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少子化+加班限令 3重打擊逼倒上百企業 日本勞工短缺的根本原因,在於高齡化與少子化難以遏止。根據日本總務省公布的人口推算數據,日本總人口數已連續13年下滑,老年人口比率達到29.1%的新高點。即使愈來愈多女性及老年人投入職場,6,925萬人的勞動人口在2019年後一直呈現持平態勢。 日本缺工問題從2012、2013年開始顯現──與日本人口邁入負成長相距不遠──並持續加劇至今。疫情下由於營業時間縮短等因素,讓勞動力需求一度紓緩,但隨著日本經濟開始復甦,人手匱乏的難題捲土而來。 許多企業甚至因為沒有人手維持營運,不得不關門大吉。2022年,日本有140家企業因為人力不足而倒閉,這個數字更在2023年急速增加至260家,其中又以建築及物流公司為大宗,兩者共占據130家倒閉公司。 而迫在眉睫的「2024年問題」、「2025年問題」又將接踵而至。 首先是「2024年問題」,指日本今年4月起實施的勞動基準法中,交通運輸、建築及醫療 3個產業規範了加班時數上限,人手短缺的問題變得更為急迫,可能面臨沒有足夠人力維持社會運行的窘況,其中又以影響廣泛的交通運輸產業最受到關注。 新規上路後,卡車司機的加班時間1年最多不能超過960小時,但以先前的工時來看,有超過3分之1司機的工作時間在規定範圍之外。 根據物流產業研究公司NX綜合研究所(NX総合研究所)估計,2024年日本的運輸能力將面臨14.2%的缺口,意謂著眾多包裹及貨物無法穩定送達及供應,並且到2030年時這個數字預計會擴大至34.1%。 緊接著,日本戰後嬰兒潮出生的800萬「團塊世代」將全數達到75歲以上,老年人比率將突破30%,勞動人口進一步減少、醫療照護的需求高漲,這是日本擔憂的「2025年問題」。
官方射3箭撐物流 祭「空轉」罰則、促進自駕應用 勞動力匱乏的問題,已成為日本政府近年施政方針演說的常客。今年1月的施政方針演說中就提到,面對勞動人口不斷減少,日本政府也必須用數位化等技術來應戰,化危機為轉機。 日本政府今年6月訂定的2024年度基本方針中,同樣納入了中小企業缺工問題的應對措施,聲稱將補貼及鼓勵業界擴大運用機器人、AI等能夠幫助節省人力的技術,並促進第一線員工重新接受培訓掌握自動化技術。 為了應對眼下的「2024年問題」,日本政府在去年6月公布了物流創新導向政策,計畫透過一系列措施改革物流產業、增進運輸效率。根據該政策要點,物流創新導向政策主要分為「重新評估商業慣例」、「增進物流效率」、「發貨人及消費者的行動變化」等3大面向。 在重新評估商業慣例中,將導入監管措施,以減少托運公司和物流公司間無謂的損耗,未來等待及裝卸貨物的時間必須壓在2小時內;同時托運方還必須提出減輕物流負擔的報告。過去日本也有提出類似的作法,但都是柔性勸導非強制性,而這次則明言未遵守者,可能會依法進行處罰。 在增進物流效率方面, 日本政府放寬部分既有規定,如提高高速公路限速、提升特種車輛的交通便利、引進更大型卡車等,並計畫透過推動自動駕駛、無人機配送、加強物流中心數位化等科技手段,促進運輸效率。 日本政府也希望透過改變托運方跟消費者觀念,減輕物流產業的負擔,托運公司必須設立物流高階主管改變管理層觀念,並鼓勵消費者選擇更彈性的交貨日期,以及減少收件人不在等必須重複投遞的情況。甚至日本政府計畫今年底前向地方政府發出通知,要求未來所有新建的大樓公寓必須設置卸貨區,方便物流公司處理貨物。 另外,從今年4月起,日本政府也正式讓叫車服務合法化。過去日本並不允許私家車載客,但由於擔心新勞工法規上路後會沒有足夠司機載運民眾,決定放寬此限制。雖然目前私家車還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區域內才能提供服務,某種程度上來說仍順帶推動了日本零工經濟的發展。 日本政府也在基本方針中提到,將透過設立自動駕駛優先車道、訂定在全國100多處營運自駕車的專案等,加速自動駕駛技術普及。 在採取科技手段的同時,日本也試圖透過引進外籍勞工緩解缺工。日本政府開始擴大招募擁有特定技能的外國勞工。預計2024年開始的5年內,外國勞工的招募人數上限上調至80萬人,是現行限制的2倍以上,並且追加了包括汽車運輸在內的數個產業,以應對「2024年問題」。 放寬「海」撈規範 老外實習不綁死,推技術考試留才日 本也計畫放寬嚴格的外籍勞工法規,設立新的外國人才訓練制度「育成就勞」,取代過往技能實習制度。舊制中,外籍勞工實習時幾乎只能待在1家公司,新規下能有條件地主動換工作。利用新制度培養可長期居留工作特定技能人才,如果滿足考試等條件,可取得最長工作5年的「特定技能1號」,倘若更上一層樓取得「特定技能2號」,則可攜家帶眷、申請永久居留權。新制度預估2027年前上路。 根據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估計,若要維持實現日本政府訂定的GDP成長目標1.24%,需要在2024前將外國勞動力擴增至674萬人。然而縱使日本開始擴大招募外國人力,社會氣氛仍然相對保守。 位於群馬縣的大泉町有20%居民是外國國籍,是大量外籍勞工的所在地。當地觀光協會副會長小野修一坦承,有些人並沒有把這些外國居民當成對等的人看待,只是單單視為補足人力缺乏的「外勞」。來自越南的阮光黃(Nguyen Quang Huynh)就透露,曾經因為聽不懂日本同事的指令,被人用鐵鎚敲打安全帽。經濟緊迫加上心裡壓力的因素,讓他來日本打拚的前幾年,體重一度減輕4分之1。 2023年日本的新生兒人數已下滑至72萬,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趨勢下,預計到2070年人口將減少3成。吸引外國人力填補勞動缺口可說是日本當務之急,尤其日本長期相對高的薪資,因為日元貶值而漸漸失去優勢,必須打破保守、排外的氛圍,從政府到民間為此提供更多的包容與支持,或許才能化解愈演愈烈的缺工危機。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