外,平鎮南東路上。

可能在下一波筆電課稅陰影中被打擊到的筆電大廠仁寶,也未雨綢繆,悄悄在平鎮廠區為新增產能做準備。「上個月(十一月)就在應徵作業員,」平鎮廠對街大樓管理員對《天下》透露。

一名仁寶員工表示,因為有出口美國的工業電腦產線,平鎮廠區產能其實已接近飽和,「老闆怕萬一貿易戰一轉向,沒先準備好就慘了,還打算把廠區所有停車場打掉,準備空間給產線。」

一八年十一月的法說現場,仁寶電腦副董事長陳瑞聰表示,「會持續跟客戶保持聯繫,如果有需要就啟動海外廠房及台灣廠進行生產。」

「無論貿易戰狀況如何,供應鏈會繼續動,只是移多移少,關鍵在分散風險,」一名電子代工大廠總字輩主管指出,科技圈私下有共識,川普鷹派作風動向難測,分散產能,全球佈局是既定政策。

▲廣達林口總部外的大馬路上,高高掛著徵作業員的廣告,急需產線人員。
未來供應鏈將是一邊一國

一八年十一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代表蔡英文總統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回台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貿易戰只是兩大強權對立的序曲,雙方對立不會只侷限於貿易戰,後續還有好幾關要過,」在APEC現場目睹中美領導人幾乎零互動、發言針鋒相對的張忠謀感悟。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十二月在廈門兩岸企業家峰會的演講也指出,「美中貿易戰是一場持久的較量,可能會持續五至十年,不是三到五個月就能解決的。」

郭台銘認為,美國將中國視為科技上的戰略競爭對手,因此將建立科技設備和關鍵零件的壁壘,迫使電子業在不同區域重新建立供應鏈。未來,供應鏈將按美國和中國市場重新劃分,規模大不再是唯一勝算,而是必須更強悍、更具彈性。

「這是一場無形的戰爭,是經濟與技術的戰爭,也將讓過去的全球化變兩極化,」郭台銘預言,越南和墨西哥將是貿易戰下的受益者。(見70、84頁)

一名筆電組裝廠高層觀察這波遷移,認為過去高度集中在中國的供應鏈散了,但也或許將開啟另一波產業競爭,讓電子代工大廠的排名重新洗牌。

「川普強硬,但時間更是急迫,ODM短時間要做對決策,也是場考驗,」這名在筆電組裝廠超過二十年的老兵坦言,誰先將這盤局佈好,誰在未來就更有勝算。

年產兩千萬台筆電的緯創,極可能面臨需要從中國移出六百萬台輸美筆電的量,以及部份伺服器製造,除了產能不大的台灣新竹廠,十二月就傳出會應客戶要求,擴大在菲律賓蘇比克灣的產能。

緯創在十多年前就到菲律賓蘇比克灣設廠,但當地供應鏈以及營運條件不佳,廠在那閒置多年。

十一月底,緯創就派了先期部隊去蘇比克灣,重新維修廠房內的水電設備等。

「這批先期部隊都是做戴爾這個客戶的,從重慶再被派到蘇比克灣,從吃麻辣鍋改去吃海鮮,一些成都陸幹都吃不太習慣,」一名二○一九年下半年準備去蘇比克灣的緯創台籍主管打趣說。(見82頁)

過去在東南亞沒有設廠經驗的和碩,最近傳出到印尼巴淡島,委托當地SMT業者生產部份產品,「會在那生產ADSL網通產品,」一名和碩高階主管對《天下》證實。

然而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面對記者詢問時表示,現在還在試水溫階段,「媒體不要太緊張,現在各家的佈局都不會是未來十年的佈局。」

隨著惠普和戴爾伺服器輸美產品的產線移回台灣,一群服務這兩大客戶的英業達幹部自嘲,「少小離家,老大回。」

「三十出頭隨著西進到中國打拚,現在四、五十歲了,又回流台灣,」一名科技業主管也打趣形容。

少小離家老大回

前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恰好歷經了這整個過程。他分析,二○○○年前後,台灣科技組裝廠隨著筆電產線西進中國,群聚在華東和華中上海、崑山、蘇州、松江一帶;之後到○八年,這群代工廠又隨著惠普等客戶的腳步往西前進重慶、成都。「在中國建立起產業聚落效應,」金文衡指出。

如今貿易戰,美、中日益壁壘分明、互不相容,台廠在選邊站之餘,也將分流,形成「第三波電子業大遷徙」。將保留中國生產基地,但也將遷回台灣,同時佈局第三地。

伺服器產業則將重新落地台灣,借重台灣製造的資安與技術力。

觀察科技業遷徙多年的金文衡認為,未來組裝基地分散,但供應鏈無法分散,這對台廠將是管理的大挑戰。

拉高一個層次看,台灣有很長一段時間,面臨中國紅色供應鏈擠壓,只能打成本戰。隨著伺服器製造回流,台灣成為美國邁入雲端、AI年代資安攻防的同盟,重現台灣製造價值,才是貿易戰帶給台灣最大的溢價。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664期

本文摘錄自‎

台灣重返伺服器王國

天下雜誌

2019/1月第6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