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測〉專訪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撰文‧黃煒軒
「現在,『這裡』的投資風險,可能比過去五十年的任何時候都要高⋯⋯,這個地方,顯然不具有任何意義上的『建設性前景』。」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輕嘆了一口氣。
四大理由 推翻長年「看好中國」信念
羅奇口中的「無建設性前景」之地,是經濟規模高居全球第二的中國。
曾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和亞洲區主席、現任美國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羅奇,長期被譽為是華爾街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同時,羅奇在資本市場還有另一個稱號「全球擁有最多讀者的經濟分析師」。
值得留意的是,羅奇發表上述悲觀預言的時間點,是美東時間十月二十四日周一美股開盤之前。當日,隨著中共新一屆領導班子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後亮相,資本市場只要與「中國」沾上邊,莫不經歷一波慘烈殺戮。
十月二十四日,追蹤在美掛牌數十家中概股走勢的「那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 收盤暴跌十四.四三%,創下二○○四年有紀錄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香港恆生指數收盤重挫逾千點,跌幅高達六.三六%,寫下○八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相較全球「中字輩」資本市場滿溢的恐慌情緒,羅奇受訪時顯得出奇冷靜,「說實話,我並不感到意外。」之所以能保持冷靜,某種程度上,來自於他比市場領先一步「承認錯誤」。什麼錯誤?「看好中國」的錯誤。
多年來, 對全球經濟市場展望一向較偏謹慎悲觀的羅奇,過去二十五年間倒是長期看好中國。然而去年八月,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升高對中國科技巨頭的打擊力度,羅奇發現,他對中國能持續欣欣向榮的假設恐不再適用。
當時,在外媒廣為引述的「羅奇懺悔文」中,羅奇指出二十五年來他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樂觀主義者,「但我現在對其前景嚴重懷疑。」今年八月,羅奇再度對外「認錯」,直白承認自己嚴重低估了「習近平思想」的衝擊力道,「習近平對『意識形態』的關注,更揭示了毛澤東遺產復活,而非鄧小平時代延續。」
羅奇補充,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並無多少經濟成長可以「犧牲」;然而隨著習近平迎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第三個任期,「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的『成長犧牲』之路,才剛要開始。」
首先,羅奇指出,在此次的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可以明顯看出習近平的核心追求已從過去的經濟與國家安全並重,轉向國家安全壓倒一切,「這將導致經濟成長顯著放緩。」
此外,羅奇強調,在「重安全、輕經濟」之外,考慮到中國因一九七九至二○一五年間一胎化政策導致的勞動力持續萎縮,加上經濟結構改革困難,導致中國的「總要素生產力」成長已顯疲軟等因素疊加,「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成長率,不太可能以任何『自發性』的方式回升。」
那麼,有可能因為「外部」因素,拉動中國經濟成長嗎?對此,羅奇搖搖頭,道出他判斷中國缺乏「建設性前景」的第三個風險:中美對抗。
羅奇觀察,隨著美國拜登政府十月初祭出一連串針對中國的科技制裁新規,中國勢必會採取對等的反擊。而他也預期如是的「報復循環」恐將成為未來中美互動的常態,「未來西方的跨國公司,若要在中國投資,勢必要考慮中國可能對其施加制裁的風險。」
至於羅奇眼中的第四個中國風險,正是資本市場在二十大後瘋狂「拋售中國」的主因,那就是習喊出「規範財富積累」等攸關共同富裕的政策。
▲羅奇認為,隨著中美科技戰升級,未來在中國投資的西方企業,皆須考慮被制裁的風險。圖為三星在浙江的一家半導體工廠。Getty
「中國股市將面臨非常強大的逆風」
羅奇認為, 市場之所以高度恐慌,是因為「共同富裕」並不單純為了解決「收入不平等」的問題,更是為了消解私營企業的財富積累,避免出現足以左右市場,能與中國共產黨的權力相抗衡的「寡頭」。
整體來說,羅奇看二十大後的中國經濟,首先,「成長風險」將進一步放大;再者,私營企業承受的壓力將加劇。至於全球投資人的動向呢?毫無疑問「他們都將盡可能地遠離這個『習近平治理下的中國』。」而直接結果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股市都將面臨非常、非常強大的逆風。」他篤定地說。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羅奇:投資人將遠離習式中國
今周刊
2022/10月 第1349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