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民幣崛起 恐開打類貨幣戰爭
數位貨幣躍升國家級戰略
北京6月上旬下起了一場「紅包雨」,總額4000萬人民幣的虛擬數位人民幣紅包,每包價值200元,隨機免費發送給市民,至少有20萬人幸運中籤。
這是北京為推廣數位人民幣(大陸稱「數字人民幣」)開發的第二輪數位紅包,數量和金額是上一輪的4倍。與此同時,上海、深圳、蘇州、成都、長沙等也開啟數位人民幣的推廣活動,隨著各處淅淅瀝瀝的紅包雨,「降雨量」累計已超過2億人民幣。
數位人民幣更大膽嘗試,是發放薪資。
聯想控股旗下的金融服務公司、拉卡拉,員工在7月5日領到的工資,一部分是以數位人民幣形式發放的200元,專門發到一個名為「江蘇人民」App的數位錢包帳戶中。
特別的是,手機裡的這筆數位人民幣,不僅可以到支援數位人民幣的店家門市掃碼消費,更厲害的是,即使在沒有網路訊號的地方,比如地下室,只要兩支手機「碰一下」,就能完成交易。
率先推動數位人民幣發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把上述這個功能稱為「雙離線支付」,收支雙方都離線,也能進行支付。比如大地震、大洪水通信中斷,或是在飛機上、海上,只要手機有電,數位人民幣不需要網路,就能逕行支付。
數位人民幣的使用場景如此貼近生活,北京更以「2022 年冬季奧運」為目標,要在2年後,讓數位人民幣達成「圍繞冬奧全場景消費」。如無意外,中國大陸可望成為重量級經濟體中、第一個正式發行官方數位貨幣的國家。
挑戰美元霸權,有助打擊地下經濟
受到數位人民幣的「刺激」,各國央行也加速法定貨幣數位化的腳步,針對原本就在研究中的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採取更積極開發但謹慎施行的態度,其中包括台灣。
2020年10月,一場「區塊鏈應用法律高峰論壇」上,台灣中央銀行宣布已完成第一階段「批發型」CBDC可行性技術研究,隨即展開為期2年的試驗計畫。試驗仍在進行中,而一般民眾超級無感。耐人尋味的是,參與技術協作的半數業者認為,技術成熟的時間還需要7到10年。
根據「央行的央行」、國際清算銀行在2021年1 月的調查,旗下65個成員中,有86%正在研究自己國家的數位法幣,甚至有9個國家的央行已在試行。
發行數位人民幣之於中國大陸,是重要的國家戰略,內可打擊地下經濟、維護國家貨幣主權,外可抗衡比特幣、臉書幣,甚至是美元霸權。
「其實,中國央行研究數位人民幣將近10年了,」根據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涂永紅的觀察,人行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探索,主要是為了在現行法律框架之下,如何最適結合區塊鏈技術。而且試點辦了快3年,致力於尋找技術上有無漏洞,以及測試制度與管理面是否完善。
究竟,大陸為何要如此積極搶先推出數位人民幣?
大陸經濟學家聶輝華分析數位人民幣的好處:一是數位支付,能極大化地加快交易便利性,提高交易效率。二是交易過程經過加密,還有印記可追蹤,杜絕賴帳或不認帳的行為。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優點,就是能打擊違法交易、地下經濟和貪汙腐敗行為。「在政商關係中,如果每一分錢的來龍去脈,都可以被追蹤的話,誰敢貪汙?而且也沒法貪汙。」
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也同意,中國大陸儘管現金使用率在減少,但現金總量還是挺高,「所以,官方也想透過數位人民幣,能有效實施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漏稅的要求。」
專業是組織經濟學的聶輝華接著指出,表面上,央行數位貨幣追求交易效率,是一種契約執行手段,背後其實是國際之間的國家權力競爭,「說白了,就是對貨幣主權的競爭,這是非常要命的事情。」
數位人民幣,的確是展現中國競爭力的一大利器。
涂永紅便認為,一個國家的央行數位貨幣,若應用範圍更廣,使用得更全面,本身就代表這個國家的技術先進程度,以及國家卓越的管理能力。
展現國力之外,數位人民幣不乏與美元「爭一日之長短」的企圖心。
最佳例證是2021年3月,伊朗和中國大陸簽訂一項為期25年的石油貿易合作協定,其中准用人民幣或數位人民幣進行結算,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這個舉措,劍指美元霸權的基礎:石油美元」「數位人民幣的推廣,將有助於加速『去美元』」「這能為其他國家提供一條繞開美元的重要途徑」⋯,眾多外媒如此形容。
一位數位貨幣觀察家看到這則新聞,也突然明白,數位人民幣既不像其他數位貨幣標榜「去中心化」,支付方式也和通行已久的微信支付、支付寶差不多,取代現金的作用不大,官方卻仍要強勢推行的原因。
「數位人民幣對中國的跨境貿易、跨境支付,有著非常大的意義,」這位從大學時代就投資比特幣的年輕人說,全球國際貿易主流的跨境支付工具,採行美國主導的Swift系統,以美元結算,當美國下令制裁某個國家,就是被美國禁止使用Swift。
伊朗曾在2018年遭逢這種待遇,被踢出Swift之後,伊朗想和各國做生意變得十分困難,導致石油收入在一年之內銳減2/3,經濟凋敝。
眼下,數位人民幣的崛起,將讓伊朗「金融孤島」的情勢完全改觀,由於數位人民幣可以「雙離線支付」,兩國進行外貿結算,可以繞開相關稅務系統,伊朗的跨境支付困境因而解套。
專長大數據、金融科技的台大資工系教授、被譽為「台灣區塊鏈之父」的廖世偉,看得更深遠:「對中國來講,數位人民幣也是國力的延伸。」若是中國大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諸如中亞的哈薩克等國,推廣採用數位人民幣的相關App,相當於國家的影響力,就「潤物細無聲」般地延伸到諸國。
兩岸經貿市場將迎來另類衝擊
目前,兩岸經貿暫無以數位人民幣結算的可能性,但數位人民幣對台灣的衝擊,可能將以另一種想不到的形式出現。
廖世偉指出,當中國大陸如火如荼地打磨數位人民幣的技術和使用場景,勢必增強區塊鏈技術的IT能力,甚至有可能「彎道超車」,領先台灣高科技公司原有的優勢。
事實上,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曾向他透露過自己的擔憂,超過一半的中國大陸手機,內建聯發科的晶片,但由於數位人民幣將成為中國大陸關鍵國策,未來世代的手機晶片,恐怕都要能支持「雙離線支付」,屆時,台灣的IC設計公司有這個技術嗎?
「台灣IC設計公司會沒辦法做的原因,也很簡單,」廖世偉說,這是因為台灣沒有大規模、國家層級的數位支付場域,長期提供給這些企業針對技術細節去練兵。反觀中國大陸的手機品牌,像是華為、小米、OPPO、vivo等的晶片,持續在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超級大城市,試點數位人民幣的應用,可說是千錘百煉,然而,手機供應鏈的台廠,卻連本土的實驗場域都沒有。
此外,台灣學術界在區塊鏈的研發投入,也必定要有長線思惟,新興科技若沒有深度部署,「到最後會不會就此失去傳承,或是無法扎根?」廖世偉問。
對中國大陸來說,數位人民幣初期試點成果不錯,未來充滿應用端的想像空間;但對先進國家來說,數位人民幣恐將引發「類貨幣戰爭」的疑慮。
而對台灣來說,數位人民幣發展的速度、帶來的衝擊,都比想像中得更快、更大,應該更主動地追蹤變化、適應變局,而不要變成「房間裡的大象」。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