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拚純電動車!當賓士全壓、它為何只喊3成?
高CP值燃油車霸主跟進布局 ,陷掙扎取捨
二○三○年之前,豐田預計推出三十款純電動車,並將年度銷售目標推高至三百五十萬輛,約合目前新車銷量的三分之一。豪華品牌Lexus將貢獻其中的一百萬輛,並在北美、中國、歐洲市場全面達成電動化。
除了即將在二○二二年上市的bZ4X等兩種車款外,其餘展示車也將在數年內投入市場。以新車開發至少需要四年來說,表示豐田早在二○一九年左右就開始同時企畫十款以上的純電動車。
美國加碼零排放車政策 豐田表態,守最大海外市場
「豐田一貫的做法,就是先對外推出保守的計畫,在幕後進行準備,最後在大規模生產時搶得先機,」中西自動車產業研究社長中西孝樹對《日經新聞》表示。
不過豐田之於發展電動車,總給外界「不夠積極」的印象,為何做出戲劇性的轉變?關鍵就在發表會約一週前,美國總統拜登最新簽署的行政命令。
二○二一年十二月八日,繼四個月前,美國規定二○三○年前新車銷售的五成須為電動車之後,又加碼要求二○三五年前聯邦政府購買的所有車輛,必須是行駛時不排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車(ZEV)。這表示電動車的大浪,已經從歐洲、中國,一路湧向豐田最大的海外市場—北美,迫使豐田不得不對電動車的發展「表態」。
但比起富豪(Volvo)、賓士訂出在三○年前全車款電動化,BMW、福斯(VW)也訂出五○%的目標,豐田的三分之一,只能算是勉強趕上。因為豐田並非單單押注電動車,而是分散風險,涵蓋各種未來車型的全方位戰略。
因為對於燃油車王者豐田來說,若只重押電動車這個小眾市場,其實難以發揮過往大眾車的市場優勢。
《華爾街日報》分析,豐田講究高CP值的企業文化,讓鎖定的消費客層往往比對手更廣,例如近期豐田一輛車平均約為三萬三千美元,但通用(GM)幾乎可達五萬美元。
在二一年十一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上,包括福特(Ford)、通用、賓士等六大車廠共同發表承諾,要在二○四○年之前逐步停產以石化燃料為動力來源的汽車。
但客源涵蓋新興市場或發展中國家的車廠,包括豐田、福斯、或是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都並未參與簽署。因為這些區域不可能在二十年內就放棄燃油車,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建置充電設施,或是引進再生能源,整體的消費能力也偏低。
另外,車用電池的製造,除了安全性的問題之外,豐田汽車技術長前田昌彥曾表示,「若是考慮物流費等問題,基本上都需要在地製造、在地銷售。」豐田章男過去也發言,若加速電動化發展,「將無法繼續在日本製造汽車。」
挑戰一》經營效率不彰 標準化與少量多樣,難兼顧
這表示豐田一旦發展電動車,不只汽車零件數目將比燃油車減少約三分之一,更必須改變日本製造的出口模式,移往銷售當地製造,甚至將減少日本國內的雇用。這些可能的巨變,讓日本國內約四萬家供應商心驚膽顫,也是豐田對電動車發言向來小心翼翼的原因。
雖然豐田為了分散風險,也為了維持大眾車地位,採取面面俱到的全方位戰略,卻非萬無一失。第一大挑戰,就是經營效率不彰。
「從經營的角度來看,選擇與集中或許更有效率,但重要的是能夠立即對變化做出因應,」豐田章男表示。到三○年為止,光是車用電池的開發與生產就需要兩兆日圓的投資,加上同時研發氫燃料電池車、氫動力引擎車、以及環保合成燃料(e-fuel),對於研發部門與工廠都是不小的負擔。
尤其獲利的關鍵往往仰賴集中,電動車要提高效率又削減成本,就只有靠標準化與大量生產才能做到。例如福斯將重心放在歐洲,通用則高度仰賴美國,都有助於拉抬獲利。
「不過豐田一直以來的優勢,都是靠『多樣少量』的生產,同時兼具彈性與效率,才能在日本與全球擁有多樣化的車款,」中西孝樹認為,只要能夠發揮以往強項,就能掌握電動車的成功關鍵。
挑戰二》電池成本高 拚性能、安全性抬升競爭力
第二大挑戰,仍在於降低電池成本。「只有以合理的價格銷售,才能推動純電動車的普及,」前田昌彥曾表示目標在三○年前,要讓每輛電動車的電池成本降至目前的一半。
正因為成本與價位居高不下,讓豐田選擇率先以品牌Lexus或高價車來拓展純電動車市場,同時鎖定Lexus主要的北美、中國、與歐洲市場—也正是電動車市場最活絡的區域。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