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長女把台塑「棄子事業」拚成電池王國

把台塑「棄子事業」拚成電池王國 王永慶長女19 年不認輸逆襲


文/侯良儒 攝影/陳宗怡

這兩年,台北市為了預防停電引發交通大亂,陸續在兩百根號誌燈「內建」充電電池,讓即使大停電,車輛依舊能紅燈停、綠燈行。你可能會很訝異,打造這些電池的不是國外科技業者,而是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長女王貴雲。

當台灣仍是進口電池的天下,甚至看得見中國寧德時代、比亞迪電池身影的時候,王貴雲異軍突起,除了搶下台電彰濱、北市政府、台化嘉義廠、聯華食品、華夏玻璃、大江購物中心的電池儲能設備訂單;日前,她更砸下至少八十億元,在桃園建立一座年產能上看六吉瓦時(GWh)、約可供兩千個家庭一年用電的電池製造廠,問鼎台灣電池龍頭。

身為「經營之神」、台灣前首富王永慶二房長女的王貴雲,常被認為含金湯匙出生,但, 長庚國際卻是從成立之初,就一路跌跌撞撞,少有集團奧援,過程中甚至一度面臨解散,公司能營運至今,就是靠著王貴雲與其妹用自己的錢一路苦撐。

為何經營之神的長女要自掏腰包開公司?故事得從二○○三年講起。

當年,已高齡八十六歲的王永慶,在集團投入汽車產業不久,時年發布了一項新指令:投資電池業。霎時間,台塑集團內部陸續成立五個團隊與部門,分頭在正極材料、隔離膜、電解液、電池芯、不斷電系統(UPS),各顯研發身手。


長庚國際能源
成立:2005年
董事長:王貴雲(圖右)
執行長:陳信生(圖左)
主要產品:儲能設備、磷酸鋰鐵電池
成績單:桃園廠竣工後, 將問鼎台灣最大電池廠

王永慶生前力挺卻年年虧
她掏錢續拚父女倆的電池夢


然而,○八年王永慶辭世,集團權杖由二代王文淵掌舵,不料金融海嘯嚴重衝擊景氣,即便是家大業大的台塑,也必須收斂事業,「那時候才發現集團旗下電池團隊,做了五、六年,居然每一個部門都在賠錢。」一名台塑員工說。

也讓這個事業,就這麼從集團內的明日之星,變成必須收攤的「棄子」。只是,這個訊息,傳到人在南亞工作、領導其塑二部電池研發小組的王貴雲耳裡,「我不能收!」是她第一時間腦海出現的聲音。

當時的她,想起了父親當年的堅持,以及自己剛回台灣目睹機車廢氣污染的震撼後,向神禱告自己有一天要「降低台灣的污染」,一個個刻骨銘心的回憶湧上心頭,最終集結在同一個點,那就是電池。

「沒關係,你們不想做,那我自己做!」她決定要用自己的錢,繼續開發電池。當時,她掏了六百萬元,買下了南亞在樹林廠區的電池開發設備,先以「宏達電池」命名,後以祖父王長庚為名,將公司名改為長庚國際。

儘管早期公司只有四個人,但這組宛如新創公司的團隊,不斷嘗試各種技術的電池,舉凡鋅氧空氣電池、銀鋅電池、氫燃料電池、鋁離子電池、三元鋰電池,十九年來都嘗試過,堪稱台灣研發觸角最廣的電池團隊。

王貴雲對電池的熱情也顯露無遺。譬如,當年他們為了研發銀鋅電池,王貴雲一知道以色列有一批來自俄羅斯的科學家,是全球最熟稔這種電池的專家,她二話不說,帶著團隊遠赴中東,向當地的俄籍專家請益技術。

打造大眾化電池路頻碰壁
一場千日研發逆轉劣勢


只是,像銀鋅電池,儘管能量密度強、重量又輕,但因為銀本身是貴金屬、造價昂貴,所以當長庚國際好不容易從國外取經、在台灣研發出雛形,卻發現這種電池難以成為大眾化的主流電池,只好放棄。這種跌跌撞撞的故事,不勝枚舉。

又譬如,他們最早投入的鋅氧空氣電池,一度還為極限運動設備商打造充放電的原型設備,卻在投入了四年後發現,無論再怎麼努力強化性能,這種電池充放電的循環次數,至多只能到五百次,是磷酸鋰鐵電池四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如果要打造最大眾化的電池,它並非解方。

不斷打掉重練,讓長庚國際一直燒錢,為了自己與父親的夢,王貴雲只好不斷砸錢。商業司資料顯示,該公司除了早年有她的妹妹王雪紅出資一小部分資金,十九年來,幾乎是王貴雲憑一己之力丟錢支持。

「我從來沒有去算花了多少錢,因為……我不想晚上睡不好。」她笑著向商周說。

契機在二○一六年降臨。當時,磷酸鋰鐵電池的專利陸續到期,長庚團隊認為,相對於三元鋰電池只要發生意外或碰撞,就容易引起劇烈火勢,如果要達成王貴雲的目標:「打造一個不會燒不停的電池」,眼下最理想的技術,就是磷酸鋰鐵電池,「三元鋰電池我們也做了兩、三年,發現不管怎麼調整配方,只要拿針刺穿電池,就是會燒。」長庚能源創始員工之一的邱俊明指出。

只是,「最理想」,不代表就是最終答案,但王貴雲願意堅持到底,她告訴團隊,只要開發比同業更好的熱失控(編按:幾毫秒內電池升溫至攝氏一百八十到二百二十度)反應,她願意再砸一次大錢,興建具備量產規模的產線。

一場一千天的研發長征,就此展開。

為了從源頭、也就是電池的配方,調配出最佳材料的比例,他們測過的配方超過十萬種,從正極材料、鋰鐵粉的顆粒大小與用量,到溶劑的使用量與溫度,只要能幫助電池降低熱失控,他們都嘗試過配比。

一名團隊成員回憶,由於當時還沒有先進的製造設備,他們甚至必須全程手工、用雙手焊接,才打造出以數個電芯拼成的電池模組。


▲站在樹林廠產線前,陳信生手上拿的是長庚國際自主研發、用金屬針刺穿也不會熱失控的磷酸鋰鐵電池。

過去的「錯路」成了養分
戰將報到!三代陳信生加入


就是如此耗時又費力,讓當時長庚約二十人的團隊, 經常超過晚上八點才下班,禮拜六加班做實驗更是家常便飯。就這樣,花了整整三年,二○一九年,他們終於開發出穿刺後不會引發火勢、熱失控遠低於同業的磷酸鋰鐵電池。

花三年完成開發,時間不算長,關鍵,竟是他們過去的「錯路」。譬如,他們在早年研究鋅氧電池時,掌握了人造石墨技術,而磷酸鋰鐵電池的負極材料,就是石墨,「另外像鋁離子電池的製造方式,就跟磷酸鋰鐵電池差不多,只能說,走過的路,沒有白走。」一名長庚資深員工說。

兩年前,長庚電池在台灣拿下同業們為了證明電池安全性都會取得的優力國際(UL)認證,證明自家電池不僅用鐵針刺穿後不會燒,即便用外力加熱, 競品約一百多度就會燃燒, 但長庚電池要加熱到三百六十度,才會熱失控,並且挑戰更難的技術, 單一顆電池的內部溫度就算達到八百度,也不會延燒到旁邊的電池、形成連鎖反應。

這個結果,甚至驚動優力的美國總部,「他們覺得說,怎麼會有這種電池?」一名長庚員工回憶,優力還要他們帶著一千多顆電池,到芝加哥總部的測試中心,一項一項測試,結果花近三個禮拜,測出的結果依舊與台灣分公司相同。

這個成果,除了給王貴雲信心,決定將公司從兩億元增資到三十五億元,並在桃園買下十公頃土地,興建產能上看六吉瓦時的電池廠;他的次子、曾在宏達電開發出全球首支Android手機的陳信生,也在去年加入長庚國際。

這位長年旅居美國、二十多歲就被阿姨王雪紅帶在身邊栽培的台塑三代,去年九月在他的穿針引線下,美國亞利桑那州州長霍布斯居然在來台拜訪台積電前,先前往長庚國際的樹林廠看產線,後續更向該公司提出赴美設廠的邀約。

陳信生說,長庚國際從最上游的材料,到下游的成品,甚至軟體,如電池管理系統,都能獨立開發,「不像以前我做手機,只能做硬體,最後的軟體,都必須跟Google買。」簡單說,長庚國際一路從電池芯、做到儲能設備的商業模式,像極了他外公王永慶最擅長的垂直整合策略,有獨特的競爭力。

這是一場外界鮮少知曉、結合王家人二代與三代的力量,在科技業的逆襲。台經院分析師楊家豪指出,面對全球市占率逾六成的中國電池業,美中對抗,就是台灣業者的機會,未來,誰最能拿出品質不輸日韓業者的電池,誰就能勝出。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4/5月 第1905期

本文摘錄自‎

王永慶長女把台塑「棄子事業」拚成電池王國

商業周刊

2024/5月 第19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