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鏈危機還在燒 美小型製造商搶料大戰
運動品、家具、服飾商都在拚「自己的供應鏈」
疫情帶來的供應鏈問題,導致美國許多小型製造商必須設法尋求其他材料供應來源,但這也使成本大幅上升,公司只能自行吸收成本,或調整售價。
譯者‧連育德
尼爾森‧施瓦茨(Nelson D. Schwartz)
位於美國鹽湖城的DPS滑雪(DPS Skis)是山野運動設備製造商與經銷商,雖然迎來冬天旺季,營運卻如履薄冰。眼見全球供應鏈斷鏈,執行長艾迪馬(Alex Adema)不得不搶著鞏固滑雪屐木材與關鍵配件(如固定器和雪杖)的供應。
在貨輪滿載、港口壅塞的背景下,輸自亞洲與歐洲的製成品與原物料面臨嚴重遞延,DPS這類中小型製造商只好迅速設法因應。它們不像沃爾瑪(Walmart)等市場龍頭,無法自行承租貨輪,也無力像福特汽車(Ford Motor)日前所公布,自行設計半導體。精簡庫存管理、及時交貨、從中國等海外供應商採購零組件等這些製造業的黃金準則,這時都只能拋在腦後。
「愈能掌控自己的供應鏈,愈好。」美國製造業聯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主席保羅(Scott Paul)說。實際作法就是就近尋找供應來源。「這樣不是能最快拿到貨,就是有在地優勢。」但這麼做可能推升成本,有時可以轉嫁給客戶,有時則由企業自行吸收。
有些專家認為問題短期難有解方。「我們的研究顯示,斷鏈情況可能長達三年。」埃森哲顧問(Accenture)營運服務集團執行長夏瑪(Manish Sharma)說。
想漲價…顧客早下單 成本難轉嫁
DPS的滑雪屐核心採用泡桐硬木製成,大多採購自中國,但今年礙於出貨延宕,原物料很有可能缺貨。十月時供應量降低,讓公司一度繃緊神經。DPS後來在北卡羅萊納州找到一家泡桐供應商,經過多次測試後,規格終於符合需求。「樹種無法說換就換。」艾迪馬說:「我們很高興從北卡羅萊納州取得木材,這樣符合永續與環保概念。用火車運貨一定比船運和空運好。」
但不是所有材料都在國內買得到。雪杖和固定器還是得向歐洲採購,DPS對此只好訴諸空運,就算價格是海運的四倍,也只能認栽;海運其實也不便宜,艾迪馬說,貨櫃箱價格原本一個五千美元,現在有些甚至飆升到兩萬美元。整體而言,DPS的原物料成本已經增加一○%到十五%。
這樣的漲價趨勢出現在美國經濟各個環節,導致通膨率創下三十一年來新高,十月物價較去年同期上揚六.二%。但跟許多企業不同的是,DPS無法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為顧客在春季就已經訂貨。
想遷廠…產能搬回美國 費用又太高
反觀其他製造商雖然面臨許多類似問題,但價格相對有彈性。位於芝加哥的Honey-Can-Do以生產儲物車與貨架為主,所有人暨執行長葛林斯本(Steve Greenspon)說,公司能夠將成本漲幅轉嫁出去。「大家都了解情況。零售業者吸收成本,今年很常見。我聽商家說,有九成供應商都在漲價。」
這個現象和疫情前大相逕庭。「 供應商兩年前如果想把成本轉嫁給大型零售商,可能得顧慮合作關係。」葛林斯本說:「但現在變成常態。」Honey-Can-Do的產品漲價約一○%到二五%,依原物料、運費、運貨時使用多少瓦楞紙而定。
該公司已經精簡產品陣容,聚焦在熱銷產品。「我們希望將貨櫃箱空間留給高人氣品項。」該公司也在累積手邊庫存,買進三間新倉庫來存貨。「大家都在累積庫存,所以倉庫的價格大漲。」他說。
葛林斯本說,由於生產據點位在亞洲,所以「公司凡事必談到供應鏈問題。」他想過將產能遷至墨西哥或美國,如專家所建議縮短供應鏈,但尚未找到適合的供應商。
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說,「回流」固然是當前的熱門話題,但供應鏈問題能不能帶動國內製造業復興,不宜太早斷定。「產能會回來,但沒有我們想像得簡單。」他說。舉例而言,美國企業當初將產能遷往中國,是從高成本地區轉到低成本地區,省下的成本可以支付遷廠費用。產能如果遷回美國,雖然可能簡化採購與生產活動,卻難以支付遷廠成本。「iPhone還是不會拿回到美國組裝。」史兆威說。
美國巨人(American Giant)是帽T與T恤等服飾的製造商,透過自營店與電商銷售服飾產品,定位在中等價位品牌。創辦人與總裁溫索普(Bayard Winthrop)說,他們得以避開嚴重的供應鏈問題,是因為選在北卡羅萊納州和國內其他據點生產,但公司還是逃不掉人力成本與棉價攀升的問題。他預計棉價最終會回穩,卻不知道要等多久。「公司常常得自行吸收,壓縮毛利率。我可能會漲價,不過這是一門不精確的學問,我不是期貨交易員。」
他現在也常常被人問到新的問題。「這輩子第一次有朋友和客戶問我供應鏈的事情。」他說:「但他們不懂現在情況有多麼脆弱和複雜。」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