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組織被拖垮,這6種人千萬別用!

好的人才難求,但好不容易找到人,訓練成對企業的知識、技巧都熟練上手的人才,最後卻不想留在組織裡,該怎麼辦?表現優異的下屬想出走,有時候單靠加薪不見得能留下,領導者遇上人才出走的困境時,需思考組織是否出現問題,讓表現不錯的部屬待不長久。

經理人月刊 第155期

員工願意留下來的組織:制度公平、理念相同、發展穩定


孔子曾對國家要如何做到上下安穩,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論語‧季氏》篇提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意思是治理好國家,關鍵不在人民是否富足而是分配平均,不在貧困而是感到和諧。只要公平就不會貧窮、和諧就不會不足,平安就不會有人想要造反。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李瑞華表示,均無貧、和無寡與安無傾的概念,也適用於打造下屬願意留下的組織。首先,「均無貧」指的是薪酬分配公平,但領導者要留意公平並非齊頭式,而是與每個人的付出成正比,才具備肯定與激勵的用意。

「和無寡」則是讓下屬之間能和樂相處,並分享同樣的價值觀,因此即使再怎麼優秀的人才,如果無法認同組織理念,也無法久待。最後的「安無傾」代表組織能否提供安心的環境,並清楚向下屬描繪未來發展的方向。

經理人月刊 第155期

領導者懂得這7招,讓不適任員工現出原形


留下優秀的人才的同時,領導者也要能夠找出會危及組織的人、敢於剔除這些人,避免不會做事的人待在組織中拖累組織,讓會做事的人默默承擔更多,造成「劣幣逐良幣」的現象。儘管現在企業多有考核制度評斷個人績效,但這些數據不一定能反映一個人的全貌。

領導者若想了解部屬真實的情況,不妨向《韓非子》學習。《商用韓非子入門》中提到,君主有7種管理臣下的手段,稱為「七術」,分別是「一曰、眾端參觀,二曰、必罰明威,三曰、信賞盡能,四曰、一聽責下,五曰、疑詔詭使,六曰、挾知而問,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

若用在現代的組織當中,一方面可以考察員工,也能揪出組織中不適任的人。

1.多重管道評斷下屬:領導者若只透過單一管道評斷下屬,獲得的資訊不一定符合事實,為了要確認下屬言行一致,領導者需擁有多種資訊蒐集的管道。

2.強調遵守制度的重要:員工犯了錯誤,應該祭出處罰的時候,就該處罰。讓員工日後能確實遵守制度,也可以相信主管的對人處事的公平性。

3.該獎賞時不要吝嗇:員工做得好的地方要公開稱讚,或給予獎勵。一方面肯定員工的表現,另一放面也可以激勵他人效仿。

4.留意下屬言行,辨別真正人才:領導者若能一一了解每位下屬的能力,就會知道誰是人才,並分辨團隊中混水摸魚的人。《韓非子》中舉例,齊宣王喜歡一次聽300人吹竽,讓許多不善吹奏者只要假裝演奏,也能加入樂團。但湣王繼位後,只喜歡聽獨奏,那些混水摸魚的演奏者就立刻逃走。

5.不定時視察:找出組織中心存僥倖的人,主管有時需要旁敲側擊的手法,像是不定時視察、和相關部門的人聊天得知消息。《韓非子》中提到宋國的太宰讓侍從到街上觀察,侍從說看見南門外牛車很多、很堵塞,太宰便召來管理街市的官吏責備。官吏不知道太宰為什麼知道這麼快,但從此之後便非常小心做自己的工作,不敢鬆懈。

6.找出會卸責的下屬:測試下屬是否說謊時、卸責,領導者可佯裝不知道出問題、犯錯的原因,再去詢問一次。如果下屬沒有說出實情或卸責,代表他可能平常都對上司有所隱瞞。

7.防範曲意迎合的員工:這個方法可以用在認清對方人格,利用故意釋出的消息,試探自己懷疑的人。《韓非子》中提到,子之擔任燕國的宰相時,曾故意說看到一隻白馬跑出去。全部的侍從都說沒看到,唯獨一個人故意跑出去還回報的確有白馬,這時候子之就知道誰是為了迎合上司,故意說謊的人…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經理人月刊 第155期

本文摘錄自‎

創造讓人安心工作的環境,勇敢剔除不適任的員工

經理人月刊

2017/10月 第1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