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網銀要如何監管
金管會即將准許設立純網路銀行。金融監理難度在於必須兼顧金融創新,又要與傳統銀行監理標準一致,保全大眾資金。因此,有些公司治理與金融監理的課題必須先想清楚。
純網路銀行並沒有實體分行,所有的金融服務都是透過網路、智慧型手機或其他行動服務進行,取代傳統銀行實體通路所提供的業務。開放純網銀政策目的不外是希望促使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鼓勵業者發展科技在金融層面的嶄新應用,讓金融消費者有耳目一新的使用體驗。
▲7月底最多有兩家純網銀成立,預計將對國內金融生態產生變化。
央行戒慎恐懼,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二○一八年四月,金管會發布開放設立純網銀政策,也公布開放原則草案。遞件有意設立的有三組團隊,金管會預計七月底將公布申請結果,預計最多核准兩家。繼一九九一年核准十五家新銀行設立,隔年再核准一家之後,二十幾年來首次開放設立新銀行。誰會上榜,誰會淘汰,影響金融產業版圖,金融圈屏息以待。消費者更想知道純網銀會提供什麼樣不同於傳統銀行的服務。
日前中央銀行主動表示,重視純網銀發展對國內金融生態所產生的變化。央行提醒,純網銀雖然能提供便利優惠的金融服務,吸引網路族群開戶交易,但也可能衍生與傳統銀行不同的風險與監理問題。央行特別提到,要審慎評估純網銀對貨幣、信用、外匯政策及金融穩定的影響,並就潛在流動性風險預擬因應對策。
央行對於純網銀的開放,可說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畢竟管理大眾龐大資金的銀行,一旦經營不慎將造成嚴重的負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波及整體金融體系連帶受害,引發金融體系的經營風險。單一金融機構的經營危機,容易引發其他金融機構的危機,甚至演變為整體經濟的系統性危機。央行的說法可說善盡機關職責。
銀行吸收大眾資金,且資本結構特殊,金融監理要求嚴格,銀行設立標準上都要求較高資本額,以因應金融情勢的可能變化。純網銀跟傳統銀行一樣,藉管理大眾資金賺取存放利差,或提供金融商品與服務來獲得費用收入。而存款戶隨時可以領取存款,但放款往往是幾年才能全數收回,房貸甚至更長達二十年才能完全回收。
這個存款流動性高、放款流動性低的「 流動性不匹配」(liquidity mismatch),一向是金融管理的關鍵議題。尤其是網路銀行發達,一旦銀行經營狀況不佳,客戶只要打開手機,透過網路轉帳,立刻能將存款轉走,相對傳統銀行客戶去現場排隊才能將存款領走,純網銀的存款流動性更高。
嚴格但具有彈性的風險管理
銀行吸收社會大眾資金,管理資金遠較一般企業龐大,且資金都非經營者所有。為了有能力支付存款利息,必須將所管理的大眾資金從事風險性投資,以獲取收益。但只要投資虧損,甚至只是帳上資產跌價,市場上資產評價減少,即使資產雖未真正處分,也會有未實現資產評價損失,減弱股東權益,造成資本結構與風險承擔能力弱化。新設立的純網銀如何健全體質,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並能符合銀行的金融監理標準,這是純網銀在內部管理、公司治理與金融監督管理上的重要課題。
強調創新創意發展金融科技的純網銀而言,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另一方金融監理又不能抹煞金融創新的可能。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建議,應鼓勵銀行發展嚴格但具彈性的風險管理程序,避免妨礙創新活動,讓電子銀行隨金融科技創新而與時俱進,期待提供與現今完全不同的產品與服務。
實際上,歐美等先進國家並沒有訂定純網銀特有的監理法規,而是要求純網銀必須適用傳統銀行相同的金融監理標準;只要是涉及吸收存款的金融業者,都必須申請銀行執照。日本、南韓及中國等亦未針對純網銀訂定專法,而是適用一般商業銀行監理規範。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去年五月發布「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規定適用傳統銀行相同監理準則,並要求銀行或信譽良好受監管金融機構,應持有至少五○%股份。
同樣的,我國金管會要求發起籌設純網銀團隊必須至少有一家銀行或金控公司,且持股比率應達五成以上,或承諾在一定期間內持股達五成。而純網銀最低實收資本額比照一般商業銀行標準為一百億元新台幣,確保純網銀具金融專業能力。
兼顧創新與管理是關鍵
保障大眾存款安全,金管會要求銀行有一定經營能力與相當規模的資本。但開放純網銀畢竟是為鼓勵創新,創新應用於管理大眾資金的銀行,如何兼有鼓勵創新的空間,又能兼顧金融機構的健全管理,這是一個兩方權衡之下的高度藝術。
金融法規、大數據的運用、資訊安全與消費者資料的保護,可說是金融創新的三大重要基礎。傳統銀行在法遵及資安要求上都是最高規格,未來如何兼顧金融創新、政策開放與金融監理,將是純網銀時代未來金融產業如何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