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族最愛股票 賺點小錢多動腦

在金融業工作超過30年的老陳去年決定退休,在父母身體健康,子女也成家立業下,本想趁精神體力仍佳之時與太太攜手環遊世界,沒想到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計畫。

現在老陳每天一早就跟太太一起看盤讀報,操作股票,盤後睡個午覺就去近郊爬山健走,慢慢找到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規律。
逾65歲愛進場 居所有年齡層之冠

老陳說,自己多年來都斷斷續續買賣股票,歷經多次大起大落,多年進出股市輸輸贏贏也累積出一套自己的經驗戰略,和老朋友見面聊天光是討論產業趨勢、股市明牌就聊個不完。

現在房貸已繳清,時間多,手上還有筆退休金,想投資還是股市最熟悉,笑說「主要是動動腦不痴呆啦,但能賺點小錢幫自己多準備點養老金當然更好」。

和老陳一樣的退休族其實很多,中華經濟研究院與富邦投信合作進行的最新「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發現,台灣65歲以上老人超過6成以股票作為主要投資工具,居所有年齡層之冠,24至34歲的年輕人以股票作為主要投資工具只占不到4成。

一般而言,以定存、保險、基金、股票、ETF(指數股票型基金)與債券等各種投資工具來比較,儲蓄是最簡單的理財方式,定存與儲蓄險都是約定一段儲蓄期間並承諾給予一定利率,風險低,但報酬率也相對較低。股票投資相較於其他投資工具有較高的報酬率,但相對的波動風險也較高。

調查顯示,台灣老人年齡愈高,股票投資比重愈高,與國際上年齡愈大、風險偏好度愈低趨勢相反,比其他國家老人更勇於在股市殺進殺出。

歷經經濟高成長年代 偏好高報酬

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說,台灣的年老族群和國外不一樣,台灣65歲以上族群,年輕時還滿打拚的,台灣的儲蓄率一直很高。因這代老人歷經台灣經濟高成長的階段,投資報酬率也比較高一點,喜歡投資高報酬的投資工具,股票因此特別受青睞,此調查4年來都有這樣的發現。他每次受邀演講,很多場合的聽眾都是資深族群,提問也積極。
根據證期局大數據分析,參與證券市場交易的投資人,多數為50歲以上的投資人,是比較資深的人在投資。不過,近年來證券戶開戶年齡在40歲以下的占比漸漸提高,有更多年輕人加入。

「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也發現,去年25到34歲以股票投資作為理財主要工具的比率是過去4年最高,從過去不到3成躍升至近4成,顯示年輕人對股市投資也愈來愈感興趣。

保本考量 投資分散風險累積財富

中華經濟研究院指出,多元布局的理想投資策略及理財工具,取決於投資者年紀、收入、個人情況及風險承受度等多樣因素,投資策略及理財工具需因應不同年齡階段來調整。

年輕世代可將資產配置於高風險金融產品,以追求高報酬的機會累積退休基金;但隨著年紀增長風險承擔能力降低,則可逐漸將投資配置於風險較低且具穩健成長的商品。
國人退休理財偏好保本或穩定配息、價格波動低的理財商品,兆豐銀行投資顧問團隊建議,退休理財規畫可善用資產配置的概念,將部分資金配置在固定配息的金融商品,例如配息的債券型基金或年金型保險等,再利用配息收益以定期定額方式再投資,善用複利效果,擴大投資收益累積財富,讓退休規畫更有安全感。

閱讀完整內容
聯合報 20210306

本文摘錄自‎

小資族買房 專家:買前先考慮賣屋

聯合報

2021/第03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