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關分行 信合社逆勢進台北

淡水一信和客戶搏感情搏出高成長


一般銀行紛紛裁減、合併行,淡水一信卻逆勢開入台北金融一級戰區。這家九十歲的信合社如何靠著難以取代的溫度,持續成長和開疆闢土?

文/林麗珊 攝影/王建棟


有限責任淡水第一信用合作社
理事主席/麥勝剛
總經理/劉啟超
主要業務/存、放款,保險代理2021∼23年
營收複合成長率/27.79%
升級心法在地服務、多元業務、數位轉型

七月盛夏,淡水一信台北分社襄理王筱菁一早就穿著藍色制服,帶著名片與傳單,在八德路旁小公園向民眾一一自我介紹,「我們是淡水一信!」 「我們一信是全員都能跑業務,」她自豪地笑道。她是五股人,但輪調過淡水總社、八里、三重等分社,擅長打進人生地不熟的在地網絡。

看準客群,信合社進軍都會區

剛開幕的淡水一信台北分社,就在八德路上,方圓五百公尺有十間銀行,淡水一信有什麼底氣,能打進台北金融一級戰區?今年九十歲的淡水一信,在淡水區域有堅實的客戶基礎,存款規模和獲利率長年在全台二十三家信合社名列前茅,今年上榜「快速成長一百強」,三年複合成長率達二七.七九%。

除了因升息利差擴大,帶動獲利成長,淡水一信近年積極拓展分社、拿到信託執照開辦財管業務和大力投資數位化,都逐步帶來成果。

逆勢擴張開入市區,因為信合社利潤要求沒有商銀高,主打基層金融服務的差異化,吸引客人走進分社,先建立關係,才有機會做生意。

「你想到的大銀行,都來淡水開分行了,我們也想去其他地方開疆闢土,」淡水一信理事主席麥勝剛說。

淡水一信十年前就向外拓點,分社數量從十一成長至十八間,還在籌備第十九間土城分社,但這次是首度開入台北市中心。

每到一處,先進行地毯式拜訪,區里長、周邊店家、商圈、廟宇等,是最重要起手式。

麥勝剛花了數年打底,謹慎控制存放比,讓每間分社都保持獲利,才繼續向外擴張。二○一七年,淡水一信首次嘗試走進台北,選了離主場最近的北投分社,第三年開始獲利後有了信心,只要看準服務客群,信合社也能進軍都會區。

數位投資是危機也是商機

麥勝剛積極投資數位系統後,成功模式開始複製到不同區域。譬如,淡水一信在淡水有近四百間社區管委會的存戶,就是看準管理費催收催繳的痛點,和系統商開發出社區管委會收管理費的系統,這套系統被推廣到板橋、中和等分社,客戶同樣買單。

不只率先開發行動銀行、app,淡水一信三年前也成立集中作業中心,將各分社複雜行政流程,集中到後台處理,分社有更多時間臨櫃互動、和客戶培養感情。「現在不是坐在分社櫃台裡面,就有客戶主動上門,我們都必須主動出擊,」淡水一信副總經理張鈞霖說。

手上督導八間分社,他坦言,基層金融業務有其限制,產品線不如銀行多元,也不能承作外匯業務,要緊跟商銀數位化腳步,還要固守基層金融服務的深度。

「我們不需要吃下全部市場」「我們不需要吃下全部市場,只要感受過我們服務,客戶多少會把一部份的存款轉移過來,」張鈞霖說。信合社不可能成為客戶唯一往來的金融機構,但它提供的存貸款、保險理財商品服務,已能滿足一般民眾日常需求。

跟著地方發展起飛的信合社,在高齡化時代,也站穩利基市場,持續深耕自己客群。王筱菁勤跑地方深有所感,「台北現在老人家這麼多,真的要叫他用網路銀行也很困難,還是需要面對面服務,我們可以做好基層金融應該做的事。」

這就是為什麼她願意大熱天跑市場、公園,甚至主動跟里長報名要到里民活動中心開課。面對面握手、直視客戶眼睛,因為她相信,這是一信式服務難以取代的溫度。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4/7月 第802期

本文摘錄自‎

銀行關分行 信合社逆勢進台北

天下雜誌

2024/7月 第802期