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放款額度接近滿水位 應適時地監控並調整金融業務
自政府推出新青安政策,市場買氣節節攀升,唯有中古屋受到「房地合一」稅制以及屋主的惜售思維下,造成買盤順勢轉移到「預售屋」領域,如此激增的房貸需求,逐漸造成許多銀行放款額度接近滿水位。 文﹒李振麟在「投機買盤」與「人頭戶買房轉租」 等問題衍生下, 傷害到許多真正購屋需求者權益,不僅貸款申請上遭遇困難,也導致房地產市場亂象叢生,甚至於不斷流傳銀行業者要實施「房貸限制」禁令,到底誰能貸?怎麼貸?該如何解決住屋者問題,目前社會大眾對新青安政策的負面觀感與檢討聲量持續高漲。 購屋房貸量創下新高 未來銀行面臨呆帳可能性飆升 民眾因低利而借貸,同時也認為目前的工作收入足以應付,然而當國際景氣反轉直下,失業率攀升,未來環境本就難以預估,屆時貸款寬限期到,便可能無法支付,銀行面臨呆帳飆升而業務受到衝擊,其整體影響面是環環相扣,如同當時美國的「房地產次貸危機」,以及中國大陸的「爛尾樓事件」,都是類似情況下產生的。 政府推出新青安優惠貸款,本是期盼解決高漲下的民怨聲浪,協助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購屋,然而在許多配套措施不完善下,尤其是降低了監督門檻的審核防衛,反而製造出更多新的經濟問題。 新青安上路,爆量的消費需求反而助漲了房價飆升,尤其是許多住屋實際需求者,擔心可能因此永遠買不了房,紛紛藉由新青安來解決,當然即使是投資客與人頭戶也不可能放棄任何賺錢機會,進而造成市場買氣瞬間暴增,房屋價位也被市場越推越高,尤其是中小坪數的「預售屋商品」價格漲幅更是誇張,銀行房貸額度也被借滿。無論是「台灣銀行」、「土地銀行」與「華南銀行」等單位,其購屋房貸量都寫下三十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房市泡沫化擔憂 央行緊急召喚 由於新青安規定只能跟「公股銀行」承擔,所有購屋者皆由「民營銀行」接單後,再轉進公股銀行作業,在短短幾個月內,五大銀行的貸款金額已經衝破數億元,其中「新青安政策」就幾乎占據一半以上,顯示消費市場的房貸需求熱絡,申請狀況也相當踴躍。 由於銀行放款餘額過度集中在房地產,房市過熱不僅造成銀行放款資金節節升高,相對也嚴重排擠其它項目運用,整體金融產業出現畸形發展,央行擔憂金融資金過度流向不動產,他日如果失控將直接危及國家經濟。如今房貸水位持續逼近警戒線,甚至於開始影響民生物價,未來將可能出現失序危機。金管會擔憂銀行執行「限貸」的情況,因此邀約各家負責人前來喝咖啡「道德勸說」,當「限貸令」風聲陸續耳語傳出,此舉又傷到一些真正買房需求的無辜民眾。 中央銀行列出三大關切指標 以為各家銀行執行的方針 第一、不動產放款集中度(購屋貸款及建築融資占總放款比例) 第二、不動產放款餘額(包括購屋貸款及建築融資) 第三、非不動產放款占總放款的比重 不動產市場,不論是「 住屋需求」、「商品投資」、「高價轉售」等,多數是受到「新青安」的優惠條款影響,想進場賭一把,等到五年的優惠時間一到,就打算獲利了結並出售。各家銀行信貸部門的信貸比重已衝到滿水位,在避免失控情況發生下,必須設法降低房貸集中度,避免國家經濟遭受單一集中市場傷害。萬一未來景氣低迷不振,房價走勢並未如願,再加上買家也沒有能力去支付本利時,房貸違約勢必全面爆發,並走向「爛尾樓」一途,待泡沫形成至難以收拾的局面,那便是「金融風暴」點燃之時。
記取台灣本土性金融風暴教訓 金管會察覺許多家銀行,已經觸及到「銀行法」第七十二條之二的房貸水位警戒,必須要即刻呼籲風險控管。台灣曾經在一九九八年發生過「本土性金融風暴」,當時是從東隆五金、國揚實業、新巨群等企業集團,紛紛傳出違約交割並掏空資產,後續金融風暴擴大到台鳳、華榮、東帝士、安鋒,甚至於力霸集團等,眾多相關上市公司與營建業面臨破產倒閉。 如今台灣經濟發展迅速,企業集團與營建事業體的規模更甚以往,影響層面也更為深遠廣泛,尤其是上、中、下游的產業鏈關係更加複雜綿密而息息相關。房地產破滅的影響層面更加難以收拾,對於銀行產業的傷害也更大,不僅危害金融產業界,營建製造業,其它相關產業也將無法逃避,屆時全民勢必要付出更大代價,並危及國家經濟,如今唯有適時地監控並調整金融業務,才不至於淪為投機炒作幫兇。 經由公股銀行首波清查違貸量,約計一五○二件。當民間的信用貸款佔據國家GDP 比重過高時,就如同走向美國房貸危機形成之路,當時的思維就是以刺激購屋為目標,將監管信用機制簡略化,並放寬應有的核貸條件,進而導致市場投機資金四處流竄。雖然民眾購屋意願增加,但也促使房價不斷攀升。房貸量增速促使銀行融資授信比重,全都面臨高水位壓力。如果此時全球產業陷入不振之際,房貸違約率將迅速激增,最終導致「次貸風暴」產生。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