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南進淘金?需先戒掉六個舊思惟

台灣是最適合布局東協的國家之一,但近年來,隨著東協急速發展,這個正值青春期的少女有了捉摸不著的個性,致使台商頻頻碰壁,成了「南進4.0」的最大挑戰。

文╱李建興 攝影╱張智傑
遠見特刊東協_南進淘金
▲東協人民自我意識抬頭,對員工切勿再以高壓手段管理。

2016年4月初,越南中部爆發大量魚群集體死亡事件,起初是河靜省的養殖區魚群紛紛翻出白肚,隨後一路沿著海岸南下,包括廣平、廣治、承天、順化四省也陸續出現翻肚魚群,引發越南各地居民上街抗議。

於是,2016年4月甫上台的越南總理阮春福承諾要在6月底前給大家一個交代。4月底,當地報導就開始浮現台塑的名字,愈來愈多媒體直指,台塑位於河靜省永安經濟區內的鋼廠可能就是造成魚群大量死亡的元凶。

東南亞國情各異,台商悶虧吃不少


事件一傳回台灣,眾所譁然,許多人質疑,河靜鋼廠都還沒正式生產營運,怎麼會有汙染?

然而,越南電視台在事發後派人潛水拍攝,聲稱拍到台塑偷埋暗管,把試車的廢水偷排到海裡。

越南官方接著在2016年6月30日發布新聞稿,該國科技部會同來自國內外30所國際獨立研究機構,共100多名專家,組成研究調查團,最終確認:台塑河靜鋼廠在施工及試運行期間,因有「行政違規」(即不符合排放標準),造成海洋汙染,導致海洋生物異常死亡。

雪上加霜的是,在台塑第一次召開記者會時,一名主管竟脫口而出:「你們要魚蝦,還是要工廠?」此話一出,讓越南人民肝火全開,網民迅速發起「我選魚」的示威抗議。

民間反彈聲浪不斷,致使阮春福在電視上平息眾怒:「絕不能因發展經濟而忽視環保!」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讓台塑最終道歉,賠償5億美元(約台幣150億元)。

原以為事已平息,孰料10月2日,再度發生糾眾抗議事件,上百名抗爭民眾爬上圍牆,要求台塑確認賠償事宜,甚至要求關廠。

南進傷痕累累的還不只台塑,在胡志明市開設不鏽鋼水塔、廚具廠的華大企業,也有過慘痛經驗。華大第二代經營者、副總經理李建仁娓娓道來,李家原本在嘉義縣新港鄉開設合板工廠,1988年隨著台灣成本上揚,原料取得不易,到菲律賓投石問路。當時菲律賓政治動蕩,黑幫擁槍自重,原本租用菲國人工廠的李家,有次和房東意見相左,對方居然荷槍實彈要脅,嚇得他們賠錢撤資。

1990年轉往越南,看到當地木材集散市場物美價廉,決定設加工廠,進行前段裁木,也砸下巨資擴大台灣廠,預備把越南裁剪好的木材運回台灣後段加工。

孰料,開張沒多久竟發現,所謂的越南木產自寮國,因為寮國為內陸國,必需借道越南的港口輸運,「這才知道,誤會大了!」

考查不夠徹底的李家吃了悶虧,1992年寮國以保護雨林為由,祭出禁伐令,使得越南原木瞬間短少,價格大漲。硬著頭皮苦撐的他們,沒多久又遇到越南禁止木材半成品出口,意謂著李家原本計劃「越南廠前段加工,運送至台灣廠進行後段完工」的生產模式完全破局。

心灰意冷下,想賣掉越南木材廠轉行。當時法令規定,外資設木材加工廠需與越南人合資,雖然設廠時幾乎都是李家出資,但撤資時,越南股東卻要求按股份回收,致使李家再度付出慘痛代價。

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華大,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003年越南開放外資獨資設廠,看好不鏽鋼水塔大有可為,才終於苦盡甘來。

多年來,久病成良醫,漸漸摸清楚當地瞬息萬變的法令和規定,事業才逐步站穩。「每個國家國情不同,法令也不同,台商來到東南亞投資,真的得罩子放亮,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更要因『人』制宜,」提及近30年來的教訓,李建仁給台商的建議很沉重,卻很實際。

《遠見》走訪了20多位台商,匯整出一套適用此刻第四代台商的「新南征學」。

「『南進4.0』,得先戒掉舊思惟,戒歧視、戒翻譯、戒汙染、戒吝嗇、戒單打,更要戒偏執⋯⋯,」2000年就前來越南經商的越南台商總會名譽總會長陳耀奎,給了最中肯的建議。

新南進學1〉戒歧視


陳耀奎指出,近幾年東協發展快速,早非吳下阿蒙,和東南亞人打交道,絕對要戒掉優越的姿態,否則會吃閉門羹。

以越南來說,隨著GDP每年6%∼7%快速成長,不少暴發戶孕育而生,姿態漸高。

台灣媳婦、本身是越南人的彰師大駐越南教育推廣執行長武橋興舉例,有回從越南帶一個女學生搭飛機來台上課,在機場,學生父母拿了一大疊換好的台幣給女兒當零用錢,因為擔心現金超過入關限額,還情商武橋興攜帶部分。

一位台商對越南人更有深刻觀察:「越南有三漫(慢)特質:『傲慢』『浪漫』和『散漫』。」

他分析,越南人所以高傲,是因為過去100多年,沒有打過敗戰。雖然1861至1945年被法國人殖民長達84年,但最終把法國人趕走,而1965年爆發越戰,跟美國人打了十年,連美國都敗北。1979年中越邊境爭議,再跟中國人打了一戰,最終戰勝。

「和世界三大強國打仗,只有越南人統統打贏,難怪有與生俱來的自信,」台商說。

另外,由於被法國統治近一世紀,承襲了法國人的浪漫性格。而越南家庭多半是女性掙錢養家,男性養尊處優,更養成越南人散漫性格。傲慢、浪漫、散漫的他們,根本不吃「威權管理」這一套。近年來台商發生的勞資衝突,就多半因為大陸籍幹部,以中國為越南老大哥的姿態,動輒吆喝、拳打腳踢,才引爆反彈。

在越南工作將近十年的吳昌學,有一次前往越南當地人開設的餐館吃飯,由於老闆誤認為他是大陸人,結帳時,硬是比定價貴五成。

因此,第四代台商,必需轉以平等、雙向互惠的模式作生意,用互動取代高壓、歧視的方法管理員工,「增進台灣人與東南亞人民平日的交流互動,十足重要!」進軍東南亞旅遊市場30年的鴻毅旅行社董事長蔡家煌,也有感而發。

他認為,台灣不應輕視東南亞人民,更不該擔心他們來台灣會滯留、逃跑,處處設限。反倒該鼓勵他們多來,藉由參訪、旅遊,把台灣價值帶回去。

在越南發展近30年,被新政府聘為海外發展委員會委員的蔡寵恩感觸猶深。

1998年,他接待某越南地方級官員來台,走在中山北路的人行地下道時,該官員驚呼:「你們的地下道比我們的醫院還乾淨!」這位對台灣留下好印象的官員,後來晉升至中央級首長,為台灣說了不少好話。
遠見特刊東協_南進淘金
▲到東協投資多年的華大企業,第二代經營者李建仁在跌跌撞撞中累積不少經驗。

新南進學2〉戒翻譯


除了開放旅遊、互訪外,台灣和東協人民,若能語言互通,更能讓彼此的情感增溫。

「最重要的是減少誤會!」在越南烘焙業占有一席之地的大發食品總經理許玉林表示,不少台商抱著「游牧」心態,並未打算在當地深耕,不肯認真去學當地語言,往往種下失敗種子。

他舉例,平陽一位台商的車子被公安扣留十多天,但是從一踏入越南就努力學越語的許玉林,上午去交涉,下午車子就要回來了。

而越南上市公司大同奈總經理陳正仁,也認為學會當地語言很重要。20年前初入越南時,他全靠翻譯。有次懷疑越籍採購員拿回扣,苦無證據,最後因為廠商受不了,錄音舉報,才東窗事發,「如果我們懂越文,就不會拖那麼久。」

不只台灣人該學當地語言,東南亞員工,華語程度也非常重要。過去在越南推行華語文測驗的新南向政策辦公室副參事陳郁仁認為,翻譯人員若素質差,便容易產生誤解。

「過去台商徵才時,人人都自信滿滿地說自己『會』中文,但聘用後,才知道有限,」陳郁仁指出,目前已有台商用加薪鼓勵員工進修中文,他就曾先後到過味丹、大同奈陶瓷、藍寶樹脂等企業,為員工舉辦中文能力檢測,公司拿華語文能力證明做為升遷依據,相當具有鼓勵作用。

新南進學3〉戒汙染


愈來愈國際化的東協,由於頻頻與世界各國簽定合作,許多制度、規章也都採用國際規格,環保標準即是一例。

「越南的環保標準已達歐盟等級了!」陳正仁提醒,過去3K產業不想負擔高額的環保設備,移師東協,認定人家的標準較低,但近年來,隨著東協各國改採先進規格,再加上人民環保意識崛起,沒做好汙染防治的工廠,已處處碰壁。

一位台商在台塑事件發生後就哀怨地轉述,一次寮國副總理碰到他,劈頭就問:「你們台商是不是都很黑心,都把汙染帶來東南亞!?」越南台商總會副總會長簡智明進而提醒:「不要為了省錢,把半調子的設備、機具拿來應付。」

他更進一步表示,台商設廠選址,最好選在合格的工業區,因為工業區會把汙水處理做到A級,就算出事,也是工業區負責,「另外,靠海靠河的,最好少去,容易有汙染爭議!」

新南進學4〉戒吝嗇


台商對在地員工,更不能吝嗇。

越南台商總會名譽會長陳耀奎分享,越南勞工意識強,動輒跳槽或罷工,多半是勞資關係出問題,「善待員工,出大事時,員工才會保護你。」

他分析,越南勞動法對工人的保護非常詳盡,要求外商公司嚴格執行。而且在過去數年間,不斷提高最低工資,2010至2015年間,平均每年加薪18%,今年再次調薪12.4%。

除了恪守法令,給足薪水更是留才的基本。

一名台商憤慨指出,海外台商好不容易培養的人才,沒多久就被韓商、陸商挖角,光是越南6400家台商就缺七萬名幹部。

對此,一位在台資企業工作的越南員工說,「以台商提供的薪資水平和發展機會,太難吸引和留住人才了。」根據統計,傳產台商外派東協台幹的待遇,年薪約70萬至100萬,不及其他外商。

在越南設廠,向來堅持要「給足薪水」的華豐鞋業總經理徐光中就認為,越南勞工很積極,有累積財富的意願,而且是中南半島唯一用筷子的民族,「我願意給他們比較好的薪水。」

為了在東協爭取到更多的人才,台商不但不能再以低價聘工,更應該思考培育人才。

據了解,美商英特爾在越南胡志明的工廠,從2010年設立高等工程教育聯盟計劃,把師資及教育系統引進越南,開設電機工程課程,教授最先進的電機相關技術,協助越南技職學校升級,以提升人力素質。

曾經在越南從事人力仲介的陳耀奎則建議,在台灣、東協設廠的廠商可以彼此合作,建立人才循環使用模式。首先,先積極培訓已在台灣的東協外勞,等外勞在台灣約滿後,返回東協,由東協台商承接,以稍高於當地基本工資的待遇繼續雇用,若干年後,再受雇來台灣。

新南進學5〉戒單打


另外,第四代南進台商將面臨的最大挑戰則是──國際競爭。早期東協為不毛之地,莫不希望引進外資,30年前就南進的台商,在這個處女市場有絕對的揮灑空間。但,隨著東協成為全球製造基地,來自各國的世界級大廠、大品牌紛紛進入,台商獨大的優勢迅速消逝。

2016年1到7月,前往越投資的外資,來自台灣只占了6.37%、5.85億,只有韓商32.67億元的1/6,而累積自1998年到今年7月份的投資總額,台灣也早已喪失越南第一外商頭銜,排名第四,落後於韓國、日本和新加坡(見下表)。
遠見特刊東協_南進淘金
日、韓在越的投資,會超越台灣,其來有自。「因為都是傾全國之力,以打國家隊的模式進軍!」越南北寧台商會會長林忠宗表示,日本、韓國甚至中國大陸,都是政府或大集團作東,標下工程,再發__包給自己國家的廠商,根本不是單打獨鬥的台商能對抗的。

據了解,各國政府為了搶東協商機,莫不積極以「官方發展援助ODA(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方式,拿下重大工程。最有名的案例就是,目前越南河內及胡志明市多線齊發的捷運,其中不少路線標案,即由日本政府認列捐助,由日本出資或BOT的模式拿下,再分給日商承做。

相對於日商有政府做靠山,韓商在宣傳行銷戰上,也讓台灣失色。

據了解,韓國為了大舉進軍東協,砸下大筆經費在東協十國宣傳。韓商藉由韓劇宣傳韓國品牌,更讓東協人民掀起陣陣「哈韓風」。

越南台商總會副總會長簡智明就感慨,有一年,他辦越南員工旅遊,私下調查員工最想去哪個國家,沒想到通通選韓國,「老闆是台灣人耶,居然沒選台灣!」

簡智明認為,因應世界各國的競爭,台灣絕不能再單打獨鬥,而是要結合政府和台商的力量,仿效日、韓模式,標工程或作宣傳。
遠見特刊東協_南進淘金
▲台塑在越南的鋼廠因汙染爭議引起越南漁民抗爭,顯見越南環保意識高漲(達志影像)

新南進學6〉戒偏執


最後,台灣已是法治國家,但東南亞仍濃濃人治色彩,是台灣人最無法適應的。公務人員收紅包仍履見不鮮,「不拿錢不辦事、拿了錢不一定辦好事⋯⋯,」一位台商苦笑。

甚至,更有國家表面上以查稅、抓環保違規為由,祭出龐大罰金,殊不知,罰款是可以情商的。

一位台商舉例,某次工廠被查稅,百般刁難,包括安裝的冷氣是奢侈品,不能抵稅;交際應酬的餐費,光是收據不夠,還要附上菜單等。該台商原本得補稅300萬台幣,周旋後降為30萬,但離譜的是得另外塞70萬紅包給官員。「算一算,總共要花100萬,但總比300萬便宜,我就認了。」

現任越南台商總會會長謝明輝,投資東協至今正好30年。他提醒,要生,就得弄懂老百姓的心,要活,就得明瞭該國國情。唯有敏銳觀察力,才不會讓投資東協的美麗變成哀愁··· 閱讀更多

本文摘錄自‎

你想南進淘金?先戒掉六個舊思惟

遠見特刊 :新南向起跑 18國商機滾滾來

2017/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