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安玨 圖.張嘉彥提供

▲張嘉彥(右二)都是親赴產區採購珠寶原石。
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不能吃的珠寶原材料,在戰爭、瘟疫之下,還會持續上漲?FGA英國寶石協會珠寶鑑定師張嘉彥表示,主要因為某些珠寶玉石原材料都是天然稀缺資源,在特殊事件影響下,如新冠疫情、緬甸動亂、斯里蘭卡爆炸、東非戰亂等國際或區域事件,都會影響到礦區的生產作業與商業交易。一旦生產交易停頓,消費市場的價格就會立即反映在售價上。

▲幾年前珍珠及碧璽被中國商人炒作。
市場炒作 價格難逃樓起樓塌
談到炒作,張嘉彥說明,如幾年前中國湧入大筆資金炒作碧璽,碧璽原料市場價格跟著暴漲,使得歐美珠寶商看著高漲的碧璽價格不知該如何運作。緊接而來的是珍珠,讓珠寶展會的珍珠展廳一度爆棚,參展的珍珠商經歷如同戰爭般的血洗,也同時迎來一場天降富貴。然而因炒作而暴漲的價值,在風潮過後就會面臨暴跌宿命,碧璽和珍珠市場在一輪炒作之後,這兩年市場價格也漸漸恢復正常。
張嘉彥指出,前面所舉的碧璽及珍珠案例,原則上並不是珠寶理財的一個好例子,因珠寶原材料的交易先天上有一定的限制性,除了眾所皆知的珠寶展會外,更有為數不少是在原產地交易。而張嘉彥都是選擇親赴產區,在當地交易市場選購珠寶原石。

▲斯里蘭卡藍寶石礦區。
高硬度珠寶耐久流傳性高 大顆原石量稀價高
張嘉彥指出,珠寶玩家所熟知的五大寶石包括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還有金綠寶石。而有部分珠寶行家將這五大寶石歸為貴重寶石,而將其他寶石區分為半寶石,雖這樣的分類不一定準確,但是有其一定的道理。

▲原石採集後會經淘洗機淘洗。
第二是高品質、大克拉的刻面寶石數量稀少。雖然有一定4C規格、五克拉以上的寶石,在市面上就已有被稱之為鴿子蛋的資格,然而,每個珠寶玩家對鴿子蛋的重量定義不同,但對顏色、淨度和切工等要求還是一樣必須是上乘的。 鑽石雖然硬, 但卻是屬八面體解理發育,只要外力施力碰到解理面,鑽石也會成易碎品;紅寶石的原礦多裂,市場上少見大塊個體;藍寶石的色帶發育上,包裹體多,顏色斑雜,市場上罕見顏色及淨度同時都好的大寶石個體;而祖母綠本身多裂隙,大個體本身就少,若想要找到色澤好看,還要微油甚至無油更是難上加難;而金綠寶石中,要找到大克拉又有良好的光學效應的亞歷山大變石和貓眼石,那更是稀缺了。張嘉彥分析道,五克拉以上且品項優良的五大寶石,相對其他寶石品種,更有機會進入某些珠寶拍賣會,較有快速增值的機會與變現的渠道。
張嘉彥補充,雖上述以寶石作為案例說明,但原則上還是能通用於所有的珠寶玉石,如珍珠、翡翠、松石、珊瑚、琥珀、軟玉等等。

▲美麗稀有的珠寶不僅可設計成首飾,也是現今投資的標的。
絢麗的珠寶,在各個大場合對於點綴配戴者有著畫龍點睛之妙,也經常是眾所矚目的焦點。對於鑑賞寶石的方式,各派有各派的說法,張嘉彥指出,以紅寶石為例,市場最為追捧的顏色,莫過於鴿血紅。雖說各大珠寶鑑定所、珠寶人對鴿血紅的定義不全然相同,有人以顏色明度、飽和度等作為依據,有的鑑定所以顏色加螢光反應作為依據,有的學術單位除了要有顏色、螢光反應、內在包裹體,還要再加上固定的產地出處,才會認證為鴿血紅紅寶石。對某些美麗寶石顏色的描述或追求,其實是出自於某些寶石產地,如緬甸抹谷的鴿血紅紅寶石。
有一派說法認為只有緬甸抹谷產的鴿血紅紅寶石,是最早被認可的鴿血紅,然稀缺的礦產,讓眾多追求「鴿血紅」的珠寶愛好者,把眼光放向其他紅寶石產區,加上商業運作,還有鑑定機構的配合,把「鴿血紅」的範圍適度的擴大,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也有益於珠寶商的生意。
但對追求極致的珠寶愛好者,珠寶產地就變成了一種極致,就像是某些珠寶愛好者所宣稱的,緬甸產的鴿血紅才是鴿血紅,莫桑比克的鴿血紅紅寶石就不是鴿血紅。甚而有之的,還宣稱只有緬甸抹谷產的鴿血紅才是鴿血紅,緬甸孟速產的還稱不上鴿血紅。

▲大原石稀有,市場價格高。
除了珠寶原材料外,珠寶成品也是一種適宜的投資,特別是那些具有文化底蘊的珠寶飾品。以近年來在拍賣會上屢創天價的珠寶拍賣品來說,就能了解,除了珠寶本身具備的文化意義與實體價值,金融運作的作用力也在發揮其影響力,也需要珠寶作為資金的出路。
珠寶的世界蘊含了極深的內涵,張嘉彥提到,除了珠寶玉石本身的材質外, 其設計、寓意、製作材質、工藝等,都相當深奧。珠寶投資不僅限於材料,對於珠寶成品的賞析與投資,更是一門學問,也需要更深層的文化涵養。這也是珠寶理財投資,有趣、有深度,引人成痴、引人入勝的地方。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