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製造業備受考驗【封面故事-貿易雜誌】

2020年全球經濟展望仍悲觀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產業斷鏈、需求急凍、美中貿易戰升溫等,都使全球經貿局勢更加昏暗不明,尤其進出口受到限制與消費能力指數降低,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幅度不斷擴大,產業也受到劇烈衝擊。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路透社、Shutterstock


▲因難以分辨申請者的信用風險,貸款機構開始減少消費性貸款的發放量。

儘管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在世界有趨緩現象,但由於疫苗尚未問世,各國邊境管理仍非常嚴格,全球經貿活動的解凍可能還得等上一段時間,再加上疫情導致中美關係惡化,並延伸到美中科技戰,讓全球經貿的復甦難見曙光,產業面臨的挑戰也更甚以往。

OECD、世界銀行 全球經濟展望悲觀

繼今(2020)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警告表示,在最差的情況下疫情將使今年全球貿易量萎縮32%。6月10日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公布的《經濟展望報告》,以「走在鋼索上的全球經濟」(The world economy on a tightrope)為題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6%;更悲觀的是,如果世界爆發第二次疫情大流行,全年經濟將萎縮7.6%,要到明年全球經濟才會以2.8%的成長率從谷底反彈。

OECD以今年底之前是否爆發第二波感染的2種情況,對世界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做出觀察。其中歐洲歷經嚴格而漫長的禁運後,避免第二次感染流行的情況,GDP將下降9%以上,反之將下降11.5%;美國2種情況下滑率分別為7.3%與8.5%;日本則為6%與7.3%;中國大陸為2.6%與3.7%;印度為3.7%與7.3%;巴西為7.4%與9.1%;俄羅斯為8%與10%;南非為7.5%與8.2%。可以發現,除了中國大陸與印度,各國市場都將呈現嚴峻衰退。

世界銀行(World Bank)也在6月提出《全球經濟展望》,該報告同樣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程度最深的經濟衰退,表達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高度不樂觀,預計今年全球GDP將收縮5.2%,為幾十年來程度最大的衰退。另外,該報告也提及,大多數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Emerging Market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EMDE)的醫療衛生體系薄弱且嚴重依賴全球貿易,受到衝擊不容小覷,預估大多數EMDE的人均收入都將出現大幅減少,平均將降低6%,並將導致高達6,000多萬人陷入極端貧困。

面對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世界銀行集團行長戴維‧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表示,目前各國政府除了採取紓困措施應對眼前的危機,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害外,積極面來看,更應透過國家基礎建設與維持產業體系的運作,向市場注入資源,藉此加大經濟復甦的可能性。OECD秘書長安吉爾‧古里亞(Angel Gurría)也指出,未來經濟復甦充滿不確定性且呈現極端走勢,而各國政府今日的行動將在未來幾年塑造後共和時代的新世界。而OECD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布恩(Laurence Boone)則認為,世界各國政府須採取特別政策,避免再次爆發疫情,同時也要制定使經濟活動恢復的敏捷政策,幫助走在鋼索上的人們與經濟走向復甦。


▲世界銀行集團行長戴維‧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表示,各國政府應透過基礎建設與維持產業體系的運作,向市場注入資源。

美中科技戰 影響製造業全球布局

COVID-19疫情不僅引發全球經濟急凍,當美國民眾的健康與生命受疫情嚴重威脅,經濟活動遭遇前所未見的打擊,即將在年底進行總統大選的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把疫情對美國造成傷害的矛頭指向中國大陸,美中關係因此更加惡化,不僅貿易戰火沒有停歇,美中科技戰打得更加激烈。對此,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於5月15日公布針對華為出口管制的新規範,未來使用美國半導體相關設備的外國晶片製造商需要特別申請核准,才可對華為、海思及其他相關公司出貨。一紙命令,彷彿宣告「新冷戰時代」翩然到來,更對全球經貿發展帶來高度的不確定性。

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陳澤嘉觀察,美國近期加大對華為制裁力道,將使貿易戰風險升高;另一方面,美在國安等考量下,呼籲半導體企業響應「美國製造」,因此台積電也已於5月15日宣布將在美投資5奈米先進製程產線,對半導體供應鏈布局分散具指標意涵。未來美中若持續拉鋸,美國可能再提高晶片在美製造要求,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赴美投資壓力增加,群聚亞洲的供應鏈可能逐漸分散。


▲美國近期加大對華為制裁力道,將使美中貿易戰風險升高。

各國經濟復甦政策持續啟動

疫情干擾全球經濟活動的警報1天沒有解除,世界各國政府的紓困與振興輔導計畫就得一直積極釋出;另一方面,為協助產業因應美中新冷戰的關係,政府也須從中提供大量援助。

就疫情政策方面,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指出,目前政府提出的紓困2.0升級版方案,其中製造業及相關技術服務業特別預算新台幣197億元將用於資金紓困、薪資補貼等用途,協助產業振興。另外,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經濟部也積極協助傳統產業、中小企業開發市場與新商品,以及導入既有成熟技術開發創新應用,並因應COVID-19肺炎提出產業創新平台特案補助,以鼓勵業者開發或投入防疫自主技術與產品,推動數位轉型邁向智慧製造。

針對美中貿易戰可能造成的全球供應鏈重組與訂單需求不明,政府除積極推動台商回流相關政策,將高階製造移回台灣,也積極協助製造業布局新南向國家,將產能需求大、勞力密集型的產品移往南向國家。擺脫過去台商賴以為生存的「台灣接單、中國大陸製造,出口美國」三角貿易模式,建立新的全球布局戰略。
台灣製造業 未來發展待觀望

台灣面對兩大黑天鵝衝擊全球經濟與貿易活動之際,在政府防疫政策、經濟與產業振興方案積極協助,再加上台灣產業固有的靈活應變能力,今年台灣經濟整體雖然仍呈現下滑趨勢,但受到的影響較其他國家來得小。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第一季我國經濟成長率為1.54%,穩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亦優於中國大陸、美國等主要國家,不過預估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約只有1.3%∼1.8%。

儘管整體經濟可維持正成長,但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製造業仍不樂觀。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最新提出的「2020年5 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報告顯示,台灣5月PMI指數續跌2.8個百分點至44.8%,為2012年7月報告創編以來最快緊縮速度,凸顯製造業活動在疫情與美中貿易戰攪局之下,明顯受到衝擊。其中六大產業PMI皆為緊縮,依緊縮速度排序為交通工具產業、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基礎原物料產業、食品暨紡織產業、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與電子暨光學產業。

另根據工研院統整國內外政經情勢發布的「2020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顯示,今年製造業的產值預估為新台幣18.59兆元,呈現5.05%的衰退。工研院IEKCQM預測團隊表示,經美中貿易戰後,疫情衝擊全球,主要國家生產活動趨緩、供應鏈採購遞延、民眾消費亦受影響,加以國際油價較去年大幅下跌,對製造業產值成長形成巨大壓力。


▲國際油價較去年大幅下跌,對各項經濟指標皆造成一定影響。

四大製造業 受國際需求影響

進一步根據工研院IEKCQM就我國「金屬家電」、「資訊電子」、「化學工業」、「民生工業」四大製造業的調查來看,可以發現,2020年我國工業發展局勢在國際需求不振之下,已明顯受到衝擊。

其中金屬機電產業在國際營建、車市及機械設備需求疲弱下,限縮我金屬機電業產值表現,預估今年金屬機電業產值將為新台幣5.24兆元,較去年減少4.62%。資訊電子產業因台灣防疫得當,生產活動仍可維繫,再加上宅經濟、AI、5G基建發酵,新型態消費模式及需求可望為資訊電子產業帶來商機,預測今年台灣資訊電子業產值為新台幣7.10兆元,較去年同期仍微幅成長1.10%。

化學工業部分,在油價量價同跌影響下,不利我國化學工業產值成長,預估今年化學工業產值將為新台幣3.81兆元,衰退達16.36%。民生化工部分,由於疫情降低民眾外出消費頻率,加上我國實施邊境管制措施導致外國旅客來台人數銳減,對國內零售、餐飲等服務業營收帶來衝擊,預估今年民生工業產值將為新台幣2.44兆元,衰退2.69%。

綜觀來看,過去2年以來美中貿易爭端的負面效應還在,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又持續發酵,雙重打擊下,全球主要國家經濟景氣指標持續探底,不僅跨國大型企業的經營受困,更有許多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台灣產業如何面對此次極限挑戰,光明走向後疫情時代,正嚴格考驗政府與產業的智慧。

閱讀完整內容
貿易雜誌349期

本文摘錄自‎

疫情衝擊 製造業備受考驗

貿易雜誌

2020/第3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