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因應環境變化即時採取最適當的措施
有觀點將六月十八日以市價總額第一的NVIDIA 與二十年前互聯網時代的Cisco進行了比較。就像今天的NVIDIA掀起AI熱潮一樣,當時思科也趁著網站熱潮超過微軟,在二○○○年三月一度登上市場價值第一的位置,但是隨著股價再次下跌泡沫化,不再創新高。 文/金洪基 對此《華爾街日報》分析稱NVIDIA最終很有可能重蹈思科覆轍,有可能是一時之風。WSJ 也預測,NVIDIA會在不久的將來回到原來的位置,NVIDIA是否會長久地享受現在的榮華或是泡沫化,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輝達是牽引AI熱潮的作用 具有市場規模和價值 當然,輝達與思科有很多不同之處的主張,也較具有說服力。也就是說,NVIDIA的晶片不是AI 熱潮的結果,而是牽引AI熱潮的作用。ITPropotal解釋說,NVIDIA得益於對AI晶片的需求,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上市企業,是引領「本世紀初的回憶」技術熱潮的結果。這裡的本世紀初的回憶是指繼愛迪生之後,特斯拉、福特等主導的美國產業革命。 實際上,NVIDIA的晶片以獨一無二的品質為武器,掌握著市場。最具代表性的是用最少的信息生成具有說服力的文字、圖像及音頻的能力。另外,可以說是為製造精巧AI 系統的核心工具。 與此相比,網絡設備公司思科曾經是美國最有價值的企業,當時網絡熱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思科趁著互聯網的另一股革命浪潮,其產品引領了互聯網產業,結果,像NVIDIA一樣,思科也領先微軟○.四五%。思科前CEO 約翰.錢伯茲(音譯)斬釘截鐵地說,雖然有幾個相似之處,但AI革命與網絡或雲算等以前的革命不同。目前,錢伯茲作為風險投資者,特別是對網絡安全等AI進行了巨大投資。他主張,輝達和以前的思科情況不同,AI 熱潮在市場機會和規模方面,具有互聯網和雲計算相結合的意義。其變化的速度不同,市場規模也不同,最有價值的企業發展階段也不同。
台灣政治因素及生成AI新創業績不振 成NVIDIA發展負面因素 NVIDIA是自二○一九年二月亞馬遜網站暫時佔據首位以來,除微軟和蘋果以外的其他公司首次佔據最大企業位置。NVIDIA在一年前的市場價值排名第五位。但是,為了主導AI開發,捕捉AI的優勢,微軟、Meta、亞馬遜等大型技術企業之間的AI市場爭奪戰引發了對NVIDIA晶片的爆發性需求,帶來了天文數字的收益。上一季度該公司收入兩百六十億美元,是上年同期的三倍以上。 NVIDIA的股票自二○二三年在S&P500中取得最佳業績以來,在過去的十二個月裡價值上漲了三倍以上。該公司六月價值達到三萬億美元,離兩萬億美元還不到四個月時間,輝達對此改變了戰略,將六月股票以十比一的比例分割。這是為了降低每股價格,讓投資者更容易接近而採取的措施。對此,黃仁勳乾脆地表示,輝達正在構建接受數據並生產智能的自主AI工廠,這意味著要挑戰現有的大技術領域。 對此,調查機構CFRA Research評價道,隨著世界以AI為中心的發展,NVIDA在今後十年內將成為人類文明最重要的公司,NVIDIA開拓的晶片將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發明。 NVIDIA 的AI晶片從智能手機到聊天機器人技術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問題是,只由台積電一家委託生產。最近,隨著中國大陸有可能入侵台灣的憂慮增大,美國正在努力確保供應鏈,有人預測說,輝達也會受到其影響。 因此,部分投資者擔心,資金不斷湧向AI的現象究竟能持續到什麼時候?市場統計也證明了這一點。根據今年三月Sequoia Capital推算,AI晶片開始繁榮後,約五百億美金投資於NVIDIA晶片,但相當於種子生成式AI新創公司的銷售額僅為三十億美元。Sequoia Capital指出,這種不均衡暗示著市場有需要克服的實質性課題。
AI狂風 擁有泡沫的所有要素 Capital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尼爾.希林(Neil Shearing)對WSJ表示,這股AI 的狂風具有泡沫膨脹的所有特徵,雖然有助於在今後一 年半的時間裡維持美國股市的上升,但最終不久就會爆發美國市場泡沫。 另外,NVIDIA和CEO黃仁勳因對競爭者的反競爭行為和過度的市場支配力,正在接受規制機關的調查和限制,但有人觀測說,儘管存在各種挑戰和問題,但黃仁勳和輝達完全沒有表現出擔憂的態度,黃仁勳六月初訪問台灣時,發表將於二○二六年推出新一代AI晶片的細節,顯然加大其步伐。WSJ描述說,隨著股價的上漲,黃仁勳擁有了像流行歌手和運動員的明星氣質,而不是六十一歲的技術高管。 此前對NVIDIA的現狀持樂觀態度的思科前CEO錢伯茲發表其他決議評論說,黃仁勳雖然使用與思科不同的環境進行經營,但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思科當時隨著網絡市場的膨脹,擁有支配性的市佔率,並阻止競爭變得激烈,現在的NVIDIA就是這個樣子。特別是當時思科也不是從整個業界的繁榮中受益,而是只從投資中獲益。 錢伯茲遺憾地表示,當時思科並未了解所處的環境並即時採取最適當的措施,股價此後無法再創新高。這些專家認為,輝達的未來是否會重蹈覆轍,還有待觀察。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