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要上餐桌,外銷內需都得加把勁

石斑魚是兩岸ECFA早收清單當中第一個遭禁運的項目,讓長期依賴出口中國的石斑魚業者大受衝擊。石斑魚的部分特性導致近年輸中占比超過9成,不過,危機也是轉機,在失去最大市場之後,要拓展外銷、促進內需,怎麼做最好?需要產官學界再努力。

6 月中旬周末的一大清早,不少記者擠到農委會一樓大廳,等待農委會召開記者會說明中國海關總署在10日晚間發布的台灣石斑魚禁令,因確診新冠肺炎而居家隔離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以視訊參與,他的頭像在移動式電視中現身, 痛斥中國違反國際規範。


▲中國無預警對台灣石斑魚進口下禁令,讓台灣養殖業者面臨強烈衝擊。(資料照,徐炳文攝)

繼鳳梨、釋迦與蓮霧之後,這回換石斑魚遭殃

中國以在石斑魚檢測出禁藥為由,禁止石斑魚進口,但在漁業署代理署長范美玲眼裡,僅因2 艘船檢驗出禁藥就全面禁止進口,而非依照國際慣例銷毀或退運,事出蹊蹺。

「石斑魚一直以來都是出口中國最多,受到兩岸關係影響,就是一條政治魚。」屏東林邊區漁會總幹事陳忠敏直言。

中國近年來陸續禁止台灣的鳳梨、釋迦與蓮霧進口,這些都屬於2005年國共論壇當中,中國優惠零關稅的台灣農產品,而近期遭禁止進口的石斑魚,則是2010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期收穫清單(早收清單)當中第一個遭到限制的項目。

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解釋,石斑魚主要以活魚搬運為主,較適合出口到鄰近國家,消費主力又是華人社會,自然以出口中國、香港的占比最高,過去內外銷約為3 比7,並在2014年達到高峰,出口中國產值達1.5億美元( 約新台幣45億元),占了石斑魚出口的8成。

在蔡英文當選總統後,石斑魚出口產值幾乎腰斬,2020年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進出口貿易受阻,出口產值再度下挫,石斑魚出口占比不到3成,出口到中國僅有3085 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而後兩年因遠洋航運成本增加,對於鄰近的中國才又更為依賴,輸中占比超過9成。

夏天是石斑魚成長最快的季節,這條肥美的政治魚該何去何從?

范美玲指出,石斑魚停止出口中國後估計有3600 噸漁獲受到影響,其中1000 噸,農委會將透過調節上市時間與產量,分散養殖風險,避免衝擊價格, 另有1000 噸鎖定美國、紐西蘭、加拿大與歐盟諸國拓展加工凍儲市場,還有1600 頓將透過國內電商平台增加促銷。

中國禁奢令和疫情,早讓石斑魚需求逐漸減少

陳忠敏分析,石斑是宴會食物,外銷早在中國於2014年公布禁奢令之後,需求就逐漸減少,內銷也在這2 年受到疫情影響,因民眾減少上餐廳、宴會合菜而停滯,不少養殖戶已經轉為放養午仔魚或其他魚種,石斑魚的產量已經逐年減少。

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主任鄭安倉認為,這2 年受到疫情影響,石斑魚已經轉作、轉銷,遇上中國的禁令,衝擊已經比以往還要小,持續拓展外銷、促進內需仍為根本之道,前者仰賴冷鏈升級,後者則要靠石斑魚業者拉近產地與餐桌的距離,讓這條政治魚成為餐桌上的食用魚。

台灣出口石斑雖以中國、香港為大宗, 但是美國、日本、越南與新加坡的華人市場仍有消費需求,也被農委會視為可以開發消費人口的國家。不同於進口中港地區是以活魚為主要形式,遠距離的運送就必須冷凍魚隻,或是加工為冷凍石斑魚片。

早在2021 年公布的養殖漁業白皮書中就規畫,在2021 年至2024 年間要投入約18 億元升級製冰廠、冷凍廠,並建設加工廠與冷鏈物流中心,另外行政院也核定了126 億元的農漁畜冷鏈計畫,在台南、高雄與屏東三大養殖產地建置區域物流中心。


▲餐廳以石斑魚製成生魚片,以奢華享受做為賣點。(資料照,徐炳文攝)

加強冷鏈、研發冷凍魚片、縮小體型,有助開拓國內外市場

中華養殖發展協會執行長侯彥隆也表示,加強冷鏈體系不僅有助於外銷,也有助於國內後續加工使用。侯彥隆說, 除了建立區域型的加工廠與冷鏈物流中心,不少年輕漁民已經有冷鏈的概念, 但是魚塭、漁場附近興建冷凍庫需要的資本所費不貲,可以透過低利貸款等方式,補助各個養殖戶建置。

根據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教授詹滿色的研究,近年來石斑魚透過批發市場銷售的占比僅有5.1%,比起鱸魚、虱目魚、吳郭魚等養殖魚種都還要來得低, 有近3 成都是直接進到國內餐廳或外燴市場,顯示石斑魚並非一般家庭常見的食用魚種。

鄭安倉就指出,石斑魚昂貴、體大、多刺,一般3 至4 人的小家庭難以料理、烹煮後的份量經常要吃好幾餐才能消化完畢,石斑魚業的轉型應該要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讓石斑魚能從產地游進家庭的餐桌。

「石斑去鱗很麻煩,用不好的話,魚肉經過處理後通常剩沒多少了,消費者只好避而遠之。」高雄永安石斑品牌「 蘇班長」創辦人蘇國禎的家族擁有30 年的石斑養殖經驗,過去也曾煩惱「那麼大一條魚怎麼賣」,近年開始研發龍虎石斑冷凍魚片,開拓國內市場。

除了飲食習慣與銷售方式,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沈士新指出,石斑魚的價格對於小家庭也是一道門檻,石斑魚一斤約160元,相較之下虱目魚、吳郭魚一斤都不到百元,若要打入內需市場, 或許可以減少養殖時間,既可以減低成本,魚隻體型也能讓消費者便於處理。

蘇國禎表示,為了增加國內民眾對於石斑魚的認識,他所在的永安區新港社區也成立「新港社區合作社」,結合漁村地方創生,舉辦漁夫體驗、產地參觀等活動,將環境友善、無毒養殖的水產品展示給消費者,提升品牌知名度。
被中國查出禁藥,疑似是「 借牌出口」惹的禍

除了產官學進場協助增加石斑魚的曝光度,不容諱言,石斑魚養殖業者也必須精進自身產業。

中國的這紙禁石斑令起因於2 艘搬運船上3 場養殖戶的水產品被查出禁藥, 但經漁業署調查,3 場養殖戶皆無供貨, 船上的貨源來自其他11 場,疑似是「 借牌出口」惹的禍。

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郭建賢分析,養殖戶進行出口交易都需要養殖登記證,登記證確保用藥、土地使用沒有問題,部分為了規避檢查的養殖戶沒有登記,就將漁獲交給盤商,盤商再將漁獲混入有登記的業者當中,形成漏洞。

ECFA 早收清單公布至今,一開始受惠甚深的石斑魚已經漸漸失去出口中國的紅利,成為其他依賴單一市場農產品的一面鏡子,因此,如何拓展國外市場, 促進國內市場消費,讓更多國內外消費者認識、嘗試,成為政府、業者的重要課題。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2022/6月 第1842期

本文摘錄自‎

石斑魚要上餐桌,外銷內需都得加把勁

新新聞

2022/6月 第18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